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惠普公司的財務故事(1 / 2)

惠普公司的財務故事

審計廣角

作者:談多嬌 黃秋惠

一、惠普的品牌故事

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簡稱HP)作為美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公司之一,以15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在《福布斯》發布的2013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百強排行榜上名列第31位。

1939年1月1日,比爾·惠利(Bill Hewlett)和戴維·普克(Dave Packard)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成立惠普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惠普因其成套係列的微波測試產品而成為信號發生器行業的領先者。1950年,惠普進入了其增長和成熟期,開始全球化經營管理。1962年,惠普首次榮登《幸福》雜誌美國500家大型公司排名榜。1966年,世界領先的電子研究中心之一 ——惠普實驗室成立。2001年9月4日惠普以價值250億美元的股票收購對手康柏電腦公司。2006年,惠普超越戴爾(Dell)成為全球第一大PC機廠商。如今,惠普下設三大業務集團:信息產品集團、打印及成像係統集團和企業計算及專業服務集團。惠普提供的產品涵蓋了IT基礎設施、個人計算及接入設備,麵向個人消費者、大中小型企業的打印和成像等領域。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疲軟的市場需求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PC機製造業成為最不賺錢的行業之一。加上惠普公司近幾年管理層動蕩,經營戰略搖擺不定,使這個昔日全球PC機業界的老大哥走到了山重水複的境地。惠普的財年為每年11月1日到次年10月31日,本文從公司財報中解讀該公司麵臨的困境,並試圖分析其未來的出路。

二、惠普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

(一)盲目擴張導致資產萎縮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從2011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惠普公司賬麵總資產呈逐年減損的趨勢,其中2011—2012財年從1 295億美元降至1 088億美元,降幅達12%。除了商譽等無形資產占全部資產比重高達三分之一外,外界還指責惠普多次通過虛高的價格收購高增長企業來補充已經成熟的業務,再通過會計方法對所收購資產的大部分價值進行減記,從而導致賬麵資產逐年減損。例如,2008年惠普以139億美元收購電子數據係統公司(EDS)後減記80億美元的商譽減值;2010年惠普收購Palm時花了12億美元,之後減記的金額甚至超出這一收購價;2011年公司斥資110億美元收購英國軟件開發商Autonomy,減記88億美元。惠普也因此被笑稱為全球最大的減記高手。

從利潤表上看,惠普公司2010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三個財年的收入分別為1 268、1 199、

1 123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為71、-127、51億美元。惠普因為重大戰略決策搖擺不定而失去了發展方向,進而造成公司營業收入和盈利增長乏力。除軟件事業部之外,公司其他主營業務收入均告下滑。2012年惠普公司淨虧損127億美元,股價也創十年新低。其間,新收購的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會計欺詐事件導致惠普虧損88億美元。原因是兩方麵的,一方麵Autonomy公司誇大自身的財務業績,誤導了投資者和收購者;另一方麵,惠普管理層在判斷Autonomy真實價值時受錯誤信息誤導而作出了錯誤的決策。

由於不斷地進行收購和資產減損,惠普的現金流在持續枯竭。公司將大量現金用於派息和回購股票,通過削減流通股數量、增加每股收益來提升惠普的股價。2010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三個財年中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量分別為126、106、116億美元,相比之下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量分別為140、35、28億美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量分別為16、39、79億美元,過快的花錢速度令惠普的現金入不敷出。惠普若從資本市場借貸,就必須支付更高的利息,這又會有損於惠普的金融服務,該服務向消費者提供貸款以幫助他們購買惠普的產品。這一局麵導致2012年穆迪、惠譽等評級公司下調惠普的債務評級。

(二)負債累累導致重振受阻

2010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三個財年惠普公司的流動比率為1左右,速動比率略低於1,在一般傳統財務分析所認為的合理範圍內。相同樣本期間內惠普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0%~80%,即使在負債水平普遍偏高的科技產業中其負債水平也算比較高的。長期擴張讓這個硬件巨頭負債累累,截至2013年10月31日,惠普的債務總額已超過780億美元。在長期債務中,惠普近幾年不斷發行公司債用於償還以前債務、回購股票、收購、投資、補充流動資金等。截至2013年10月31日,惠普的負債中僅公司債一項就高達206億美元。對於處在困境中的惠普公司而言,振興計劃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削減債務,以重新燃起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信心。此外,由於負債累累,目前惠普公司正試圖通過裁員以及聚焦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業務(比如企業客戶服務)等方式努力使公司恢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