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助學貸款財務管理流程的思考
審計廣角
作者:武迎春 王傑敏
【摘 要】 以河北省某高校為例,針對高校助學貸款財務管理流程中出現的手工因素偏多、效率低下等問題,文章將數據庫分析的方法融入原有財務管理流程,將助學貸款的確認和退費工作由逐個處理改進為批量化處理。經優化後的流程能準確高效地將貸款學生的貸款信息載入學生收費管理係統,將剩餘貸款金額及時退還給貸款人,大大減少了收費管理部門和核算部門的工作量,為高校的收費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 高校; 助學貸款; 財務管理流程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2-0115-02
為幫助高校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實現教育公平,助學貸款應運而生。在高校,常用的助學貸款主要有兩種: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其中國家助學貸款(這裏特指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操作,學生通過學校向金融機構申請辦理的貸款;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簡稱學生)發放的,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向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機構申請辦理的貸款。這兩種貸款都是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和住宿費。
從高校收費管理角度看,學生的助學貸款就是學生繳納的學宿費等,因此高校助學貸款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及時準確地將學生的貸款信息載入高校的收費管理係統,以全麵反映高校學生目前的繳費情況。同時由於學生貸款到達高校時,有的學生已經繳納了部分學宿費等,因此,助學貸款財務管理的另一個目標就是將大於學生應繳費的款項及時退還學生本人。
一、助學貸款管理工作分析
高校學生助學貸款發放機構有兩種:一是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貸款通過支付寶彙至高校開戶行,簡稱支付寶形式;另一種形式是由學生生源地金融機構(或代理機構)彙至高校開戶行,簡稱非支付寶形式。
其中非支付寶形式是由學生家庭所在地的金融機構(或代理機構)逐個給貸款學生發放和彙款至所在高校,一個貸款學生對應一張銀行到賬單,銀行到賬單中的關鍵信息主要是付款人、信用社名稱和貸款金額,輔助信息是款項到賬日期、附加信息和用途。再加上以下三方麵的原因,使得這種形式貸款的確認是最困難的:一是學生貸款到賬單沒有貸款學生身份證號或者學號等唯一識別學生身份的信息,即便高校要求填寫,通常彙款銀行也不重視這些信息的添加;二是雖然大多數到賬單的付款人是貸款學生本人,但是也存在貸款到賬單中填寫的付款人是學生家長或是信用社辦事人員的情況,這給助學信用貸款的確認又增添了難度;三是有些高校貸款學生不僅包括本校學生,還包括本校下屬財務獨立的二級學院學生。
支付寶形式是將一批學生的貸款通過支付寶彙至高校開戶行,銀行的貸款到賬單是彙總數,然後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提供對應於該彙總數的貸款學生明細單,銀行到賬單中關鍵的信息是附加信息和用途中標注的編號信息,該信息對應學生管理部門提供的貸款學生明細單的編號。相對於非支付寶形式,這種形式的貸款確認相對簡單。隻要銀行的到賬單和學生部門提供的學生貸款明細單的編號能一一對應,該批貸款就初步確認了,因為學生處的明細單中有貸款學生的關鍵信息比如學院、專業,甚至部分學生的學號已經確定,對於不存在學號的學生隻要按照貸款學生的學院和專業確認其學號,確認學生的學號相對比較簡單。
二、助學貸款財務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某高校在校生近3萬人,其中2012年貸款學生1 000多人,並且呈逐年遞增趨勢,該校使用的是上海科發學生收費管理係統,該係統獨立於財務管理係統,自成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