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群芳爭豔與流派紛呈(3 / 3)

在唱腔藝術方麵,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局限,發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大膽創新。

這不是簡單的一曲多用,而是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字正腔圓,腔隨情出,令人著迷。

荀慧生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注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並茂,他創造出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別致,具有特殊的表現力。

表演方麵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製,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嬌雅嫵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

荀慧生劇目豐富,傳統戲《金玉奴》、《花田錯》、《英傑烈》、《遊龍戲鳳》、《兒女英雄傳》、《十三妹》等,都具荀慧生特色。

新排劇目的數量之多為四大名旦之首,有《元宵跡》、《釵頭鳳》、《魚藻宮》、《埋香幻》、《荊釵記》等。另外,還有一些由單折增益首尾編排的本戲,《玉堂春》、《得意緣》及全部《販馬記》等。

在京劇的主要流派中,除了旦行的四大流派外,還有生行、淨行和醜行的眾多流派。

生行是京劇最重要的行當之一,因此這一行當的流派繁多。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就有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老生三傑”,以後又有繼承他們三人特長並創新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 “新老生三傑”。

隨著京劇日趨成熟和繁榮,老生行新興的流派層出不窮,有馬派的馬連良、餘派的餘叔岩、高派的高慶奎、麒派的周信芳、言派的言菊朋、譚派的譚富英、汪派的汪笑儂、楊派的楊寶森和唐派的唐韻笙等。

此外武生出現了楊派的楊小樓、蓋派的蓋叫天、尚派的尚和玉等。小生也有薑派的薑妙香、葉派的葉盛蘭和俞派的俞振飛等,及王派的王鴻壽等紅生,一時呈現出繁榮的局麵。

像比較有名的譚派中的譚鑫培。他嗓音清脆甜亮、剛柔相濟、潤腔自如、吐字清晰有力。表現手段豐富多彩,塑造人物形象生動,並且能文能武,京劇的各行各派受他的影響很大。

餘叔岩、馬連良、言菊朋等人無不是在繼承譚派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的。

餘派的餘叔岩既是譚派傳人,又是餘派創始人。它的演唱優美灑脫、抑揚頓挫,韻味醇厚。代表劇目有《戰太平》、《空城計》、《搜孤救孤》、《捉放曹》等。

他的傳人譚富英、楊寶森、李少春已創立了自己新的風格,另有孟小冬等人忠實的繼承了餘派藝術。

麒派的周信芳是麒派創始人。因為他7歲登台,所以藝名為“七齡童”,後來改為“麒麟童”。周信芳嗓音嘶啞、唱腔獨特、蒼涼遒勁、粗獷剛強,念白抑揚頓挫、飽滿有力。

做工精細是他表演藝術的一大特點,動作剛勁有力、表情豐富強烈、舞蹈氣勢磅礴。他的代表劇目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四進士》(《宋士傑》)、《徐策跑城》、《烏龍院》等。

馬派的馬連良唱腔飄逸清新、韻味飽滿、行腔巧俏多變,表演瀟灑優美,念白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極善於表演。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蘇武牧羊》、《趙氏孤兒》等。主要傳人有言少朋、馬長禮、張學津、馮誌孝等。

言派言菊朋的特點主要在於唱腔。

他精通音律與四聲,主張“腔由字和,字正而腔圓”,因此,言派唱腔新穎別致,“腔兒花,味兒厚”,比較難學難唱,但很有特色。代表劇目有《臥龍吊孝》、《讓徐州》、《上天台》、《白帝城》等。主要傳人有言少朋、張少樓等。

除了旦行和生行,還有淨行和醜行。同旦行和生行相比,淨行和醜行由於作為配角的戲較多,它所產生的流派相對要少一些,但同樣有一批藝術家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像早期的何桂山、劉永春、金秀山、裘桂仙等都具備了相當深厚的造詣。

後來,隨著京劇劇目日益豐富,所需人才日益增多,新生的淨行及醜行的流派也應運而生,有金派、裘派、郝派、侯派、肖派、葉派等。

像金派的金少山銅錘架子都很擅長,他嗓音洪亮渾厚,高、中、低音都很響亮。對吐字、潤腔、氣口的運用都很精心細致。代表劇目有《連環套》、《草橋關》、《鎖五龍》、《鍘判官》、《斷後龍袍》等。

裘派的裘盛戎,其最大特點是將淨行的演唱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在繼承前輩淨行名家演唱技巧的基礎上,汲取了老生甚至旦行的某些長處,創立了一種韻味醇、節奏鮮明、剛柔相濟的唱法,在淨行中影響相當大。

代表劇目有《姚期》、《鍘美案》、《赤桑鎮》、《將相和》、《盜禦馬》、《除三害》等。主要傳人有方榮翔、王正屏、李長春等。

袁派的袁世海繼承了郝派的風格,並塑造了一係列新的人物形象。袁世海受麒派影響很大,因此演出中十分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他所塑造的魯智深、鳩山、曹操、張定邊等人物在觀眾中影響頗大。

主要代表作有《九江口》、《野豬林》、《黑旋風李逵》、《橫槊賦詩》等。真可謂是群芳爭豔,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