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故事情景引入,理解主題後大膽創作。
創作前,教師可用通俗、生動的語言講述有趣的故事,再現情景,進行情緒的渲染,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創作,充分想象。如當大班幼兒創作海底世界時,教師可創編故事:魚媽媽帶著魚寶寶們出去遊玩,碰見了許多好朋友,這些魚朋友們形狀各異,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圓形。它們在海底玩起捉迷藏的遊戲,有的躲在水草後麵,有的躲在貝殼下麵。小魚們吹著泡泡玩得真開心。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自己的創作,他們認真、大膽、自由又快樂地剪貼。
3.幼兒互相交流,提高創造表現。
“小孩子得到了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在美術活動中,應為幼兒創造積極交流的機會,大膽提問,勇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提供讓幼兒講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作品,有利於別人讀“懂”幼兒的作品,幫助幼兒繼續創造。
(二)運用引導性啟發的指導方式,促進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發揮幼兒剪貼畫的自主性,教師必須堅持“既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原則。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有欣賞觀察、討論交流、嚐試演示、思考等,多出局部範例,多做局部示範,少出完整範例,少做完整示範。教師要注意多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三、增加“興趣”和創新方式
剪貼畫是一種特殊的畫,和真正的繪畫不一樣,剪貼畫材料和工具的簡便,是用各種顏色和質地的紙剪貼而成的。平淡無奇、一成不變的認知方式和教學方法不利於幼兒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意識的發展,也不能滿足幼兒的認知需要。經常變換幼兒紙型和紙顏色及操作工具和方法、繪畫內容,對幼兒剪貼畫興趣的穩定發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極大地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為了讓幼兒在工具和材料的使用過程中體驗到審美的愉悅,我嚐試了以下方法。
(一)剪刀。
在孩子會使用直邊剪刀後,我投放了花邊剪刀。活動時,孩子們被花邊剪刀吸引,創造熱情被激發出來,用花邊剪刀剪花、海浪、鳥的尾巴等。
(二)紙。
一般,我讓孩子吧作品剪貼在白紙上,但有時我會換一些顏色的紙。比如剪貼“海底世界”時,提供了底色為藍色的紙,剪貼“貓頭鷹”時,提供了黑色的紙。多樣性的底色提高了孩子的興趣。
(三)剪貼的材料。
我在材料上選擇更多不同形狀和質地的“紙”,如報紙、卡紙、紙盤、毛線、鞋盒、布等。提供多樣性的工具材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促使孩子們主動探究和思考,進而激發其創作表達的欲望。
總之,現代幼兒美術教育倡導在教學中順應幼兒自然成長的規律,認為讀懂孩子的語言才能更好地尊重幼兒在藝術創造力活動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表現。剪貼畫趣味教學讓我們更多地學會換位思考,在了解孩子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尊重孩子的藝術創造和藝術表現,進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