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知縣劉錫彤的兒子劉子和看中了她的姿色,於是劉子和暗用迷藥玷汙了畢秀姑,並毒死她丈夫葛小杜。案發後,劉錫彤為開脫兒子的罪責,便嫁禍給新科舉人楊乃武。
原來,楊乃武從小就和畢秀姑認識,而且給葛小杜治過病。於是劉錫彤就買通師爺錢如命,用“移花接木”的計謀,嫁禍給楊乃武。
懦弱無知的畢秀姑經不住劉錫彤的威逼和欺哄,於是“招供”楊乃武正是和自己共謀的奸夫。有了這份證詞以後,知縣劉錫彤對楊乃武嚴刑逼供。楊乃武熬不住酷刑的折磨,便違心“招供”了“合謀殺人”的事實,最後被定下“謀夫奪婦”的罪名。
餘杭縣的眾生員知道其中的原委後,決心仗義執言,於是便聯名上訴到杭州府。
誰知道知府寶賢與劉錫彤正是兒女親家,這次又得了劉錫彤的賄賂,便對楊乃武的冤案充耳不聞,還三番五次地責令“維持原判”。
不久,葛畢氏悔恨自己屈枉好人,放掉了真凶,想要翻供。於是,眾生員再次到浙江巡撫楊昌溶府衙喊冤。誰知道楊昌溶與寶賢也是一丘之貉,同樣責令“維持原判”,隻等秋後問斬。一時間,楊乃武的性命危在旦夕。
刑部尚書夏同善在任杭州知府時,楊乃武的姐姐楊淑英曾在他的府中做過繡娘。為了給弟弟申冤,她決心到京城向夏同善求援。
當時,皇城裏的東宮小集團正在和西宮小集團爭權奪勢,西太後的心腹醇親王決定乘機除掉東宮小集團的得力幹將楊昌溶,因而夏同善接受了楊淑英的狀紙,將全案人犯與原審官員提到京城親自審問。
全案人犯與原審官員奉命來到京城後,由於劉錫彤對葛畢氏再次威逼,致使夏同善在刑部大堂也沒有審問出真相。
於是夏同善設下“密室相會”的計策,使葛畢氏與楊乃武吐露了實情,招出了真凶。
就這樣,楊乃武曆時三年的冤獄,才得以平反昭雪。
小白菜呀,地裏黃呀;
三兩歲上呀沒了娘呀。
跟著爹爹,還好過呀;
就怕爹爹娶後娘呀。
親娘呀,親娘呀。
娶了後娘,三年半呀;
生個弟弟比我強呀。
弟弟穿衣綾羅鍛呀;
我要穿衣粗布衣呀。
弟弟吃麵,我喝湯呀;
端起碗來淚汪汪呀。
親娘呀,親娘呀!
以上的唱詞就是許多老觀眾耳熟能詳的唱段。這段唱腔與複雜的劇情相比,更增添了《楊乃武與小白菜》的觀眾緣和親和力。所以,1962年,北京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剛一上演,就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北京曲劇《珍妃淚》也是北京曲劇的優秀劇目之一。1980年4月15日,北京曲劇《珍妃淚》在西單劇場首演,轟動一時。
在隨後的巡回演出中,這出劇目連演300多場,劇團足跡遍及華北多個省市。此後,北京曲劇《珍妃淚》被改編成電影《清宮怨》,在全國上映。
《珍妃淚》以1898年戊戌變法為曆史背景,再現了以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為代表的帝、後兩黨,圍繞變法維新展開的一場愛國與賣國、革新與守舊的宮廷政治鬥爭。
故事說的是:珍妃熱情支持光緒維新變法,並將老師文廷式的密折獻給皇帝。慈禧聽到密探的消息後,立即率人前來搜宮,果然查出奏折,於是勃然大怒,訓斥珍妃違背祖傳家法,將她貶為“貴人”,並在她的門前豎起“嬪妃不得幹預朝政”的警示牌。
在珍妃生日之際,由於她憂國憂民,不肯花錢過生日。於是慈禧借機誇獎了她,又將她“升”為妃子,賞賜宮燈,並指令將燈掛在禁牌上,明為恩賞,暗含威脅。
後來,光緒決定重用有膽略有見識的康有為。在康有為的建議下,為掃清維新的障礙,光緒首先將守舊的官員革職,並懇請慈禧批準變法。
慈禧假意批準變法,但卻提出3個條件約束光緒。慈禧又強令光緒住到隆裕貴妃的住處,讓隆裕監視光緒,企圖軟禁光緒,切斷他與外麵的聯係。
新法頒布後,果然受到了重重阻攔。珍妃便畫了一幅殘荷敗葉圖,送給被光緒,暗示新法將敗。
皇帝心領神會,假意發怒,召見珍妃,在隆裕麵前斥責珍妃,暗中卻問明外麵實情,準備對策。
慈禧見光緒堅持變法,便任榮祿為直隸總督,掌握兵權,密謀發動兵諫,逼光緒退位。太監孫德得知,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光緒。
光緒與珍妃共計對策,並連夜召見袁世凱,令他勤王保駕,去天津殺死榮祿,率兵進京。狡猾的袁世凱一麵向光緒發誓,一麵向慈禧告密。
於是,慈禧連夜發動政變,逼迫皇帝交出皇權。維新變法失敗了,光緒被囚禁,珍妃慘死,慈禧再次垂簾聽政。
這出劇成功地塑造了慈禧太後、光緒皇帝、珍妃及許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活的曆史人物形象。
劇中陰險毒辣、手腕多端的慈禧太後,執著改革的光緒皇帝,聰慧伶俐的珍妃,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出劇在音樂設計上,用了大量的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音樂素材,如單弦、八角鼓等,受到了新老曲劇愛好者的好評。
北京曲劇《少年天子》是根據女作家淩力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是北京曲劇舞台上以歌舞展現人物、敘述故事最為成功地藝術作品。作品依托厚重的原著,使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尤為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