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和平年代的一場持久戰
關注
作者:本刊編輯部
到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頒布實施已經五周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地深入開展的禁毒工作,遏製了毒品快速蔓延的勢頭,扭轉了一些地區毒品危害日趨嚴重的狀況,我國的禁毒鬥爭取得了顯著成績。然而,受全球“毒情”惡化的大環境影響和世界部分地區金融危機帶來的消極作用,我國禁毒工作麵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有五個方麵的突出問題:境外毒品“多頭滲透”的問題比較突出;境內外不法分子勾結製販新型毒品問題日趨突出;海洛因成癮人員基數大、複吸率高,戒斷鞏固難問題仍較突出;以青少年為消費主體的新型毒品濫用問題突出;易製毒化學品流入製毒渠道問題仍較突出。
眾所周知,毒品犯罪不是孤立的犯罪現象,它是各類犯罪的衍生物。世界各國都把打擊毒品犯罪作為維護社會健康發展的要務實施,國際相關組織把每年的6月26日作為國際禁毒日,目的就是警示各國政府和民眾共同打擊全人類的毒品惡魔。我國的各級政府和政法機關一直對毒品犯罪采取高壓態勢。但是禁毒和打擊毒品犯罪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正因如此,禁毒和打擊毒品犯罪是和平年代必須要打的一場持久戰,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一支忠於職守的政法隊伍,必須直麵這一世界性難題,把真實狀況告訴民眾,按照《禁毒法》的要求,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嚴厲打擊、全方位預防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祛除白魔,還民眾一片淨土。
地處蘇南魚米之鄉的無錫市公安機關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和全力支持下,對禁毒和打擊毒品犯罪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理念:毒品犯罪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總是客觀存在著的,也是政府和警方必須麵對的一個社會問題。打擊毒品犯罪在政績上很可能是“微利”,甚至“無利可圖”,但這項工作是人民公安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禁毒和打擊毒品犯罪是挽救涉毒者、造福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同時也是遏製由毒品犯罪引發的各類刑事犯罪、淨化社會、淨化靈魂的陽光工程、社會和諧工程。禁毒和打擊毒品犯罪,警方責無旁貸……
正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無錫市在解讀禁毒這道世界性難題上,做出了令人歎服的業績。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警方和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毒情”和毒品犯罪已處於社會可控狀態,禁毒的社會基礎性工作如社區防範、社區戒毒康複等已有可喜的進展,並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
縱觀近十年來無錫市的禁毒工作,其出彩之處就是黨委政府重視、職能部門積極主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警方專業隊伍打防控管,多管齊下,打造出一個全方位禁毒工程。
無錫市的禁毒工作堪稱全國禁毒戰線的一麵旗幟。
太湖之濱:人民戰爭築就禁毒長城
文/本刊記者 趙進一
2013年4月11日下午,無錫市市民中心會堂,無錫市一年一度的禁毒盛會在這裏舉行。
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各級領導來了;市各部委辦局、工青婦及區(市)縣領導來了;全市公安係統各分局、各警種負責人、各派出所所長來了;鄉鎮、街道、學校、醫院、海關、郵政,乃至企業的代表也來了。全市300餘名禁毒精英濟濟一堂,分析“毒情”,表彰功臣,交流經驗,部署工作……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與會。他們中有領導、有專家、有企業家、有社區工作者等等,當然最多的是警察。一個會議竟能凝聚這麼多行業的人,著實令記者吃驚。
毒品毀家禍國,毒化社會風氣,滋生黃、賭、盜、搶、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自1992年發現首例吸毒人員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在無錫席卷而起,持續至今。宣傳教育、緝毒破案、動態管控、行業管理、戒毒康複、安置幫教……無錫的禁毒工作在人民戰爭中闖出了一條新路,禁毒績效領跑全省,摘取了全省禁毒工作“十一連冠”。
“打得狠、控得住、防得實、管得嚴、基礎牢”。11年來,人民戰爭在美麗的太湖之濱築就了一道堅實的禁毒長城。
“殺手鐧”:人民戰爭
南抱太湖,北依長江,東臨上海,西接南京——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的無錫,是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無錫是個地級市,但其經濟總量卻占了全國的2%。早在2005年,她已成為江蘇省率先進入小康社會的地區之一。在聯合國發布的“中國最具有發展前途的”25個城市中,無錫榜上有名;同時,她也是“福布斯”榜“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之一。
正是她的富饒和便捷的交通以及發達的工商業,引起了境內外毒品犯罪分子的覬覦。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起,毒品犯罪分子開始在無錫活動。至本世紀初,毒品犯罪日趨頻繁。
一人吸毒,全家不寧。一幕幕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開始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城市上演。一些因吸毒耗盡家產的癮君子為了獲取毒資,鋌而走險,或與毒販勾結,以販養吸;或偷盜搶騙賣(淫),以獲取不義之財。由此,毒品犯罪與各類刑事犯罪合流,對社會穩定構成極大的威脅……
毒品毀家禍國,影響治安,摧殘身體,泯滅人性,毒化社會風氣。然而,要徹底消除其危害,談何容易!對於吸毒者來說,一旦吸上第一口,就心癮難除,非常人的意誌力所能控製;對販毒者來說,為獲取暴利,往往不計後果,不惜以生死相搏……
戒毒難,禁毒難,難於上青天!戒毒、禁毒,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然天下之事有難有易。為者,則難也不難;不為,則易亦難。無錫市委市政府認為,事在人為,再難也要下決心攻克。由於毒品犯罪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涉及麵廣,要遏製毒品蔓延,光靠公安單打獨鬥是不行的。降伏白魔,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打一場深入持久的人民戰爭,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與毒品犯罪展開堅決持久的鬥爭。
人民戰爭,這個戰爭年代克敵製勝的法寶,在無錫的禁毒之戰中大放異彩。最先“動”起來的是各級黨政領導。近年來,上至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下至社區幹部,近2000餘名各級黨政幹部先後到戒毒所視察調研,這就是市禁毒委推出的“領導幹部走進戒毒所”活動。市禁毒辦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長繆小展不無感慨地說,“辦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領導的重視。有了領導的重視,難事也就不難了。強製戒毒所是最能體現毒品危害和禁毒工作艱辛的地方,是展示全市禁毒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讓領導們零距離地感受一下,對推動今後的禁毒工作,特別是各項具體措施的落實大有裨益。”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領導重視再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天大的困難都能踩在腳下。
毒品犯罪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隱蔽性強,但有了群眾的支持,警方就成了千裏眼和順風耳。哪裏有人吸毒,哪裏有毒品交易,警方很快就能獲得大量的信息,加以甄別梳理,潛心經營,就能屢破大案,捷報頻傳。2004年10月29日,無錫警方曆經22個月的艱辛偵查,轉戰上海、重慶,在當地警方及居民的配合下,一舉破獲“1·21”特大販毒團夥案件,抓獲販毒嫌疑人13名,繳獲海洛因5000克;2005年11月9日,無錫警方在群眾工作中獲得有關吸食搖頭丸的線索,立即組織警力進行突擊清查,僅在崇安區君豪娛樂城的17個包廂內,就一舉查獲正在吸食搖頭丸的違法嫌疑人員215名;2006年12月4日,無錫江陰市警方在停靠維修的3萬噸級希臘籍“海隆”號上查獲107千克毒品可卡因;2011年1月17日,無錫警方與廣東、陝西、安徽、湖北警方跨區域協同作戰,偵破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12·26”特大製販毒品案件,搗毀製毒工廠兩個,抓獲涉毒人員26名,查獲販運毒品車輛7部,繳獲毒資120萬元,冰毒百餘克,起獲鹽酸羥亞胺成品200千克、毒品半成品2.5噸,反應釜等用於製毒的化工設備兩套……
對毒品犯罪露頭就打,使境內外毒販對曾經的“樂土”無錫望而卻步,一些聞風潛逃的涉毒罪犯也沒能逃脫天羅地網——2011年12月,無錫警方在“清網行動”決戰攻堅階段,將47名涉毒網上逃犯抓捕歸案,無一漏網……
無錫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禁毒委主任陳金虎,這位年富力強、思維敏銳的無錫市禁毒工作的掌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非常鮮明地提出:對毒品犯罪,不但要打得狠,更要防得住。防範,是控製與減少毒品犯罪的治本之策;防範,其實也是打擊,而且是一種深層次的打擊。禁毒工作,麵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的毒品預防教育是重點,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禁毒工作者不但要知道為什麼要防,更要知道如何防、防什麼,並且要對防的效果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評估。他的話針針見血、入木三分。
毒品犯罪的防範比較特殊,不僅要防犯罪行為的發生,更要阻斷違法犯罪思想的產生。譬如,對潛在吸毒的高危人群,一定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手段,使其充分意識到吸毒的危害,從而不敢吸第一口;對已經吸毒者,既要規勸其戒毒,還要防止其以販養吸,走上販毒的不歸路;對戒毒者,則要千方百計阻止其複吸……
世上最難的事莫過於做“心”的工作,而防範毒品犯罪恰恰就是一場“攻心戰”。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防範比打擊難度更高,防範工作雖然看不見刀光劍影,但開展起來異常艱辛。量大麵廣,困難重重,如果不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是絕不可能成功的。隻有人民戰爭,才能最廣泛深入地把群眾發動起來,把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無窮智慧和無盡力量充分地發掘出來。
“攻心戰”最有力的武器是宣傳教育。無錫的禁毒宣傳不但聲勢壯,而且形式多,重點突出,宣教深入。
人民戰爭中,有關禁毒的內容,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立體覆蓋。一支支由禁毒專業工作者、禁毒誌願者組成的宣傳隊分頭奔赴工廠、學校、機關、社區、田頭,開展宣傳活動,介紹毒品危害、講防毒戒毒的方法,讓受害人現身說法……禁毒部門還運用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控訴毒品危害的大型滑稽戲《六親不認》、大型現代禁毒警世錫劇《心有淚千行》在無錫各地巡回演出後,在社會上激起不小的反響。在宣傳活動中,無錫人民最喜歡的“惠山大阿福”也趕來助陣:當一個個禁毒故事從福得得、胖墩墩的“大阿福”嘴裏說出來時,觀眾們與禁毒工作的距離也顯得更貼近了……
如何使戒毒者逐步消除“心癮”,不再複吸,是防範工作的一大難題。專家建議分兩步走,即先用美沙酮替代海洛因,讓吸毒者在戒毒過程中有個緩衝階段,在生理上逐步擺脫對海洛因的依賴。禁毒部門對此論證後采納了這一提議。2006年2月16日,無錫市首家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門診在市疾控中心開診。這一做法後來又由城市推廣到城郊。
如今,這樣的治療門診在全市已發展到六家。七年來,凡接受這種治療方式的戒毒者基本都告別了海洛因。記者在北塘區的一家治療門診部親眼目睹了幾個男女戒毒者喝美沙酮(劑量視病情而定)的全過程。喝完美沙酮,醫生總會遞上一小杯白開水,瞧著他(她)喝下去後張口說“謝謝”才讓他們離開。記者問醫生為什麼要這麼做,醫生笑笑說,“現在鑽空子的人多著呢,美沙酮是麻醉藥品,市麵上買不到,有人知道戒毒者進來喝了美沙酮,就會在門口等候著,設法‘購買’他們口中的‘殘留物’。讓他們喝了白開水,再開口說說話,那些人不就沒‘戲’了?”
門診布點最多、收治人員最多、治療秩序最好,無錫的成功經驗很快引起了衛生部和公安部的注意。2007年3月1日,中美艾滋病合作項目(GAP)官員到無錫崇安區召開禁毒社工及美沙酮維持治療受治者座談會,進行專題調研。2007年9月28日,“全國濫用阿片類物質成癮者社區藥物維持治療工作總結暨現場經驗交流會”在無錫召開。
防範重在周密,不讓毒品犯罪有縫可鑽。為防止易製毒化學品流入非正常渠道,被人用於製造新型毒品,經民政局批準,由市禁毒辦倡議發起,成立了“無錫市易製毒化學品行業協會”。企業家們都很支持這一舉措,目前全市有4145家易製毒化學品企業加入協會,入會率高達97%。其中716家企業還安裝了“易製毒化學品管理信息係統”,實現了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辦證和網上監管的“一網式服務”。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周傑對記者說,“天天查,天天罰,還不如把他們組織起來,促其正常貿易,為他們的經營提供便利,讓企業家們有更多的機會見麵、交流信息,生意做好了,自然不會去走偏門。”這一釜底抽薪之舉,從源頭上杜絕了易製毒化學品非正常地流失,堵住了涉毒活動的發生。
禁毒人民戰爭打響以後,在社會各界尤其是一些有愛心的企業家的鼎力相助下,一個國內首家非公募性質的禁毒基金會在2008年“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誕生了,這是一個吸收社會優質資源關心禁毒工作的平台。有了這個平台,禁毒宣傳、理論研究、教育培訓、獎勵先進、撫恤幫困等工作有了有力的補充……這一工作模式獲得公安部、國家禁毒委、國家禁毒基金會的關注和認可。
禁毒人民戰爭把全社會的資源都調動了起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禁毒工作網絡已經形成。專業禁毒社工和禁毒誌願者遍布各個角落。“春雨”禁毒服務站、戒毒康複人員就業安置點等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在禁毒管理上,“短信帶動法” 實現了對吸毒人員的動態管控;吸毒人員肇事肇禍倒查機製等相繼完善。
禁毒人民戰爭戰果累累。目前,無錫的“毒情”總體平穩可控,全市查獲吸毒人員總數呈負增長。最令人欣慰的是18周歲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員同比下降37.5%,涉毒人員底數清、動態明、管控到位……
禁毒人民戰爭——降伏白魔的“殺手鐧”,將繼續為圓無錫人民的“禁毒夢”發威。
用“心”點亮“回家”路
這是潘紅娣第八次敲門。
門,終於打開了。她心裏高興。打開了家門,就是打開了“心門”。
前七次,任憑潘紅娣在門外說得口幹舌燥,主人就是不肯把門開。主人是位退休女教師。潘紅娣第一次上門時,她的兒子小蔣從東海強製戒毒所回家不久。為防止其複吸,禁毒女社工潘紅娣在社區幹部的陪同下,於第一時間上門探望,但房內母子倆不予理睬。
第二天潘紅娣再次上門,費了不少口舌,但門還是沒開,潘紅娣心裏有點氣:“你又不是立功凱旋,我幹嗎要用熱麵孔貼你冷屁股?”
但使命所在,第三天她還是去用“熱”的去貼“冷”的,說了不少好話,門總算啟了條縫,小蔣露出了半個腦袋:“你是誰,做啥來了?”潘紅娣連忙說,“我是社工,來幫助你的……”話沒說完,門啪的一聲關上了。
第四次,小蔣的媽開了門,但隻說了句“上這兒敲門的隻有討債的,你不要騙人”,就不由分說地把門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