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舉行宗教活動(2 / 3)

北京地區的伊斯蘭教都屬於遜尼派中哈乃斐學派,而且絕大多數寺實行單一教坊製。這個學派基本是由各位鄉老聘請阿匐主管清真寺,但也有極個別的阿匐實行世襲製,各教坊的宗教生活大致相同。

北京隻有少數穆斯林封齋和堅持五時拜,有些人嚴守主麻日,有些人比較重視節日會禮,而且對穆斯林交納的天課並無嚴格規定,隻要都是主要的宗教節日隨意交納和捐助即可。

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都是主要的宗教節日。但是北京穆斯林民眾在社會生活中進行的宗教活動,因人因事各異。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區伊斯蘭教學術研究團體不斷組建,伊斯蘭教文化教育事業有所發展。

1929年6月,北平各大學穆斯林組成伊斯蘭學友會。同年10月,朝陽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師範大學、交通大學、民國大學、輔仁大學等13所高校的60多名同學參加了學友會。之後學友會開始由宗教學術研究轉向政治活動,會員資格也有所擴大。不久,學友會內部發生激烈分歧,部分會員脫會,另行組織中國回族青年會,一直活動到“七七事變”。

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伊斯蘭教許多經典著作出版,教育事業也有所發展。絕大多數回民居住區都建立了回民中小學。20年代末北平建立了對國民青少年進行普及教育的西北公學。

1929年,成達師範學校由濟南遷至北平成為一所以宗教教育為主的中等學校,並且出版了《月華》旬刊、《成師校刊》,為傳播伊斯蘭教文化作出了貢獻。

1935年夏,在北平成立的新月女子中學,成為回民女子教育的首創之舉。

40年代,北京地區伊斯蘭教事業仍有緩慢發展。1943年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在重慶設立回教經學研究班,大多數學員都是北平成達師範的學生。

戰後,這批學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阿拉伯文組繼續學習。著名伊斯蘭教學者馬堅通譯的《古蘭經》在1949年前出版了前八卷,他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並在東四清真寺設立的伊斯蘭教經學院講學。

到解放前夕,全市共有清真寺46所,穆斯林民眾6萬餘人。

北京的天主教堂及活動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又稱為“羅馬公教”或“加特力教”。16世紀,歐洲的天主教耶穌會曾派遣一批學識淵博的教士來東方傳教。

天主教傳入中國,同時帶來了西方先進的天文、地理、數學知識,對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也擴大了天主教的影響。

走進北京,首先映入眼簾的西洋建築就是天主教堂,直到現在對外開放的17座天主教教堂多數建於明清時期,北京內城有8座天主教教堂,包括宣武門教堂、王府井教堂、西什庫教堂、西直門教堂和東交民巷教堂等,其餘9所教堂分布在北京的郊區。其中著名的是根據所處京城地理位置而簡稱的南堂、東堂、北堂、西堂。

四座教堂創建於康乾盛世時期,曆史悠久。現在已經成為主要的宗教活動場所。

東堂即北京王府井教堂,是清朝時期傳教士在北京修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為紀念耶穌的父親聖若瑟,以又命名為聖若瑟堂。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利類思、安文思二位神父受皇帝恩賜所得的一所宅院和空地,之後修建成教堂,被稱為北京城內第二教堂。

東堂一般不對外開放,隻在重大節日時,教友或群眾進去參加相關活動。

北堂是北京西什庫教堂,最初是在中南海的中海西邊,地點在紫光閣以西,羊房夾道(即養蜂夾道)以南名叫蠶池口的地方,因此也叫蠶池口教堂(現在文津街北京圖書館斜對麵)。

北堂建築麵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鍾樓塔尖高約31米。堂前有月台,三麵有漢白玉石欄杆,堂正麵上鑲漢白玉石一方,鐫刻著耶穌善牧聖像。

大堂正門兩旁,有兩座中國式建築碑亭,亭內分別著立光緒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遷建諭旨碑和滿漢文天主堂碑。

北京宣武門南堂位於宣武門大街,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天主堂,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創建,當時規模不大,稱為“宣武門天主堂”,又稱“聖母無染原罪堂”,建造在首善書院內。

南堂的名稱是相對於“東堂”、“北堂”而言的。清順治七年(1650年),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舊址上重新加以整修,新建了大堂天文台,藏書樓、儀器室和住宅等,擴大了規模。

其後100多年中,南堂一直是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教堂。

西堂是位於西直門大街路南,坐南朝北,最初名七苦聖母堂,在北京四大天主教堂(東、南、西、北堂)中,規模最小。

這座教堂是意大利傳教士德理格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立的。德理格曾受命在朝內教授皇子西學,雍正皇帝就是他 學生之一,所以他受優待能在京置地建堂。因堂內供奉聖母瑪利亞,又稱“聖母聖心”堂。

這座教堂在義和團運動期間曾被焚毀,之後又進行了重建。教堂高二層,堂頂為尖形鍾樓,四角也有尖形建築裝飾。1912年改名為聖母聖衣堂,也就是現在的教堂。

北京基督教的活動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被稱為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分為三大主要教派,分別為:天主教(羅馬公教、加特力教)、正教(東正教)、新教(耶穌教)。《聖經》是各教派的主要經典,他們共同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

北京地區習慣將這三大教派稱為: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基督教在19世紀初才傳入北京,很快便與天主教並駕齊驅。新教的傳入,給北京人的社會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