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威震敵膽的中共滬郊遊擊隊(1 / 3)

威震敵膽的中共滬郊遊擊隊

人與事

作者:王正瀚

敵後滬郊遊擊隊頻襲日軍

上世紀30年代上海淪陷後,日寇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郊區民眾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自發組織起了一些抗日武裝,盡管比較分散,但當時中共還是非常重視上海郊區的抗日鬥爭。針對敵人在上海外圍兵力不足,後方薄弱的情況,中共江蘇省委專門成立了由沙文漢、林楓任正、副書記的外縣工作委員會,幫助開展郊區的群眾工作和武裝鬥爭。並派遣一批黨員幹部秘密奔赴上海近郊各縣,尋找、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和關係,發動群眾,集中力量發展抗日武裝,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在他們的努力下,浦東、青東、嘉定西鄉和崇明中部四個抗日遊擊區先後開辟,“保衛二中”、“青東抗日自衛隊”、“崇總”等多支有統一指揮的抗日遊擊隊活躍於敵後。1939年2月25日的《申報》就報道了這些遊擊隊頻繁襲擾日軍的狀況:

大陸報雲,本埠日軍發言人,昨日(二十三日)證實上海近郊遊擊隊活動之廣泛程度,實出意外,渠承認駐守於距上海四周二十五裏內之日軍,在去年八月二十八日至本年二月十五日之期間,與華軍遊擊隊作戰日二百八十一次,此項正式承認,似尚較確實在作戰次數為少,但依此而計,每星期已衝突十二次之多點……

此後,根據形勢的發展,上海郊區這些抗日武裝的歸屬也相應進行了調整:從1940年下半年開始至抗戰勝利,崇明的部隊由中共江北特委和中共蘇中區黨委領導,其他部隊從這時起都劃歸新四軍東路軍政會和中共江南區黨委領導,1942年下半年起又轉歸中共浙東區黨委領導。

青東抗日自衛隊火燒青滬路橋

青東抗日遊擊區是中共在浦西領導敵後抗日武裝鬥爭的核心區域,包括趙巷、七寶、黃渡、重固、徐涇等地,根據地中心是上海青浦東部觀音堂(風溪鎮)。1938年青東人民在青浦各支抗日武裝的基礎上組建了統一的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此後,中共江蘇省委外縣工作委員會多次選派骨幹來到青浦,加強黨對青東抗日遊擊區和抗日自衛隊的領導,並成立了中共青浦工作委員會,在青浦地區開展黨建和民運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不僅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建立了黨組織,而且在青東遊擊區也成立了黨總支和農村黨支隊,為進行抗日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38年8月正值紀念淞滬抗戰一周年之際,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決定燒毀青滬公路上的橋梁,以破壞敵人交通的方式來狠擊他們一下。

一天夜間,自衛隊300多名常備隊員在戈思浜集合,分水陸兩路前往青滬公路。水路上,隊員們把火油、稻草、花萁柴等引火物裝運在15艘事先堵漏的木船上;陸路上,常備隊切斷了敵人東西兩頭的通訊聯絡,並且兵分三路:在西郊附近的一路負責警戒上海方麵的來敵,駐守在趙巷八號橋的隊員準備阻擊青浦來的日軍,還有一路佯攻徐涇偽軍,吸引敵人兵力。燒橋的任務則分工給1000多名後備隊員進行。從老宅附近的十八號橋起到趙巷的八號橋,共有橋梁11座,這些橋的橋墩是用水泥澆鑄成的,橋麵和橋拱都由粗大的鬆木鋪架,橋頭銜接處有鐵釘緊固,十分堅固。據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領導人顧複生等回憶,當時自衛隊為此采取了三種辦法拆橋:一是靠近老宅附近的十八號橋由於離上海較近,不宜火燒,就用人工方法拆除,“後備隊員們用鋸子鋸,用斧頭劈,也有用鐵棒撬,肩膀扛的,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這些從橋上拆下來的木頭後來被用於建造小冬圩小學的校舍;二是像八號和九號橋等用鐵絲紮在橋梁下方,鐵絲上麵裝上稻草和花萁柴,再澆上火油,點燃燒橋;第三種是在堵漏的船上,堆上引火物,連船帶橋一同燒。頃刻間,青滬公路就成了一條火龍,烈焰滾滾。駐紮在青浦城內的日軍見狀立即調集100多名日本兵和數輛汽車趕來阻止燒橋,但當他們到達崧澤村時,看到前麵的橋已被燒斷,又害怕中埋伏,不敢再前進,便隻能胡亂放了一通槍就收兵了。

這次火燒青滬公路橋使日軍的交通運輸中斷了整整七天,沉重打擊了其侵略氣焰。

南彙縣保衛團血戰彙角

以南彙為中心的浦東抗日遊擊區是中共江蘇省委最早開辟的抗日遊擊區,包括川沙南部和奉賢東部。1938年初,中共江蘇省委成立了中共浦東工作委員會,後根據形勢的發展,在其下又分設了軍事委員會、群眾工作委員會和敵偽軍工作委員會三個委員會。在浦東工委的領導下,南彙縣保衛團第二中隊和第四中隊、奉賢縣人民自衛團等幾支抗日武裝先後組建。

南彙縣保衛團第二中隊是浦東最早建立、在當地有較大影響的一支由中共領導的抗日遊擊隊。隊長周大根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參加過南昌起義,他要求部隊進行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當時,戰士們流傳著“一天三操兩講堂,吃的鹹菜湯,睡的沒腳床”的順口溜。“三操”就是三次軍事訓練,“兩講堂”指一堂政治課和一堂軍事課。雖然環境很艱苦,但是保衛二中的幹部和戰士待遇一律平等,紀律嚴明。有一次保衛二中的一名戰士因天氣炎熱摘了一戶人家種的葡萄解渴,周大根隊長得知後,當眾批評了他,並親自向這戶人家致歉賠錢。另外,保衛二中還頒發過浦東地區減租減息的第一張布告,在貧苦農民中間產生了熱烈的反響。由於高舉抗日旗幟,又關心民眾疾苦,保衛二中的聲望與日俱增,部隊迅速發展到幾百人槍,令日寇極為驚恐,他們特別在地圖上把保衛二中的活動區域標上了紅圈,表示必須將其置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