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加快推進實施長江流域綜合管理製度,真正把科學的理念轉化為生動的實踐。要加快建立跨部門和跨行政區域的、以完整生態係統為管理對象的流域生態綜合管理製度,製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實施、協調和監督機製,統籌流域內森林、淡水、土地、生物等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當前,急需研究並協調好三峽大壩防洪、航運、發電調控與下遊濕地保護需求之間的關係。
再次是繼續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維護並擴大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成效。今後要繼續推進並完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濕地保護、長江防護林建造、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鞏固和擴大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果。要把濕地保護工程中的長江流域濕地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開展跨學科的聯合攻關活動,探索退化濕地恢複重建的有效技術,建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優化示範模式,確保長江水係安全。
最後是通過改革和製度創新,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建設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建立機製保障。要著力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補助和造林綠化補貼標準,擴大林業貸款貼息和濕地保護補助規模以及森林保險補貼範圍,加大林權抵押貸款力度,啟動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為更好地調動農民積極性、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建設和新型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和財政支持。要加快濕地立法進程,盡早明確濕地邊界,嚴格控製征占用濕地並建立相應的經濟補償製度,將濕地率作為各級政府目標考核指標,實行區域濕地麵積動態平衡製度,確保現存濕地麵積不再減少。
長江生態環境立法迫在眉睫
當前,很多專家都關注長江生態保護,並且呼籲有關方麵應盡快製定出台《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法》,以改善和保護日益惡化的長江水生態環境。湖北省政協副主席是呼籲製定《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法》的積極倡導者。她指出:通過立法全麵規範長江流域人類的各種經濟活動;相關部門聯合建立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具體負責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工作;針對長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的現狀,製定科學合理修複、養護規劃,將修複、養護經費納入國家和省兩級財政預算;政府要加大投入,實施搶救性保護,大力實施遷地保護,盡可能有效地保護好當前為數不多的長江豚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晏友瓊建議: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生態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新一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進一步加強生態領域的立法工作,提高生態立法的針對性,注重生態補償機製方麵的立法,擴大生態立法的公眾參與度。我國生態文明和生態建設任務繁重、艱巨,需要多管齊下予以解決。
對於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工作,晏友瓊指出:一是提高生態立法的針對性,針對不同的江河湖泊、森林、礦產,製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注重生態補償機製方麵的立法,調動地方政府和公民保護生態的積極性;三是對生態立法進行立法後評估工作,為下一步生態領域法律的立改廢提供參考,為提高立法質量提供重要依據;四是在加強生態立法中要擴大公眾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