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路上的懸崖1(1 / 3)

第三章路上的懸崖1

再走半步

——遊宇明

你聽說過“高爾丁死結”嗎?據說當初製造這個死結的人設定:誰解開了這個結,便讓他做亞洲王。成千上萬的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智勇雙全的亞曆山大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解開這個結,可是他用了許多辦法卻沒有奏效,突然他心頭一亮:“我不能總走別人的老路。我得自己想個辦法把這個結弄開。”於是,他揮起手中的寶劍,將結分為兩半。這時,一個紙團滾了出來,上麵寫著:“無論多麼難做的事,隻要你善於用自己的智慧和辦法,都可以做成。祝賀你,偉大的亞洲之王。”後來人們才知道,這是一個“無頭結”,除了用利刃割開,再無辦法。

還有一個故事也能給我們某些啟示。一天,一位猶太商人走進一家銀行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請問先生,您有什麼事需要我們效勞嗎?”經理一邊小心翼翼地詢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名貴的西服,高檔的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我想借點錢。”“您想借多少?”“1美元。”“隻借1美元?”經理大吃一驚,這是銀行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低額貸款數字。“難道客人在試探我們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效率?”於是經理裝出高興的樣子說:“隻要有擔保,無論借多少,都可以。”“好吧,”猶太人從豪華皮包裏取出一大堆股票、國債及其他債券放在經理的辦公桌上,“這些做擔保可以嗎?”經理清點了一下:“總共50萬美元,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隻借1美元嗎?”“是的。”猶太人麵無表情。“好吧,年息6%,一年後您歸還1美元,我們就把這些股票和證券還給您……”“謝謝!”猶太商人辦完手續,起身離去。經理終於忍不住從後麵追了上去:“先生,我實在弄不懂,您擁有50萬美元的證券,怎麼隻借1美元呢?”“既然您這樣熱情,我不妨把實情告訴您,我是到這兒辦事的,可這些票證放在身上不太安全,而幾家金庫的保險箱租金又太昂貴了。所以我就把它們以擔保的方式放在貴行,而這最多也不過交6美分的利息……”

亞曆山大和這位猶太商人都可歸入成功者之列,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敢於在別人的基礎上“再走半步”,嚐試他人沒有嚐試過的事物。正是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使他們突破了事業的瓶頸,發現了生活的新天地。

讓自己“再走半步”吧!如果把成功比做一百步路的話,一個人走到九十九步半偃旗息鼓與一個人一步都不走,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兩者的結果都一樣通向失敗。聰明的人懂得再走半步,他們知道,這最後半步的價值,一點不亞於前麵的九十九步半,而所花的代價卻要少得多。學會了“再走半步”,你就學會了怎樣以最小的生命成本換取最大的人生效益。

路上的懸崖

——紀廣洋

老和尚在先後兩天裏,分別安排甲乙兩個小和尚去另一座寺院取一本經書。他對兩個小和尚都是這麼講的:“那座寺院,在我們的正南方,你去的路上千萬別走岔了道,要一直往前走。”

頭天清晨去的甲和尚,不到中午就兩手空空地回來了。他沮喪地對老和尚說:“你指的道根本不對,一直往前走,是一道無法逾越的懸崖。”

老和尚就讓他先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又去的乙和尚,直到天黑才回來,他終於取來了老和尚要的經書。甲和尚甚為不解,說:“一直往前走明明是一道懸崖呀!”

老和尚笑而不語,輕輕打開那本經書給甲和尚看,隻見扉頁上赫然寫著:所有的目的地都在正前方,但並不是說走向目的地的路線沒有任何曲折。

你的助跑線夠長嗎?

——陳文傑

前天,和幾位好友去了市郊的野生動物園遊覽,期間,幾隻在水麵上時而追逐嬉鬧、時而徜徉自在的天鵝,吸引著我們駐足觀賞,沒有繩網,沒有束縛,這些天鵝為什麼常年就呆在這一方狹小的水域而不會飛走呢?

我們正好奇地爭論著,一位飼養員走了過來,衝我們先是搖頭一笑,接著饒有興致地替我們解說起來。原來,在不破壞天鵝高貴優雅的觀賞姿態和剝奪它飛翔習性之間,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便是盡量縮小水域的空間,因為天鵝在展翅高飛之前,必須有一段足夠長的水麵可供滑翔:如果助跑線的長度過短,天鵝就難以施展它擁抱藍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這群天鵝便會喪失飛翔的信念,甚至失去了飛翔的本能。

真是一語驚人!再望著眼前這一群撲翼爭鳴隻為了向遊人乞食的天鵝,我不禁為之悲哀。

生命永遠是值得期待的,因為它蘊涵著無限的潛能。為了領略更為高遠的人生風景,不斷地超越自我,我們應該時常提醒自己——你的助跑線夠長嗎?

穿一雙合腳的鞋上路

——陳文傑

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小男生,像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望著兒子不斷向上躥的身材和同樣“瘋長”的一副大腳板,父母更多的是犯愁——到哪裏去給他找一雙合腳的鞋呢?

當時,父母為了能給他買到一雙合腳的特大號鞋,幾乎轉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也常常是失望而歸。於是,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飽嚐了“穿小鞋”的滋味。有一回,父母咬咬牙,花費了近一百美元,托一位遠在美國的親友為他郵購來一雙耐克牌球鞋。對於並不寬裕的家境而言,這雙價值不菲的耐克鞋簡直是奢侈品。因此,他如獲至寶,倍加珍惜。後來,這雙鞋被穿得又破又爛,他也一直舍不得丟棄。

再後來,他憑著超人的身高優勢進入東方男籃俱樂部打球。當時該隊獲得了耐克公司的讚助,但讚助的對象隻限於一線隊員。於是,還隻是集訓選手身份的他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訓練,一定要打進一隊,隻要進了一隊,就不愁沒鞋穿,也就免得讓父母再為自己犯難了。

他就是當今全球華人引以為榮的籃球明星——姚明。不是為了拿冠軍,更不是為了加盟NBA,當初他一切的努力,隻是為了擁有一雙合腳的鞋。

蘑菇法則

——方冠晴

撿蘑菇也有學問。當我很小的時候,隨大人上山撿了幾次蘑菇之後,我就總結了兩條經驗:第一,跟在別人屁股後麵是很難撿到蘑菇的;第二,並不是什麼地方都有蘑菇,蘑菇是有“窩”的,拿現在的話說,隻有有菌種的地方才會有蘑菇,而且撿之不竭。

當我將這兩條偉大的發現鄭重其事地告訴家人時,一家人都笑岔了氣。他們說,連這都不懂,還撿什麼蘑菇啊。

我以為我獨一無二地發現了真理,結果,發現的隻是常識。

聽說過這麼一個撿蘑菇的故事:

一個山村裏的人都喜歡撿蘑菇,而且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則,誰第一個發現了新的蘑菇窩,那裏的蘑菇就歸了他,別人再不能到那裏去撿。

一個小夥子為了擁有永久的蘑菇資源,在一個雨後的清晨,走了七八裏的山路,終於在一處潮濕低窪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蘑菇窩,這裏的蘑菇多得讓人欣喜。這裏離村子這麼遠,這裏的蘑菇這麼多,更主要的是,除了他自己的腳印外,在這裏,他再也看不到別的腳印。也就是說,沒人來過這裏,他是第一個發現這裏的人。

他的欣喜可想而知,但就在他準備彎腰撿拾那些蘑菇的時候,他的身後傳來了一位婦女的嗬斥聲,婦女說,這個蘑菇窩是她先發現的,理應歸她所有。你先發現的?小夥子不屑地說,你看看,這裏隻有我的腳印,我才是第一個到達這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