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活的境界3(2 / 2)

他決心參加貝桑鬆的音樂比賽,是受到同為音樂夥伴的A先生鼓勵,但他自決定參加音樂比賽開始,日日都以能得到音樂比賽獎為目標,幾乎是廢寢忘食地不斷練習。

經過重重困難,他終於充滿信心地來到歐洲。但一到當地後,就有莫大的難關在等待他。

他到達歐洲之後,首先要辦的是參加音樂比賽的手續,但不知為什麼,證件竟然不夠齊全,音樂實行委員會不予正式受理;這麼一來,他就無法參加期待已久的音樂節了!

一般說到音樂家,多半性格是內向而不愛出風頭的,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在遇到這種狀況時必是就此放棄,但他卻不同,他不但不打算放棄,還盡全力積極爭取。

首先,他來到日本大使館將整件事說明原委,然後要求幫助。

可是,日本大使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正在束手無策時,他突然想起朋友過去告訴他的事:“對了!美國大使館有音樂部,凡是喜歡音樂的人,都可以參加。”

他立刻趕到美國大使館。

這裏的負責人是位女性,名為卡莎夫人,過去她曾在紐約的某音樂團擔任小提琴手。

他將事情本末向她說明,拚命拜托對方,想辦法讓他參加音樂比賽,但她麵有難色地表示:“雖然我也是音樂家出身,但美國大使館不得越權幹預音樂節的問題。”她的理由很明白。

但他仍執拗地懇求她。

原來表情僵硬的她,逐漸浮現笑容。

思考了一會兒,卡莎夫人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是個優秀的音樂家嗎?或者是個不怎麼優秀的音樂家?”

他刻不容緩地回答:“當然,我自認是個優秀的音樂家,我是說將來可能……”

他這幾句充滿自信的話,讓卡莎夫人的手立時伸向電話。

她聯絡貝桑鬆國際音樂節的實行委員會,拜托他們讓他參加音樂比賽,結果,實行委員會回答,兩周後作最後決定,請他們等待答複。

此時,他心中便有了一絲希望,心想,若是還不行,就隻好放棄了。

兩星期後,他收到美國大使館的答複,告知他已獲準參加音樂比賽。

這表示,他可以正式地參加貝桑鬆國際音樂指揮比賽了!

參加比賽的選手,總共約60位,他很順利地通過了第一次預選,終於來到正式決賽,此時他嚴肅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點就被逐出比賽,現在就算不入選也無所謂了!不過,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我一定要努力。”

後來他終於獲得了冠軍。

就這樣,他建立了世界大指揮家不可動搖的地位,我們可自他的話中學習重要的啟示。

由於手續上的漏失,他無法參加音樂節,若是在當時他就此放棄,當然不可能獲得指揮比賽的桂冠,也就不可能成為現在國際著名的大指揮家了!直到最後,他都沒有放棄,很有耐心地奔走日本大使館、美國大使館,為了參加音樂節,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此才能為他帶來好運——獲得貝桑鬆國際指揮比賽優勝獎,成為享譽國際的名指揮家,奠定了現在的地位。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

——王虎林

有位醫生,素以醫術高明享譽醫學界。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診斷患有癌症。這對他不啻當頭一棒。一度,他曾情緒低落,但後來他不但接受了這個事實,而且他的心態也為之一變,變得更寬容、更謙和、更懂得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在勤奮工作之餘,他從沒有放棄與病魔搏鬥。就這樣,他平安地度過了好幾個年頭,到現在,他依然活得很快樂。有人驚訝於他的事跡,問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這位醫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幾乎每天早晨,我都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個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溫暖每個人。

這位醫生不但醫術高明,他做人的境界也很高。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難以預料的。但是,我們不能控製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生命到底有多長,卻知道自己該怎樣選擇生活;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心態。隻要活著,就有希望;隻要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的人生就一定不會失色。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哪怕這個希望小得不能再小,隻要我們有信心有恒心去追求它去實現它,我們不但會收獲快樂,而且會讓人生不斷豐盈。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就是給自己一個目標,給自己一點兒信心,給自己一點兒戰勝自我的勇氣。希望是什麼?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氣勃勃、激情澎湃,哪裏還有時間去歎息去悲哀,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

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不忘記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