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活的境界2(3 / 3)

也許我們會說,世貿大樓中上班的人可都是精英哩!我想,他們不隻是各自業務上的精英,在精神上也是人類的精英了,就憑這份在生與死考驗麵前所表現的理智與愛心,足當此論。

天災人禍,屢有發生。災難的後果固然令人傷痛,但更讓人痛苦的卻是我們的同類在其麵前表現出的態度。就從我們國家近年來的一些事故來看吧,如果當時大家有另一種思維方式,會不會是另一種結果呢?請看下邊這個例子:

1994年12月2日,中國新疆克拉瑪依石油城友誼館發生大火慘案。325人喪身火海,其中多為前來向上級領導敬獻歌舞的小學生。烈火濃煙中,孩子們被燒得呼聲慘烈。一些人卻喪盡天良地高喊:“讓領導先走!”

我想,發出這樣喊聲的人,是身強力壯推開弱小奪路而逃的人,把活生生的同伴踩在腳下衝出去的人。

他們或許能夠保全自己的生命,卻無法保住人的尊嚴和良心。

挫折

——李澤泉

一對農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寵愛有加,在蜜罐中長大的兒子養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連走路也走不好,時常跌進水田裏,很是讓望子成龍的父母焦心。

兒子7歲那年,順理成章上了小學。頑皮的他走路喜歡東張西望,不是弄濕了鞋子,就是弄髒了褲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飯。做母親的整日跟在他後麵洗,也無法讓他能穿得幹淨。

一天,孩子的父親帶一把鐵鍬去兒子上學必經的田埂上,在上麵斷斷續續地挖了十幾道缺口,然後用棍棒搭成了座座小橋,隻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過。那天放學,兒子走在田埂上,看麵前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的小橋,很是詫異。是走過去,還是停下來哭泣呢?四顧無人,哭也沒有用啊。最終他選擇了走過去。當背著書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過小橋時,驚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沒有哭鼻子。

吃飯的時候,兒子跟爸爸講了今天走過一座座小橋的經曆,臉上滿是神氣。做父親的坐在一旁,誇他勇敢。以後,他上學的路上再也沒惹過麻煩。

妻子對丈夫的舉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釋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顧右盼,當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雙眼必須緊盯著路,因而走得平穩。”

如果不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設置一些障礙,一味地給他們提供順境,讓其想法不經過努力就能實現,等長大後,一旦遭遇挫折,他們必然會經受不住打擊,而產生種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

拖一把鐵鍬,在孩子前進的道路上設置溝壑,把平坦的大道變成窄道,讓孩子勇敢地走上去,這樣,他們就會專注於腳下的路,才不至於誤入歧途。

挖斷孩子前進的路,培養他們腳踏實地的習慣,他們今後的人生就會少些失敗多些成功。

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郭欣文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20年後,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因為責任

——李中聲

有些事常讓我感動。

在火車上,一位孕婦臨盆時,列車員廣播通知,緊急尋找婦產科醫生。這時,一位婦女站出來,說她是婦產科的。女列車長趕緊將她帶進用床單隔開的病房。毛巾、熱水、剪刀、鉗子什麼都到位了,隻等最關鍵時刻的到來。產婦由於難產而非常痛苦地尖叫著,那位婦產科的婦女非常著急,將列車長拉到車房外,說明產婦的緊急情況,並告訴列車長,她其實隻是婦產科的護士,並且由於一次醫療事故已被醫院開除。今天這個產婦情況不太好,人命關天,她自知沒有能力處理,建議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列車行駛在京廣線上,距最近的一站還要行駛一個多小時。列車長鄭重地對她說:“你雖然隻是護士,但在這趟列車上,你就是醫生,你就是專家,我們相信你。”

車長的話感染了護士,她準備了一下走進產房時又問:“如果萬不得已,是保小孩還是大人?”

“我們相信你。”

護士明白了。她堅定地走進產房。列車長輕輕地安慰產婦,說現在正由一名專家在給她手術,請產婦安靜下來好好配合。

出乎意料,那名護士幾乎單獨完成了她有生以來最為成功的手術,嬰兒的啼聲宣告了母子平安。

那對母子是幸福的,因為遇到了熱心人;但那位護士更是幸福的,她不僅挽救了兩個生命,而且找回了自己的信心與尊嚴。因為責任,因為信任,她由一個不合格的護士成為了一名最優秀的醫生。

每個人都有責任感,每個人都會為不辱使命而努力。責任能激發人的潛能,也能喚醒人的良知。給人責任,也就是給了信任和真誠;有了責任,也就成就了尊嚴和使命。

論堅毅

——蒙田

所謂堅毅,主要指耐心忍受無法補救的不測。但堅毅並不意味著不要盡我們所能地避開威脅我們的麻煩和不測,不要擔心它們的突然降臨。相反,任何預防不測的誠實做法不僅允許,而且值得讚揚。因此,如果能夠利用身體的靈活或手中的武器避開別人的突然襲擊,都是好的辦法。

古時候,許多好戰的民族將逃跑作為他們的主要武器。經驗證明,這種背對敵人的做法比麵向敵人更危險。

土耳其人比較習慣這樣做。

在柏拉圖的人物傳記中,蘇格拉底嘲諷拉凱斯(蘇格拉底密友),把勇敢定義為:在對敵作戰中堅守陣地。蘇格拉底說:“怎麼?難道把陣地讓給敵人再反擊他們就是怯懦嗎?”他還引證荷馬如何稱頌埃涅阿斯的逃跑戰術。後來,拉凱斯改變了看法,承認斯基泰人和騎兵也采用逃跑的戰術。這時,蘇格拉底又舉斯巴達的步兵為例:這個民族比任何民族都英勇善戰,攻克布拉的城。那天,由於衝不破波斯部隊的方陣,斯巴達軍隊製造後退的假象,引誘波斯人追擊,就這樣斯巴達人打破和瓦解他們的方陣,取得了勝利。

至於斯基泰人,有人說,當大流士皇帝率兵去征服他們的時候,強烈譴責他們的國王見到他時總是後退,對此,斯基泰人的國王安達蒂斯回答說,他後退既非怕大流士,也非怕其他什麼人,而是他的民族行走的方式:因為他們既無耕地,也無城池和家園要保衛,不必擔心敵人從中撈到好處;但是,如果說這位國王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麼主要是因為他想靠近他們祖宗的墓地,在那裏他就會找到對話者。

當進行炮戰時,正如打仗時常有的那樣,一旦被瞄準,是不能怕被擊中而躲開的,因為炮彈的威力之大,速度之快,讓人防不勝防。但還是有人試圖舉手或低頭來躲避炮彈,這至少會讓同伴們嗤笑。

查理五世入侵普羅旺斯時,在風車的掩護下,居阿斯特侯爵去偵察阿爾城。當他離開掩護時,被正在競技場上視察的德·博納瓦爾和塞內夏爾·德·阿熱諾阿兩位老爺發現。他們將侯爵指給炮兵指揮官德·維利埃,後者用輕型長炮瞄準侯爵,侯爵看見開火,便撲向一旁,可是未及躲開便中了彈。

幾年前,洛朗一世在維卡利亞一帶圍困意大利要塞蒙多爾夫。他看見瞄準他的一門大炮正在點火,便趕緊趴下,否則,炮彈可能會擊中他的腹部,可現在僅僅從他的頭頂擦過。說實話,我不認為他們的舉動是經過思考的,因為在瞬間,你怎麼能判斷得出對方是朝上還是朝下瞄準呢?人們更願意相信,能躲過炮彈那是僥幸,下次恐怕就難躲及,反而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如果在我不期待的地方,槍聲突如其來傳入我的耳朵,我可能也會發顫。這種情況,在比我勇敢的人身上也發生過。

斯多葛派認為,他們哲人的心靈不能夠抵擋突如其來的幻覺和想象。但是,他們一致認為,這似乎是本能所致,比方說智者聽到晴天霹靂,或是看到突降災禍,會大驚失色,渾身顫抖,對於其他的痛苦,隻要哲人的理智是健全的,他們的判斷能力尚未受到損害,他們都會鎮定自若。而對於非哲人來說,前一種反應是與智者一樣的,而第二種就截然不同了。因為對於後者來說,痛苦的感受不是表麵的,他的理智已經受到滲透腐蝕及毒害。這種人隻根據痛苦進行判斷,並與其妥協。不妨好好瞧一瞧這位斯多葛哲人的心境:

他的心堅定不移,他的淚枉然流淌。——維吉爾

逍遙學派的哲人並不排斥煩惱,但他們善於抑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