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初,日軍調集1000多兵力向南彙東南大舉“掃蕩”,還出動飛機偵察,目標直指保衛二中。二中的戰士們在駐地的房子上麵放了竹枝和樹枝作偽裝,周大根決定向東南沿海撤離。16日,日軍在地麵和空中對保衛二中活動地區進行搜查的同時,又在海麵上派出了汽艇巡邏,欲堵住保衛二中的海上退路,形勢十分嚴峻。保衛二中指戰員雖知敵我力量懸殊,但他們決心與敵人血戰到底。周大根率部埋伏在彙角海灘的蘆葦叢中,當日軍逼近時,便奮起殺敵。一番激戰後,日軍佯裝撤退,實際上他們已在四周設下埋伏。到了下午,二中戰士誤以為敵軍已經離開,就從隱蔽的蘆葦叢中走了出來,暴露了目標,日軍從正麵和兩側包圍上來,而後麵就是大海。這時,周大根臨危不懼,指揮大家英勇抗擊,斃傷日軍幾十人,但由於寡不敵眾,保衛二中又被迫退入蘆葦叢中。日軍不斷縮小包圍圈,攻勢很猛,周大根一麵在海灘上鼓舞戰士們繼續頑強抗敵,一麵策劃到天黑時突圍,但他不幸中彈壯烈犧牲,部隊沒有了指揮。最後,二中共27名戰士在此役中壯烈犧牲,僅一人負傷後獲救。
彙角之戰雖然失利,但保衛二中烈士們的英雄事跡卻極大地激勵了浦東軍民的抗日鬥誌。此後,他們機智地運用避實擊虛、夜襲、伏擊等各種遊擊戰術,取得了潘家泓之戰、李家橋圍殲戰等許多令人稱道的戰鬥的勝利。
外岡遊擊隊八字橋戰鬥突圍
1938年至1939年,中共江蘇省委派代表到嘉定民眾抗日武裝——外岡遊擊隊開展工作,使這支部隊在鬥爭中逐漸接受了黨的領導。隨後又成立了中共嘉定支部,在它的組織下,外岡遊擊隊的規模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以外岡鄉為中心,包括昆山東部、婁塘西部和太倉南部部分地區的嘉定西鄉抗日遊擊區。
1939年執行“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有陣地”戰略方針的新四軍“江抗”(江南抗日義勇軍)部隊挺進上海郊區,與嘉定外岡遊擊隊、青浦三支隊等地方遊擊隊會師,隨後,他們配合作戰,推動了青嘉遊擊區抗日運動的發展。這年8月,江抗部隊、外岡遊擊隊進駐嘉定東北門外八字橋附近時,被偽軍發現報告給駐城區的日寇,日軍守備隊聯絡南翔、太倉等地的日軍前來合圍並且馬上出動,來到江抗部隊駐地旁的一個小村子,企圖偷襲,但被我哨兵發現後,鳴槍示警。偷襲不成的日軍就用機關槍、擲彈筒等發動正麵攻擊,並分兵從村子後麵包抄。已改番號為江抗三路三支隊的外岡遊擊隊立即支援,用機槍封堵住了敵人的去路,粉碎了日軍包圍的陰謀。
令敵喪膽的“崇總”和“邊抗四大”
1938年,中共江蘇省委向崇明抗日義勇軍指派了黨代表。不久,由崇明各地抗日武裝統一而成的“崇總”(崇明縣民眾抗日自衛總隊)正式成立,崇總在與敵人的交戰中還建立了崇明地區臨時性的抗日民主政權——崇明縣行政公署。
“崇總”的領導人瞿犢原是一位中學校長,抗戰爆發後,他變賣家產,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在崇明群眾中有極高的威信。崇總成立後,在他和黨代表王進率領下多次襲擾日軍,令敵人非常懼怕。
1938年10月,瞿、王率部圍攻日軍在崇明的主要基地堡鎮。由王進帶隊利用熟悉的地形,奔襲富安紗廠、堡鎮港口、杜少如宅三個敵人據點,瞿犢親率主力埋伏在城堡公路一線,伺機伏擊往堡鎮的救援之敵。駐堡鎮的日軍沒有料到遊擊隊敢在白天發動襲擊,而且攻勢凶猛,摸不清對方底細的他們隻能一麵退縮在據點內頑抗,一麵急忙拍電向縣城日軍求救,怎知電話也不通。自衛總隊在這次戰鬥中不僅殺傷了不少敵人,而且還繳獲了大批物資,部隊的士氣大受振奮。接著,崇總又在蚌殼鎮、小豎河等戰鬥中伏擊日軍。1939年,瞿犢和王進被國民黨頑固派殺害後,他們的戰友在中共的領導下重建了崇明抗日自衛總隊,並成立了中共崇明縣工作委員會,繼續在海島上從事抗日鬥爭直至抗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