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忙問他可有避“天火”之法,那風水先生沉吟不語,嘉靖皇帝知其用意,對他說:“隻要你能破解此事,必有重賞,否則,格殺勿論!”。
風水先生見皇上有了許諾,說道:“那玉皇太帝的淩霄殿上有八千九百條龍,要避那玉皇大帝的‘天火’之侵,就是您再重建這奉天殿時,上麵龍的數目要大大地多出那淩霄殿,以您這‘地龍’壓過他那‘天龍’。這樣,那玉皇大帝再有多大的‘天火’,也無濟於事了。”
皇上見他說得頭頭是道,便當即下旨:“來年春天重建奉天殿,並在這上麵設龍雕、龍畫一萬條,隻能多,不能少!”
奉天殿新建完工後,嘉靖皇帝親自來查驗,主持重建工程的劉大臣跟在他身後,向皇上詳述了雕龍、繪龍的情況,他說:“在太和殿的上上下下,裏麵外外,有造型各異的行龍、蟋龍、圍龍共計一萬三千八百四十四條,比萬歲爺您說得多了三千八百四十四條龍。”
嘉靖皇帝聽後,滿臉笑容地想:這下可不怕那玉皇大帝的“天火”了!陡然間,他又變得很嚴肅地對劉大臣說:“天機不可泄漏,這殿裏殿外到底有多少龍你不許告訴任何人,以防讓那玉帝知道後,破了朕的這避‘天火’之法。”
劉大臣一聲遵旨之後,萬歲爺賞給他兩千兩白銀,就讓她回老家去了。
可那嘉靖皇帝生性多疑,他生怕那劉大臣一時說漏了嘴,泄露了他的“天機”,於是就派人把他給殺了。殊不知,劉大臣在一次喝醉了酒的時候,已把那奉天殿上有多少龍的事說給了酒桌上的十幾個人,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
要說保和殿上有多少條龍,知曉的人確實不少,但要是一一數來,那可就太難了。所以後來才有了“太和殿(奉天殿)的龍——沒數兒”這句歇後語。頤和園寶雲閣銅窗“飛”走之謎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距西直門約15公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了園內的大部分建築,珍寶被洗劫一空。
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動用海軍軍費重修,改為頤和園。此後,這裏就成了慈禧消夏的地方。
頤和園的寶雲閣修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清朝帝後祈福誦經的場所。它通高7.55米,重207噸,梁、柱、鬥、拱、椽瓦、匾聯、門窗均為銅製構件,通體呈蟹青冷古銅色,在建築上堪稱世界一絕。
該殿坐落在一個帶有漢白玉護欄的平台上,鬥拱四角掛有同質同色響鈴,風過會帶來陣陣鈴響。
當陽光普照時,寶雲閣顯得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給人一種萬年不朽之感,可稱無價之寶。
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在頤和園內燒殺搶奪,但寶雲閣卻是巍然不動。庚子年(1900年)當八國聯軍再次掠奪頤和園時,這銅殿依然是絲毫不損。但在8年後即1908年的一天,頤和園的太監在例行巡邏檢查時,卻驚訝地發現寶雲閣有4扇大銅窗和6扇小鋼窗竟不翼而飛了。
這下可把負責巡查的太監們給嚇壞了,按大清律例,這可是死罪。在當時,宮內太監為了保命,采取了“拖”和“找”的辦法,幾年後,清王朝滅亡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寶雲閣丟失銅窗這件事也就成了頤和園的一樁懸而未決的百年謎案。
20世紀70年代初,丟失的銅門窗突然有了消息。有人從海外寫信給頤和園,說他知道銅窗的下落,但必須要以20萬美元做交換。偷了人家東西,還來要錢,這明擺著不就是敲詐嗎?所以,頤和園這邊沒有理會他。
十多年以後,那人又寫信來談有關銅窗的“交易”。但是他提供的尺寸有誤,頤和園方麵還是沒有理會。然而,那人卻在1983年請法國駐華大使館一位官員的夫人,進殿親量門窗尺寸,然後再次寫信,聲稱確係寶雲閣失物。
信是鮑慧謙寫的,據說他是一位英國商人,也是這筆交易的“中間人”,他說銅窗在一位法國收藏家手裏,這位收藏家本人不露麵,也不透露銅窗的來曆,隻說他為此已花了不少錢。
中國人雖然都企盼失物能早日回家,但此人索要的錢幣數量太大,所以暫未給其答複。
中間人鮑慧謙為了促成這筆交易,又去說服美國國際集團公司出資購買這些銅門窗,讓他們買下來後捐贈給中國。這家公司被他說服了,因為這家公司認為,這樣既可以表示對中國人友好,也可以擴大公司在中國的影響力。最後該公司以53萬美元的價錢買了這些失物。
1993年7月2日,美國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格林伯格先生將買回的四大六小共10扇銅門窗交給了中國駐法使館文化參讚。不久,這些丟失了80多年的稀世國寶終於被運回了北京。
丟失的銅窗被找回來了,但它們是如何“飛”走的,直到今天仍不得而知。樂壽堂“鬧鬼”奇聞
頤和園的樂壽堂,是當年慈禧太後的“夏宮”。傳說在這個地方常常鬧鬼,那些年輕的太監和宮女,每當來到樂壽堂裏都會毛骨悚然,總害怕會有鬼出現。到底是什麼樣的鬼,會使他們如此驚恐呢?
有一年秋天,園中老太監張權的老家河間府鬧天災,到秋末顆粒未收,他的本家侄子為了活命便來投奔他這個當太監的堂叔。來京城淨身以後,張權好不容易才征得總管太監李蓮英的同意,讓他住到園中來。
老太監張權的侄子隻有十三歲,因為進宮倉促,沒來得及學宮中的禮節規矩,也沒來得及起名字,大家都叫他六兒。
李蓮英原想,答應了小六兒當了太監,張權會孝順他一筆銀子。可張權老家鬧災荒,每年那點銀兩都送回家救命去了,哪裏還有錢孝敬他呀。李蓮英為此是記恨在心。
六兒進宮三個月的時候,忽然得了痢疾,上吐下瀉。張權急忙到樂壽堂找李蓮英給想辦法。
李蓮英假裝地跟著張權到六兒房中一瞧,果然病的不輕。他並沒有說什麼,但心裏卻在偷著樂:“誰叫你兩個不識趣呢!”然後就走了。
小太監六兒在床上躺了三天,病情越來越重,直到第四天晚上,李蓮英才差一名小太監送來了四粒藥丸。
六兒接過藥一看,丸藥已經發黴,還有一種異味,便隨口說道:“簡直是狗屎,俺不吃。”誰知,李蓮英此時正好從窗下經過,聽了個一清二楚。
慈禧令人將病中的六兒押到樂壽堂前。由於這個十三歲的孩子根本不懂宮中規矩,再加上李蓮英在一旁扇風點火。沒問上三句話,慈禧就勃然大怒,吩咐:“杖刑八十”。
掌刑太監將其按倒就打,六兒小小年輕,又重病在身,怎經得住如此嚴刑拷打?
六兒哭著向他們求饒,可是沒有一人理他,求生無望的六兒轉而破口大罵,罵李蓮英和慈禧將來不得好死。罵聲招來了更殘酷地暴打,不一會兒,六兒就被杖打致死。
慈禧眼看著太監們用刑,加上孩子連哭帶罵,罵她不得好死,受了虛驚,回到寢宮後就躺下了。她一閉上眼睛就看見血淋淋的六兒向她撲來,並且還大喊道:“老太婆,還我命來”,嚇得她大叫一聲,昏了過去。
從此慈禧一病不起,每晚一合眼,眼前就會出現那個場麵。這可嚇壞了慈禧,病情是越來越嚴重。一些膽小的宮女更是提心吊膽,稍有風吹草動,就說是六兒的鬼魂來了。不久,樂壽堂鬧鬼的事很快就傳遍了宮裏宮外。慈禧為了治病,隻好搬回了皇宮,從此再也不敢住在樂壽堂了。天壇的石頭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