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房價較低,比較具有市場競爭力
雖然臨港新城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與戰略位置,但臨港新城距離上海市中心較遠,超過70公裏,上海臨港新城房價使其成為上海房價名副其實的低窪地帶,上海臨港新城房價比上海周邊的花橋、昆山還要低。相對於市區的高房價,臨港地區的低房價水平對隻能承受低房價,又想鐵定在上海買房置業的年輕購房者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借助臨港新城的巨大發展潛力,當前的低房價也能獲得投資客的青睞。
5.土地成本優勢
臨港由灘塗造成,土地成本比上海其他地方低很多,又少去動遷費用和農田占補費等各項費用,較低的土地成本也能助力臨港房地產業的發展。
(二)劣勢分析
1.投資客比例過高,常住人口偏少
臨港新城由於離市區較遠,交通及相關的產業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目前其房地產吸引的大部分是投資客。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研究報告稱,該板塊早期的商品房項目投資客的比例相當高,個別樓盤投資客的比例超過50%。人口的快速導入,再加上投資客推波助瀾,臨港新城的新房均價從2007年的3800元/平方米到2008年漲至6200元/平方米,到2012年已經接近10000元/平方米。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最終依賴的還是常住人口,僅靠投資客推高的房價將使房地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2.高溢價率土地束之高閣
臨港新城目前有五個待建地塊,其中WNW-C5街坊WNW-C5-04地塊由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競得,成交價12.61億元,溢價率高達248.5%;WSW-C2街坊WSW-C2-04和WSW-C2-05住宅地塊最終被上海海港新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以7.968億元拿下,折合樓板價7200元/平方米,溢價率170.6%。如此高的溢價率使得開發之後的市場樓價預計將在20000-23000元/之間,遠遠超出了該片區的真正住宅土地價值。中原地產研究谘詢部總監宋會雍表示,目前板塊房價遠沒有達到開發商的預期,何時開發要視接下去的市場變化而定。在目前銀根收緊、資金普遍短缺的情況下,開發商的開工計劃更加謹慎
3.城區宅地供應量低
目前進入臨港新城的開發商除了出於工業開發需要外,住宅開發方麵多以本地開發商為主。隨著資金和優惠政策的傾斜,這裏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和人才聚集於此,如此一來,房地產將會緊跟發展的步伐,吸引越來越多開發商的進入。而臨港新城的宅地供應非常有限,2009年至今,共推出不足30幅經營性用地,尤其是在南彙與浦東合並後,臨港不再是郊區,而臨港新城中心城區的宅地更是變得稀缺。
(三)發展機遇
1.中長期規劃提升臨港戰略價值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要把上海初步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臨港新城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依托集裝箱國際深水樞紐港、國際航空樞紐港,臨港新城將建設成為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環境高度協調、功能完善、充滿活力的綜合型濱海新城和具有輔城地位的戰略重點發展區域,成為以現代裝備製造業為核心的重要產業基地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臨港新城房地產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2.“雙特”政策加速臨港新城的繁榮
2013年2月2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在臨港地區“建立特別機製和實施特殊政策”(簡稱“雙特”),“雙特”三十條實施細則同時公布。此次推出的一係列吸引優秀人才和產業導入的雙特政策的落地,勢必會有大量的人口導入,而人口對於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口導入對於城市設施與配套的需要將大利推動臨港中心城區的發展,對於板塊內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帶來重大利好。
3.上海首個限價房項目落地臨港
限價商品房是根據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特定區域內建設、麵向特定條件對象配售,且限定銷售價格、限定交易轉讓的特殊供應住房,是上海“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係和房地產市場體係的補充,是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實行的特殊措施。選擇臨港新城地區建設限價商品房,有利於促進臨港地區發展,優化臨港地區投資環境和城市環境。同時,限價房項目也將吸引大批人才入住,為臨港新城的商業圈和經濟繁榮注入活力,進而有利於帶動臨港房地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