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讀者來信

隱秘的普羅旺斯

要不是讀了這期雜誌,普羅旺斯於我隻是一個浪漫的去處。世外桃源一般的純淨,逃避庸常煩擾或者追逐愛情的場域,影視劇酷愛的取景地,那裏的花香、酒香也最是迷人……策劃了很久,至今未成行,原因看來是沒做好功課時對於這個區域的認識很淺薄。沒想到,普羅旺斯竟也有波瀾壯闊的過往,曾是一處有過烽火狼煙的戰場,發生過文明的衝突與融合,這樣的地方有了曆史的厚重感,自然趣味橫生了。普羅旺斯,我的下一個遊覽地。

北京 顧勤勤誰來給建築民工提供保障?

母親來電,蘇北老家又出事了。鄰居家的女婿,上月在工地意外身亡,聽說才四十出頭。以前曾不務正業的他,如今剛改邪歸正,就摔死在了山西某建築工地,留下一雙未成年的兒女。他的家人去工地鬧了多次,建築公司隻賠償了20萬元,包工頭還算心善,憐憫死者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又多賠了10多萬元。母親說,鄰居家女兒哭得死去活來。也就在那同一個月,家族遠房的一個姐夫,也是摔死在建築工地。

從我對社會有記憶以來,建築民工意外死亡就不是什麼新聞,和我熟悉的就有:90年代初我奶奶的娘家侄摔死在工地;1996年我哥哥的摯友觸電死在工地;2002年我高中語文老師的侄子摔死在工地;2009年我小學數學老師的兒子摔死在工地;也是在同一年,我舅舅唯一的兒子摔死在工地,那年他才29歲,留下一雙嗷嗷待哺的兒子,讓人提起就潸然淚下。而附近幾個村,類似的悲劇更是常有發生,村裏有能說會道者參與處理過幾起民工意外死亡索賠案後,竟積累了一定經驗。哪家真攤上了這樣的不幸事,往往會求助於他們。失去親人的家庭情緒很難穩定,這時候就需要清醒者索要賠償及協調善後等。當然,作為鄉裏鄉親的鄰居,他們也都願意免費出麵幫忙。

建築民工意外事故,因是偶爾發生,每次事故死亡人數少,所以不像礦難容易引起重視,很少見諸報端,難以引起社會公眾關注。沒有輿論關注,討要賠償就成了頭痛的事。據我所知,索要賠償大概的路徑是,死者全家拖老帶少到工地和開發商那裏去哭鬧,實在不行還要動些粗,打砸一些工地辦公設施,或者揚言去勞動部門舉報——其實這都是為了讓建築商能多賠點錢。待建築商知道死者家屬不會善罷甘休,也都隻能花錢息事寧人,讓事態不再擴大。看死者家人鬧得差不多,負責索要賠償的中間人就會趁機要價,建築商開始一般不同意,然後再討價還價……直到達成一致。錢到手後,屍體就在當地火化,家人帶著死者骨灰,哭哭啼啼回家鄉安葬。

當然,未成家男子的死亡賠償金都歸父母,這個沒有任何疑問。而成家死者,賠償金往往成為爭奪的焦點。父母怕年輕的媳婦改嫁,總想將錢扣在自己手中,而媳婦覺得賠償款是丈夫生命換來,不肯讓出分厘,因此常常鬧得不可開交。表哥走了4年,家裏還在為這事爭執。現在舅舅已60多歲,為了家庭的生計,強忍病痛仍在跟著村裏建築隊爬高下低地勞作,他說,如果表嫂真改嫁了,孫子他是要自己養大的。說到這些,看著還不諳世事的孩子,舅舅老淚橫流。對於偌大的中國,死個建築民工也許不算大事,但對於死者家庭卻是天大的事,一個家庭可能因此而徹底毀掉。我一直想,近年來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啥建築民工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為啥不能給死亡建築民工的父母及子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政府有關部門是不是該有所作為?

成都 朱允慎就業難,誰之過

表妹供職於本市一所高校人事處,負責教師招聘工作。今年畢業生699萬,人稱“史上最難畢業季”,但對於用人單位來說,豈不是一個選擇餘地更大的利好消息?不過對表妹來說,這個招聘季卻並不輕鬆。

臨行前,處長特意叮囑表妹,招聘啟事上雖說男女不限,但操作中一定要牢記女生一概不要。這讓表妹很不理解,難道自己的招聘工作一開始就要和謊言、欺騙相伴?更何況,教師這個職位有必要做如此限製嗎?表妹所在的高校屬於師範類院校,在校學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女生,學校對外招聘教師不要女生,那自己學校的女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是否也會遇到同樣的就業歧視呢?當有學生在外遭遇到不公正對待時,自己作為老師,能夠理直氣壯地給她以安慰嗎?但麵對表妹的疑問,處長卻也很無奈,直言目前各個用人院係都強調教學、科研任務重,女生將來結婚生子休產假,必然影響工作,在嚴格的考核機製下,如此也是無奈之舉。表妹聽後也是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