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遏製官僚主義當做反腐倡廉的著力點
關注
作者:董振華 許春華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許多好的作風,從而保證了黨的事業順利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黨內一些不良的風氣一直存在著。官僚主義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種不良風氣,它是指不負責任的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也是“領導機關最容易犯的一種政治病症”。官僚主義是生長在黨和國家肌體上的贅瘤,是毒素和禍害,如果任由官僚主義滋長、蔓延,終將導致黨和國家的覆亡。
因此,黨長期以來就一直在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毛澤東同誌非常痛恨官僚主義,曾形象地把官僚主義者比喻為“泥塑的神像”——“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麵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同誌專門寫有《官僚主義的二十種表現》,係統為官僚主義者“畫像”。鄧小平同誌對官僚主義也深惡痛絕,多次痛斥官僚主義,在《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一文中,對官僚主義的表現和危害作了深刻揭露。新的曆史時期,江澤民、胡錦濤同誌同樣深刻意識到官僚主義給黨的肌體和黨的事業構成的危害,指出必須狠狠批判和堅決破除官僚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已多次嚴肅指出,“要下大力氣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全黨必須警醒起來”。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記者的見麵會上,他強調“新形勢下,我們黨麵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汙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今年4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部署下半年開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會議上,他又明確指出,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必須認真加以解決,並著重指出“抓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提出了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一個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切入點”。
確實,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勵精圖治、奮力拚搏的征途中,“官僚主義”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嚴重障礙。不清除官僚主義思想,不解決官僚主義習氣,就無法凝聚民心,彙聚力量,“中國夢”就難以實現。
官僚主義滋生的深層原因
官僚主義的產生並非出於某個簡單的因素,而是具有深層曆史根源、製度基礎和認識論根源。
首先,官僚主義的產生具有深刻的曆史文化根源。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曆史,是世界上封建關係發育得最充分、封建體製建立得最完整、封建統治維持得最長久的國家。正因為如此,我國封建的慣性力量也就越強大,反封建的任務也就越艱巨。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反封建的曆史卻是相當短暫的,在深度上和廣度上也極不徹底。鄧小平同誌早在1980年8月18日的講話中就指出了黨內存在著官僚主義、人身依附、家長製、一言堂、個人崇拜等帶有封建色彩的現象。他指出,我們黨進行了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是肅清思想政治方麵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這個任務我們沒能完成,現在應該明確提出並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麵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的任務。這種封建主義過分強調統一和集中,過分強調對權威的服從,造成了我們在民族心理方麵的妥協性有餘,原則性不足,這在現實生活中就表現為“官本位”的思想,為官僚主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其次,官僚主義的產生具有深刻的製度性根源。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就是在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於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於幾個書記,特別是集中於第一書記,什麼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全國各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或少數人手裏,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必然要損害各級黨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體領導、民主集中製、個人分工負責製等等。”由於權力過分集中,使個人淩駕於組織之上,組織成為個人的工具,別人都要唯命是從,形成對他們的人身依附關係,甚至形成“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組織信個人”的怪現象,官僚主義自然就會滋生蔓延。
再次,官僚主義的產生具有深刻的認識論根源。我國現存的官僚主義作風也有思維方式的原因所導致的,尤其是不重視實踐的教條主義導致嚴重脫離實際的問題。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就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樹立實踐的應有權威,尊重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實踐,就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客觀世界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隻有尊重實踐,才能有力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用空想代替現實、用抽象的原則裁剪實際生活。長期以來,黨員幹部中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比如,有的常年坐在辦公室,很少下基層,很少接觸群眾,對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氣”不夠;有的一切從本本出發,唯上、唯書、不唯實;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舊,思想和工作落後於客觀形勢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以至蠻幹、瞎幹;有的為了迎合或滿足某種需要,說假話、大話、空話,甚至弄虛作假;有的怕擔風險,明哲保身,明知是錯的,卻聽之任之,不批評製止;有的不喜歡聽真話、實話,不願意修正錯誤、擇善而從。這就是因為背離了現實活生生的實踐,沒有深入基層,沒有深入群眾,缺乏調查研究,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