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提高操作者的整體水平
除了上述人為操作的因素外,操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是影響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通過對人為操作因素的影響分析,加上筆者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即操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影響試驗結果準確性的關鍵。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時,本身實踐能力較低的操作者由於自身技術水平不高或實踐經驗不足等,容易對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忽略,如采血部位的選擇、紮止血帶的時間和鬆緊程度等,這些細節都是提高血液標本采集成功率的關鍵所在。除此之外,整體素質不高的操作者的血液采集的成功率也普遍不高。合格的血液標本通常是由操作者一次性的成功穿刺下采集而來,這種“一次成功”的采血模式不僅可以避免因反複穿刺而造成的紅細胞損傷,還可以避免因重複推縮針頭而使血管內皮的組織脫落而引起的試驗結果準確性降低。因此,醫院相關部門應不斷對檢驗科的工作人員加強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而提高操作者的理論基礎水平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從而達到提升操作者整體水平的目的,對提高血凝試驗結果準確性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幫助作用。
3.3 加大對試驗材料的監管力度
提高對試驗材料的控製也是提高血凝試驗結果準確性的另一重要手段,可以體現在試驗試劑的選擇以及試驗儀器的維護等兩個方麵。試驗試劑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同一批次、生產日期近、保質期長的試劑。有研究表明,不同批次的試劑在對試驗結果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另一方麵,在實驗儀器的維護方麵應該設立專人、定點對試驗需要的儀器和器材進行管理、保養和維護。通過設立專門的質量控製人員,對自身崗位職責內所負責監管的試驗器材、儀器等進行日常的監管並記錄其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儀器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維修”,從而降低血凝試驗結果的誤差。
3.4 減少患者自身因素的幹擾
由上述患者自身因素的分析不難發現,某些患者由於自身疾病的治療需要而使用某些抗血液凝集效果協同藥物如水合氯醛、阿司匹林等,這些藥物存在於患者的血液中,會使其在抗凝劑充分混合時造成抗凝劑的抗凝效果增加,從而對試驗結果造成影響。而肝素、華法林等抗凝藥物則可延長血液凝集的時間,從而對患者血凝試驗的結果造成影響。因此,操作者在對患者進行血液標本采集之前,應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疾病和藥物使用情況,可以通過詢問患者病史、藥物治療史以及研究患者病程等方法,以排除患者自身因素對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對使用凝血協同藥物或抗血液凝集藥物的患者或有上述藥物治療史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以降低血凝試驗的準確程度。對於由各病區送來的血樣標本,在運送過程中應有專門負責送檢的人員負責,送到檢驗科室之後,操作人員應與負責送檢人員做好充足的口頭交接,必要時做好書麵交接,充分對血樣標本的情況進行了解,避免一切可能因素對血凝試驗結果的幹擾。
綜上所述,造成血液凝集試驗準確率下降的幹擾因素有多方麵原因組成,包括人為因素與環境因素,這就需要通過檢驗工作人員通過不斷努力與規範操作來避免上述幹擾因素。本文通過對影響血凝試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對這些幹擾因素的避免要點進行探討,以期降低未來臨床檢驗工作中因人為操作因素、試驗材料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引起的血凝試驗誤差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彭春花,王秀華,陳元媛. 血凝試驗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11(8):123-124.
[2]耿輝,楊廣民. 關於提高血凝試驗檢測結果質量的探討[J]. 中國保健營養,2013,12(2):15-16.
[3]陳雲忠,劉家會,雷誌輝,等. 血凝試驗檢查的影響因素分析[A]. 玉溪市第十屆檢驗醫學學術年會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論文彙編,2011,2(8):223-224.
[4]董仁康,鄧懋青. 血凝試驗的臨床影響因素分析[J]. 西南軍醫,2011,13(6):99-100.
[5]杜春然. 血凝試驗檢查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2,11(4):156-157.
[6]夏虹. 血凝試驗檢查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2,3(11):87-88.
[7]張煜. 凝血試驗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3,12(04):96-97.
[8]馬新英,王穎. 凝血試驗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及臨床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22(03):36-37.
[9]曹偉建,卜國平. 凝血實驗的影響因素探討[J]. 江西醫學檢驗,2013,14(3):189-190.
[10]王廣強. 影響凝血實驗檢測的因素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3,11(2):202-203.
(收稿日期: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