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沒有滿文的外朝宮殿匾

如果去故宮遊覽,你會發現,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神武門等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等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卻隻有漢文一種文體。

原來明朝的時候,紫禁城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漢文書寫的。清軍入關之後,滿文被定為國文,順治皇帝令所有宮殿、宮門的匾額全部改由滿漢兩種文字並列書寫,滿文在左,漢文在右,以表示滿為上,漢為下。

辛亥革命後,清王朝的統治被推翻,宣統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是仍然可以居住在宮中後廷,即乾清門以北的宮中。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範圍就由民國政府使用。

不久,北洋軍閥袁世凱施展權術,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但他還想當皇帝,複辟帝製。經過一番精心策劃,真當上了洪憲皇帝。

袁世凱複辟帝製的消息傳出後,百姓們的反清情緒日益高漲。袁世凱眼看自己大失民心,於是召心腹王景泰進京,商量策略。

王景泰向袁凱報告說百姓對他恢複帝製、取消民國不滿,正準備反清討袁。袁世凱一聽心慌了,趕忙叫王景泰想個辦法,去安撫百姓。

最後,王景泰想了個辦法,就是把紫禁城所有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去掉,隻留漢文。這樣表示自己也是反清的,而不是想要複辟清朝統治。

袁世凱一聽,覺得有幾分道理,他想,假若紫禁城裏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沒了,說不定老百姓不但不反對,還可能擁護自己呢。

袁世凱決定就按王景泰的方法去做,可轉念一想,內廷裏宣統皇帝和清朝的遺老遺少還住在裏麵呢,如果這個舉動遭到他們的反動,引發內患,那可就麻煩了。不得已,袁世凱下令除內廷之外,外朝匾額的滿文全部去掉。

王景泰接了“聖旨”後,派人將外朝所有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了,從此也就隻留下漢文了。乾清宮三怪事

明清兩朝,乾清宮一直是皇帝的寢宮。這裏曾發生過許多重大曆史事件,明末還發生過三起撲朔迷離的怪案,至今也令人不得其解。

公元1572年,神宗朱翊鈞登基,年號萬曆。神宗在位期間,皇後沒有生子,王恭妃生了皇長子朱常洛,鄭貴妃生了皇三子朱常洵。

按照慣例,神宗本來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由於神宗寵愛鄭貴妃,便愛屋及烏,想立朱常洵為太子,他以“數年後皇後無出,再行冊立”為由,拖延不立太子。

大臣們為維護傳統的封建繼承製,以“無嫡立長”為由,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由於眾臣力薦,神宗不得已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立朱常洛為太子。

本來立儲事定,朝廷應該萬事大吉,風平浪靜。然而事與願違,不久之後,宮廷內部就發生了三件撲朔迷離的怪事、謎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有一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棍棒,從東華門闖進紫禁城,打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

他一路逢人便打,打傷守門內侍數人,直到宮簷下才被捉住。

那張差瘋瘋癲癲,語無倫次,巡皇城禦史劉廷元上奏皇上說張差有瘋癲病。而有的大臣則認為其幕後必有指使者,因此朝野內外,議論紛紛。

後經刑部郎中趙會幀提審張差,證實他並非癡呆,而是鄭貴妃宮中太監所指使的。鄭貴妃知道此事後,在神宗麵前又哭又鬧,說此事與她毫不相幹。萬曆皇帝沒有辦法,隻好召見眾大臣,要太子對此事表個態。

懦弱的朱常洛嚇得全身發抖,隻是說將瘋子張差正法,不得株連他人。此事就這樣草草了之。這件事在明史上稱為“梃擊案”。其真相如何,沒有人能說明白。故此成為明末的一大奇案。

天性軟弱的朱常洛雖說是當上了皇帝,但僅僅29天就命喪黃泉。朱常洛上台沒幾天,就囑咐大臣為他準備後事。大臣們以為是催辦他父親的後事,可朱常洛卻指著自己說:“我自己的!”

正如朱常洛所言,沒過幾天他就患了痢疾,吃了內醫崔文升的藥,病情沒有好轉。繼而吃一個叫李可灼的官員進獻的紅藥丸。

第一丸下肚,感覺良好,於是重賞李可灼,接著又吃了第二丸。誰知第二丸下肚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這件震驚朝野的“紅丸案”,使李可灼遣戍,崔文升發遣。後魏忠賢專權時,招回李可灼,又讓崔文升複職。“紅丸案”是否有人指使,藥是否有毒,沒有人能說清楚。故此案又成了明末的又一奇案。

1620年9月,光宗死,熹宗朱由校繼位。光宗帝生前寵愛李選侍,而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素來與妃嬪李選侍不合,並抑鬱成疾,她臨死前說道:“我與李選恃有仇,負恨難伸。”當時,朱由校年幼無知,對此並不知曉。

“紅丸案”後,李選侍拿著棍棒看守在乾清宮門口,並將朱由校拉在自己身邊。其用意不言自明,是想以此為要挾,爭做皇太後之位。

眾大臣派太監王安與李選侍交涉,李選侍被太監說動,便將朱由校交給了王安。王安拉過朱由校,撒腿就跑,一口氣跑出乾清宮,群臣一見,將朱由校團團圍住,皆呼萬歲。朱由校便在光宗靈前正式繼帝位。

次日,大臣們聯合上書,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依舊例由新皇帝入住。李選侍原本想當太後,現在自然不願意移駕。

眾大臣言詞激烈地說:“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皇帝身為天子可以居之,皇後許配天子可以陪宿。其他妃嬪既非皇後,又非皇帝生母,有什麼資格居住在這裏呢?”李選侍無言以對,隻好離乾清宮而去。

李選侍無奈拿了一些奇珍異寶,便離開了乾清宮。而新皇帝朱由校年紀雖小,但卻侍財如命,於是下旨要刑部嚴查此事。但太監賄賂刑部,上下串通一氣,竟將此事敷衍過去了。還散布謠言說,朱由校薄先朝妃嬪,李選侍氣憤不過自盡了。

太監為何要幫李選侍賄賂刑部,以及李選侍是否真的自盡,這都無從考查。所以“移宮案”又成為明末的一大奇案。太和殿的龍——沒法數兒

在故宮裏有一句歇後語:“太和殿的龍——沒法數兒。”就是說那上麵的龍太多了,曾有許多人數來數去,可到底有多少,誰也沒數清楚,於是就有了“太和殿的龍——沒法數兒”的歇後語。關於此事,還真有一些說頭呢。

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一年時,紫禁城裏的太和殿曾被一把大火給燒了。當時那永樂皇帝一生氣,就沒有重修。直到幾十年後,正統皇帝朱祁鎮才把它重建起來,誰知到嘉靖年間又是一場大火,再次把太和殿燒了個精光。

皇上說這是皇城的風水被破了,缺少了避邪之物,才被“大火”燒了。於是專門請來一位風水先生,讓他給想個法子以避“天火”之災。

被請來的風水先生叫唐永,是京城裏有名的“半仙兒”。那嘉靖皇帝還真把他當高人,對他也是十分信任。

酒足飯飽之後,那風水先生便來到奉天殿的廢墟上察看。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就去向嘉靖皇帝稟告說這宮中失火都是那玉皇大帝所為,他說他是‘天龍’,您是‘地龍’,他要壓著您,所以降‘天火’來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