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群芳爭豔與流派紛呈(2 / 3)

尚小雲的尚派風格是以陽剛見長,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他的做功表演上,強調一種力度,大開大闔,大起大落,強調一種頓挫,棱角分明的表演。

另一方麵是他的唱腔高亢剛健,氣力充沛,一氣嗬成。在演唱上善於運用立音、顫音、頓字和一種“節節高”的唱法,形成了尚派的獨特風格。

尚小雲的表演充滿激情,強調氣勢,這方麵也是尚派的一個很大的特色。值得提出的是,尚先生的藝術在剛的同時又講究剛柔相濟,剛中帶柔,柔中帶媚。

1927年,尚小雲在“五大名伶新劇奪魁評選活動”中,以新編劇《摩登伽女》奪得第一,被公認為四大名旦之一,而譽滿天下。

程硯秋出生在1904年12月20日,因家道中落,6歲就投榮蝶仙門下,練武功,向榮春亮習武生。一年後向名武生教師丁永利學戲,後因扮相秀麗,改從陳桐雲習花旦,後發現嗓音極佳,改學青衣,師從陳嘯雲。

程硯秋童年基本功訓練異常艱苦,他以驚人的毅力接受了這些訓練。所以,程硯秋在11歲一登台演出,就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而嶄露頭角,讓行內外耳目一新。

程硯秋登上京劇舞台後,先後在北京丹桂茶園與趙桐珊、劉鴻聲、孫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園寄子》、《轅門斬子》、《朱砂痣》等。

1917年,程硯秋因嗓子倒倉,暫不演出,繼續深造。變聲後,得到詩人羅癭公的幫助,先是師從閻嵐秋、喬蕙蘭、謝昆泉、張雲卿等名家學把子、身段和演唱。

後來又拜梅蘭芳為師,而且更是受王瑤卿的教導和點撥,並在羅癭公的指導下,廣泛涉獵文學作品和繪畫、書法、舞拳練劍、電影等多種藝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美學情趣,為日後的藝術創作做了充分的準備,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被時人稱為“程派”。

程派的唱腔別具一格。他嚴守音韻規律,隨著戲劇情節和人物情緒的發展變化,唱腔起伏跌宕,節奏多變,要求達到“聲、情、美、永”的高度結合。

他的表演非常細致深刻,講究舞台表現形式的完整與美感,同時注重貼近生活的真實。

程硯秋在藝術創作上,勇於革新創造,舞台表演唱腔講究音韻,注重四聲,並根據自己獨有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了一種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風格,形成獨有的特點。

程硯秋後來與高慶奎、餘叔岩等人合作,聲譽日隆。不久自己組班,在京、滬等地演出,在觀眾中產生深刻的印象。1927年和1931年曾兩度被評選為“四大名旦”之一。

荀慧生於1900出生於河北,幼年因為家貧無以生計。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父親把他賣給了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

荀慧生在學戲期間,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眼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最終苦功練出了硬本領,唱、念、做、打無一不精。

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藝名隨師父經常在冀中、冀東一帶農村市鎮唱廟會和野台子戲。

1910年荀慧生隨師父進京,先後搭慶壽和、義順和、鴻順和、天慶和等梆子班。荀慧生由河北梆子改演京劇,後拜王瑤卿為師,又曾受業於吳菱仙、陳德霖、路三寶,在繼承王派、陳派藝術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創新。

荀慧生的嗓音甜媚,稍有悶音,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於用小顫音、半音和華麗的裝飾音,又常以鼻音收腔來增添唱腔的韻致。

善於運用氣口,以氣息的頓挫抑揚造成唱腔的纏綿繼續,在刻畫人物的婀娜、表現人物的委屈、怨懟或痛不欲生的情感時,有很強的感染力。

荀慧生還將河北梆子旋律和唱法化入自己的唱腔,和諧而不顯生硬,更使他的唱於輕盈脫俗中有通俗的成分。更多的劇目中常見的流水板則於耍腔時逐個將音符唱出,活潑而不瑣碎,也是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法,而加強了人物性格的表現。

荀慧生的吐字以京字京韻為主,基本不用反切,顯得清楚親切。

他的念白承繼王瑤卿,而減去了方正有棱角之處;他的京白尤其傳神,短而氣促的、自說自話的方式和卷舌音、語助詞以及降低半音方法的運用,都使他的白口輕俏軟媚,魅力十足。

如《得意緣》、《十三妹》、《穆天王》及《金玉奴》等戲裏的京白,都是上乘之作。

荀慧生的做工更為出色,一些繁複的身段脫胎於河北梆子,而小身段動作如側戲曲、垂頭、晃身、咬辱、銜手帕、擰汗巾等,配合眼神的運用,著力表現少女和少婦的心理活動,能做到豔而不妖,媚而不冶。

而飾演端莊的女性,如《勘玉釧》前部的俞素貞和《金玉奴》後部的金玉奴,又能一洗媚態。

荀慧生的武功也很紮實,起打穩健利落而富美感,撲跌也有特點,適度而且準確。在扮相服飾方麵,也有創新,服裝的設計尤其別致,他的短襖長裙雖是傳統裝束,但樣式貼近時代有新意,越能顯出人物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得到“留香裝”的稱號。

1927年北京報界舉辦京劇旦行評選,他與梅、尚、程一起被譽為“四大名旦”,這也標誌著他藝術走向成熟,得到社會肯定,贏得了觀眾的讚賞。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等方麵都進行了創新的實踐與探索。

荀慧生演出的劇目有300多出,主要包括《紅娘》、《紅樓二尤》、《杜十娘》、《荀灌娘》、《釵頭鳳》、《十三妹》、《玉堂春》、《金玉奴》、《得意緣》、《卓文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