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洛陽“農改超”項目的必要性及可持續發展(1 / 2)

淺談洛陽“農改超”項目的必要性及可持續發展

地方經濟

作者:白軍偉

摘要:洛陽市地處河南省西部,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是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也是首批中國創新型城市。近年來,市政府為了保證市民健康,嚴查食品安全問題,大力提升“菜籃子”工程質量,積極推進“農改超”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必要性;可持續發展;有利條件;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2

一、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一)我市部分農副產品內在質量低下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以最大限度增加農副產品單位數量,而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的生產方式十分突出,大量劇毒農藥、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質廣泛應用於農副產品生產,導致了蔬菜、肉蛋禽等產品雖數量充足,品種多樣,外觀商品性好,但內在質量非常低劣。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如果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會導致慢性積累中毒,出現一些奇病,怪病,疑難雜症等,給人們身體健康造成極大損害,同時也給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二)我市現有農貿市場管理部門難以有效控製產品質量準入關

原因之一:我市現有農貿市場是投資方進行硬件建設,再由眾多小商小販入住經營買賣。因受利益驅動,一些小商小販全然不顧顧客的飲食安全,加寬了有害食品的消耗渠道,同時還加速了有害食品的消耗速度;原因之二:市場經營管理部門沒有對食品進行檢測鑒定的職能,也沒有設備和經營經費去實施大量的檢測。因市場建設和管理部門不能從源頭控製產品質量,這給把好市場安全食品的準入關帶來許多困難。

目前,若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控製銷售環節,從農副產品源頭抓起,所以建立大型的健康食品連鎖超市,樹立市場品牌,定位商品品質,才可以更有效地控製有害食品對人民群眾的危害,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三)我市大多農貿市場購物環境差,影響市容、阻塞交通

目前,我市的農貿市場大多為馬路市場和簡易市場,設施陳舊、老化,市場內髒、亂、差現象突出,已暴露很多不利因素。一是馬路市場的存在,嚴重加大了市區道路交通的壓力;二是市場經營鮮活產品的地方,衛生條件差,汙染嚴重,造成市場內長期汙水橫流、臭氣熏天,嚴重影響我市城市形象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三是現有市場分布不均、數量少,多為改擴建而成,受環境製約因素多,不利於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市場檔次。

因此,根據市政府近期提出的市場升級工程和市場網絡工程要求,應積極向發展健康食品銷售網絡,開發建設健康食品連鎖超市已刻不容緩。

二、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一)“農改超”的淵源

超市與農業相結合,可以說是發生在我國的一場深刻的經濟革命,農產品超市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農產品銷售業態的這種變革,將對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產生較大影響。

(二)“農改超”的曆史發展階段

1.初級階段,即“農加超”階段,指在傳統的農貿市場中或周邊建立超市,隨著超市發展強大後,用超市替代農貿市場。在2003-2004年,我市城區有幾個農貿市場做了試點,由於市場環境沒有多大改善,從業人員經驗不足,進貨渠道與外邊小商販一樣,但經營卻沒有小商販靈活,到後來因不具備競爭優勢,而逐漸被淘汰。

2.在綜合超市中設立“生鮮區”,是指在綜合超市中專設的一定營業麵積的經營生鮮農產品的超市,現在我市大多超市都采用這種經營模式,例如大張量販、丹尼斯量販、王府井超市、沃爾瑪超市等,大大方便了市民購物,在采購生鮮食品的同時,也可以采購一些日用百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生鮮食品的采購渠道與農貿市場的小商販一致,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價格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得經濟利益及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