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豆貿易現狀及對策研究
地方經濟
作者:劉冉
摘要: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大豆的供應大省和出口大省,大豆種植麵積和產量占全國的37%~44%,肩負著複興大豆產業的重擔。隨著近年來大豆進口幅度的上升,本省大豆賣豆難,難定價現象普遍,大豆數量僅占我國大豆消費總量的1/3,自給率很低,嚴重擠壓了本省大豆的發展市場,不利於大豆貿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因此全麵係統研究造成大豆貿易走向低落的原因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黑龍江省;大豆貿易;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1
一、黑龍江省大豆貿易現狀分析
1.黑龍江省大豆貿易出口概況
黑龍江是我國大豆的主要出口省,它的出口量占中國總體出口量的80.5%。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黑龍江省的出口量高達100萬噸。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種地位發生根本性變化,此時的黑龍江省大豆的出口量竟不足19萬噸,隨後幾年大豆的出口量逐漸遞減,到2007年,出口量不足3萬噸,黑龍江占整個中國的大豆出口比例也隨之減少。2008年,大豆的出口量為11萬噸,此時的中國已從傳統的大豆出口國變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2009年1、2月,省內大豆僅僅出口1880噸。
2.黑龍江省大豆貿易進口概況
大豆曾是黑龍江子孫的驕傲,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及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對豆粕,豆油等產品準入門檻降低,進口大豆逐步削減黑龍江省大豆地位。通過對中國大豆的發展資料總結可以看出,黑龍江大豆的進口趨勢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2~1998年,此時由於世界大豆產量下降和我國稅收的減免,黑龍江大豆出口數量逐年遞增。第二階段為1998~2003年,在此年間黑龍江大豆出口量急聚下滑,到2003年時,黑龍江大豆的出口量僅為2000噸,但進口量不大。第三階段,2003年~2008年,此期間大豆的進口量迅速上升。2006年我省進口大豆為31萬噸,較2005年增長1.4倍,2008年的進口量約是2003年進口量的2125倍。進出口相比,倒掛現象嚴重。2012年我省大豆進口量5796萬噸,進口數量令人歎驚。
3.進出口貿易比較
嚴重缺少大豆的保護與扶持政策,使得我國大豆產業遭受劇烈打擊。黑龍江作為大豆的生產大省,在各種危機襲來時受到的影響更為劇烈,產業進口依存度不斷力高,產業發展環境趨於複雜,產業麵臨風險逐年上升。
二、黑龍江省大豆貿易存在的問題
1.政府補貼範圍狹小
黑龍江省2008年每噸大豆的補貼為48美元,而美國2004年就達到了59.1美元。目前該省隻對國有糧食企業實施補貼而忽視對大豆加工企業和個體銷售商進行補貼,大豆產業不同主體間的競爭地位不平等。政府目前雖然采取收購定價的大豆收購模式,但收購的價格偏低,遠不及農民希望的那樣,因此很多農民不甘心出售手中的大豆,使得收購難現象普遍。
2.交易方式存在風險
通過對黑龍江省大豆進出口貿易進行比較可以發現該省大豆貿易處於嚴重的逆差狀況。引起此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展,外國大豆瘋狂進入我國,而此時的中國現貨交易為主,大部分是現金結算為主,這使得買賣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對買方而言,若采用信用證交易結算,既可以減少資金成本,也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交易時帶來的風險。因此買方在相同條件下喜歡選擇低成本的進口大豆。另外,從賣方的角度看,現貨交易使雙方承擔的不僅是自然風險,而且還受到市場價格浮動帶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