人物長廊
作者:劉偉
包爾漢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維吾爾族人民的傑出代表,他生前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國各族人民都不會忘記他的功績。
在監獄中寫下《崇高的敬意獻給毛澤東》
包爾漢是維吾爾族人,1894年出生於俄國,1912年回到新疆定居。他出身貧苦,從小就飽受剝削壓迫,因此對舊製度十分仇恨,從青年時代就產生了反抗舊製度的思想。他與維吾爾族青年中的一些有識之士組織了一個爭取民族解放的秘密組織,開展反對民族壓迫的鬥爭。組建這個組織時,他們明確表明:維吾爾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堅決同軍閥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時,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民族分裂的言行。他和維吾爾族其他進步青年一道,同極少數懷有個人野心、主張分裂分子進行了多次麵對麵的鬥爭。
1929年,包爾漢到德國留學時,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感到馬克思主義是為廣大窮苦人求解放的學說,是真理。在德國留學期間,他還數次前往蘇聯,親眼看到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看到了蘇聯人民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看到了蘇聯人民幸福的生活,看到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他由此確立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1933年,包爾漢在蘇聯參加了革命組織,不久後回到新疆從事秘密工作。
1935年,包爾漢參加了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任民眾部副部長,次年又任該會代理副委員長。他在參加領導新疆地區革命活動中,結識了時任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會長的共產黨員俞秀鬆,並且在俞秀鬆的領導下從事革命工作,二人在革命鬥爭中結為至交。通過俞秀鬆,包爾漢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鬥爭曆史,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路線和政策,讀了當時在新疆難以見到的毛澤東著作油印本,知道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的思想和事跡。他對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充滿了崇敬和熱愛。
由於包爾漢從事反對新疆反動統治者的革命活動,1939年他被盛世才關押到監獄中。在監獄裏,他用維吾爾文寫下了一首詩——《崇高的敬意獻給毛澤東》:
我是一顆由您的光輝照亮的星,
用真誠的意誌為您開辟的道路而奮鬥。
無論狂風暴雨、山崩地裂,
都撲不滅我心中對您的無限熱愛的火炬。
包爾漢用這首詩,表達他對毛澤東的熱愛之情,同時也以此來激勵自己繼續同反動派進行鬥爭。
“新疆兩千多年以來就是中國的一個組成部分”
上世紀30年代,包爾漢任新疆省設計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駐蘇聯齋桑領事。1945年至1949年,任新疆省民政廳副廳長,迪化專區專員。1946年,他參加了新疆三區革命。此後,新疆省政府改組,他出任新疆省副主席。改組的新疆聯合政府夭折後,他改任國民政府委員,後來又出任國民政府新疆省主席。在此期間,他無論是從事革命活動,還是參加新疆地方政府領導工作,都反複講這樣的道理:“新疆兩千多年以來就是中國的一個組成部分。新疆不是一個民族的新疆而是各民族的新疆,正如中國不是一個民族的中國而是各民族的中國一樣。”
當時,有一些懷有個人野心的人,拉攏包爾漢參加所謂“新疆獨立”的活動,都被包爾漢嚴詞拒絕。他認為,這些搞分裂的人,不是受到反動派的利用,就是抱有個人目的,他們絕不是為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利益,而是在損害維吾爾族人民的利益,損害中國各族人民的利益,他們同反動統治者實際上是一路貨色。在他參加的革命組織中,他決不允許搞民族分裂的人參加;在他領導的政府機構中,決不收留一個民族分裂分子。
和陶峙嶽將軍一起通電起義
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隨著解放軍勝利進軍的腳步,推翻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經指日可待。在西北戰場,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軍解放了蘭州。第一兵團第一軍、第二軍解放了西寧。之後,第二軍發揮連續作戰精神,翻越祁連山,進至酒泉,兵鋒直指新疆。
就在這個時候,在新疆卻有少數分裂勢力,試圖趁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決戰之機,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他們陰謀搞一個所謂的“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而一些外國勢力則對此態度曖昧。國民黨當局雖然反對分裂,但當時他們的統治正在土崩瓦解,也顧不上這些了,僅僅向國民黨西北地方軍政領導人表示,要反對分裂,再沒有具體指示了。當時,國民黨在西北的主要勢力有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馬鴻賓,青海兵團司令馬繼援,寧夏兵團司令馬敦靜等。他們手中還有較強的軍事力量。他們考慮到,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即將崩潰,他們的力量早晚會被解放軍消滅。他們雖然不讚成分裂,但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口頭上不公開表示讚成分裂,在實際行動上,卻打算與搞所謂“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的勢力合流,退往新疆,苟延殘喘,日後再另尋他圖。而新疆分裂勢力手中缺的就是軍事力量,他們也想與馬氏軍事集團合流,依靠他們的軍事力量搞分裂。
在此情況下,當時擔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包爾漢態度鮮明、立場堅定,明確表示:決不允許搞分裂。當時,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和包爾漢立場一致。他們決心走和平起義道路。但是,要把和平起義變成現實,麵臨著重重困難:一是在駐新疆的國民黨軍隊中,有少數頑固分子反對和平起義,誓死效忠蔣介石;二是新疆少數民族分裂分子到處散布謠言,蠱惑人心;三是陶峙嶽手下的一大批人對起義後的去向和生計如何,心中無底,因此猶豫動搖。在此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采取了積極爭取新疆國民黨駐軍和國民黨新疆地方政府和平起義的方針。
1949年7月25日,毛澤東向正在蘇聯進行秘密訪問的劉少奇通報情況的同時,指示代表團的政治秘書鄧力群盡快趕到新疆伊犁,在那裏建立和北平的無線電台聯係。鄧力群很快帶3名報務員和一部電台,於9月15日取道莫斯科,秘密進入新疆,建立了與毛澤東、正在率部進軍新疆的彭德懷及中共駐蘇機構的電訊聯係。鄧力群在新疆做好三區革命領導人的工作時了解到,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堅決主張和平起義,他立即將此情況報告中央。中央令鄧力群即刻到迪化(今烏魯木齊)做和平起義工作,並將張治中給陶峙嶽、包爾漢的電報發到鄧力群電台。鄧力群帶此電報稿,從伊犁到迪化,當天就見到了包爾漢,將張治中的電報交給包爾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