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不斷發展的新劇種(3 / 3)

在導演手法上,大量采用戲曲舞蹈語彙及肢體語言來豐富戲劇的表現力。作品的音樂大氣恢弘,板式變化張弛有度、唱腔音樂充滿情感和韻味,這些鑄就了這部舞台作品的成功!

這出劇的故事說的是:清代初期,順治皇帝福臨大婚,由於這是一樁身不由己的政治聯姻,因此讓少年天子苦悶不已。

福臨與初次進宮伺候荷包宴的弟媳烏雲珠相遇後,由於誌趣相通,他們倆一見如故,相互萌生了愛慕之情。

不久,在孝莊太後的壽辰上,兩人再次相見。在眾目睽睽的壽宴上,順治皇帝不好表白,隻得托物言情,兩人彼此心領神會。

明察秋毫的孝莊太後深知江山未穩,如不將這雙情人拆散,隻恐要禍起蕭牆。不料,福臨與烏雲珠分手後,一病不起。孝莊太後隻好密令烏雲珠扮成宮女,進入宮中。病榻前,福臨與烏雲珠互訴衷腸。

福臨的弟弟襄親王對這件事已有察覺,便鞭打盤問烏雲珠,並逼其服毒。於是,皇室兄弟之間一場衝突驟然激化,幾經周折後,福臨還是失去了他所愛的人。

北京曲劇版的《少年天子》,場景極其宏大壯觀,曆史事件也排列緊密,前因後果有詳有略,是一出成功地清代古裝戲。

北京曲劇《煙壺》是根據現代作家鄧友梅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曾榮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第六屆文華新劇目獎”、北京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1995年,北京曲劇《煙壺》首次演出,就獲得了極好的口碑。

故事講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燒製古月軒鼻煙壺的匠人聶小軒技藝精絕,為人正直。他的妻死於八國聯軍的炮火之下,家中隻剩下女兒柳娘,父女倆相依為命。

清代王朝貴胄九爺,想要獨霸聶小軒父女精心燒製的“胡笳十八拍”圖樣的孤品成套煙壺,便設計把聶小軒投入刑部大牢。

在獄中,聶小軒與正直旗人烏世保相遇。烏世保之所以也被關進刑部大牢,是因為洋奴巡警徐煥章誣陷為他是漏網的拳匪。

所謂“拳匪”,就是當時清代朝廷對北方地區反抗八國聯軍侵略的義和團成員的蔑稱。

聶小軒擔心自己死於獄中,而使燒製鼻煙壺的絕技失傳,又感念烏世保他們是為自己出頭而入獄的,因此便把絕技傳授給了烏世保。一年後,聶小軒、烏世保相繼出獄。

但九爺與徐煥章為取悅日本侵略者,又讓聶小軒燒製“八國聯軍占北京”賣國式樣的煙壺。聶小軒寧肯自毀手臂也不喪失氣節,以死抗爭。有主見的柳娘自許婚配已成其師哥的烏世保,並在友人幫助下,一家人逃走了。

《煙壺》首先表現了市井文化中正直而又具有創造性的一麵,並將這一種品行賦予了遠離權力中心、處於被壓迫地位的民間藝人身上;其次,它還表現了八麵威風卻又崇洋媚外的沒落封建文化和半殖民文化的生活習氣。

例如,小說中的九爺身上,具有典型的八旗子弟愛玩鬧、愛搞惡作劇的特點,小說由他百羊鬧茶館、玩煙壺逗狗、戲弄化緣和尚諸情節,揭示了他身上“愛惹婁子看熱鬧”的八旗子弟的習氣。

以上這些特征,在這出戲裏,都有充分的體現。

1996年,北京曲劇《龍須溝》公演。此後,《龍須溝》便獲得文化部第八屆“文華新劇目獎”、北京市委宣傳部“十個一工程獎”、北京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

《龍須溝》是老舍的作品。北京曲劇團改編的曲劇《龍須溝》,人物形象與重大事件忠實於原著,同時又遵從本劇種的藝術規律做了大膽的增刪,筆力集中在程瘋子、程娘子的命運遭際上。

這出劇講的是:新中國成立前北京天橋東邊有一條臭水溝,在溝沿的一個小雜院裏住著4家人。年青姑娘二春和母親王大媽相依為命,靠焊鏡框勉強度日。

王大媽因飽經風霜,膽小怕事。二春熱情倔強,她恨這條臭水溝,更恨那些欺負他們的人,她希望衝出這個惡劣的環境。

丁四靠蹬三輪車為生,丁四嫂則以縫補貼補家用,兒子二嘎子終日在外揀煤核兒,不滿10歲的女兒小妞子,也幫著母親做些笨重的活,後來不慎在這條臭水溝裏淹死了。

泥瓦匠趙老頭,樂於助人,受到溝沿一帶貧苦群眾的尊敬,每逢雨季,常為瘧疾所困擾。

為人耿直的老藝人程寶慶原在天橋茶館裏演唱單弦,由於不善逢迎,被惡霸黑旋風和他的爪牙馮狗子打傷,才避居到這裏,靠著妻子程娘子擺香煙攤,勉強維持生計。

新中國成立後,貧民區一改舊貌。二春高興地進了工廠;程寶慶走出了家門,擔負起自來水站的管理工作;二嘎子找到了工作;趙老頭當上了區人民代表。

兩年後,人民政府發出整治號召,溝沿兩旁群眾積極響應,臭水溝修成了馬路,肮髒腥臭的貧民區也變成了美麗的花園。

《龍須溝》是一曲新時代的頌歌,它以主人公程瘋子在舊社會由藝人變成“瘋子”,新社會又從“瘋子”變為藝人的故事,反映了北京人民新舊社會不同的命運,以及他們對新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