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討當前形勢下的高校財務審核(2 / 3)

二、高校財務審核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審核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隨著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以及新會計製度及相關準則的不斷實施,財務審核人員僅僅依賴已有的知識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實際工作的需要。目前存在不少財務審核人員知識麵狹窄、知識結構陳舊、會計理論單一、主動學習意識淡薄,對與高校相關的經濟理論、法律知識甚至是會計知識的學習顯得不夠全麵和深入,以致在日常審核工作中往往比較被動,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導致審核業務處理的判斷偏差較大;有些財務審核人員不認真鑽研業務,對工作得過且過,不能履行崗位職責;還有些財務審核人員雖然經過正規學習,但由於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滿足於現狀,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技能提高慢,最終導致財務審核人員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求,服務效率低、質量差。

(二)財務審核崗位獨立性差

由於財務審核崗位屬於普通的基層崗位,崗位人員易受上級領導和其社會關係的影響,其審核行為必然受到多方麵的製約,尤其來自上層的製約力度最大,這就會在某種程度上限製財務審核的獨立性,如果領導之間互相“打招呼”,本部門的領導原則性又不強,那麼會直接導致一些不合理的、超標的甚至違規的票據得以順利通過。

(三)存在信息不對稱

財務審核人員根據國家頒布的各項法規、規章以及上級部門和本校的財務規章製度要求對各項報銷經費進行嚴格的審核,對不符合相關規定的,采取退回或要求報賬人員整改的方式處理,但由於報賬人員不是專業財務人員,往往對各項財務規章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如果不對其事先耐心解釋退回或整改原因,易引起誤會,以為財務審核人員是有意刁難。由於報銷日常經費是非常頻繁的事,每次均讓審計人員費盡口舌解釋也不現實,但不這樣做又會造成信息的不對稱。

(四)傳統報銷方式有缺陷

目前,高校經費使用一直沿用傳統的“先批後審”報銷方式。很多部門領導認為對經辦人員要報銷的發票不論自己是否認真審批,反正最後仍須財務處專業人士審核,久而久之,內心放鬆,有時候甚至隻批不審,將審核壓力全部轉嫁給財務審核人員。經辦人員貼好報銷封麵以後,先找相關領導審批,然後直接到財務處報銷,正常情況下,合理、合法的原始憑證很快就能審核通過,審核無誤的憑證也能很快報銷,這會讓經辦人誤以為隻要領導審批過的票據就能順利報銷。所以,如果財務審核不通過,經辦人就會認為是財務審核人員故意刁難,最終造成財務審核人員與其他部門人員關係緊張,甚至被無形孤立,財務監督工作很難獲得其他部門人員的理解和認同,這是困擾財務審核人員的常見問題。

(五)財務部門未能定期開展全麵自查自糾工作

領導對經費報銷的審批更多的是把握大方向,比如組織一個活動事先定好報銷多少經費,事後具體拿什麼發票湊足全由經辦人自己解決,領導基本不過問,此種現象在高校非常普遍,對票據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審核全要靠財務審核工作人員自己把握,這最後一關又會經常受到種種製約,難免使得一些非法的票據變成漏網之魚。由於財務審核崗位本身工作量大且人手不足以及憑證自查費時費力,所以目前能自發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憑證全麵自查的高校很少,除非為了響應上級號召進行突擊式的自查。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在省財政廳對全省高校進行會計規範化檢查之前,從未開展過全麵自查自糾工作,但為了響應號召,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憑證全麵自查工作,確實發現了不少問題。

(六)部分高校製度落後,缺少相應的激勵機製

部分高校沒有將財務審核人員的工作成果與經濟利益掛鉤,也沒有組織財務審核人員進行評比、競賽等活動。與教學、行政人員比較,財務審核人員待遇偏低,缺乏對財務審核人員合適的考核辦法以及獎懲激勵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