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工大臣把掌櫃的叫到麵前,說奉皇上之命,前來查看石料,並要求他們將石料翻過來,若發現石頭有裂縫,就要治他們的罪!

這時,隻見老師傅很從容地走出來說:“石料好翻,不過我們得立個字據。”

“什麼字據?”

“石料翻過來,有裂縫,我們情願掉腦袋,要是沒有裂縫怎麼辦?”

“沒有裂縫,恕你們無罪!”

“假如把石料翻壞了,恐怕連您也承擔不起吧!”

監工大臣原本是想榨些油水,沒想到半路卻殺出個“程咬金兒”來。他想:要是真給翻壞了,我還真是擔擋不起。再說,得罪了這些工匠,到時華表建不好,要是皇上怪罪下來,我的小命也難保。

於是他裝出很大度的樣子說:“我相信你們不會以次充好,但假若完工後我查出有裂痕,就會將你們統統殺頭。你們動工吧!”

幾天之後,這對盤龍華表就立了起來。整個華表光滑完整,上麵刻著龍雲變化,底下一個盤台,監工大臣驗收後,不僅沒找出裂紋治掌櫃的罪,還被這精美的雕工所折服,報告皇上,另外獎賞了每個工匠。天安門獅子的傳說

北京的天安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圍繞天安門衍生出來的曆史與建築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就拿天安門前麵、金水橋南邊那兩個石獅子來說,那兩個獅子肚子上,都有槍紮的一道深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還得從當年闖王李自成進北京的事說起。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一路攻成掠地,順利地打到了北京城下,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見大勢已去,隻好上吊自盡。守城者更是嚇得魂飛魄散。於是大開城門,迎接李闖王。

李闖王一馬當先,率領著兵將進了前門,過了棋盤街,進了“文明門”(文明門到了清朝改名大清門,民國後改名中華門,現在我們還叫它中華門。現已拆掉中華門的北麵,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進了“文明門”之後,他遠遠地瞧見一座高大的牌樓,丞相牛金星告訴李闖王說,那就是明朝的承天門,李闖王心想:“明朝皇帝殘害老百姓的‘聖旨’,就都是打這門裏發出來的!”於是他摘下身後的銅胎鐵背的硬弓,拔出一根雕翎箭來,朝著牌樓上的“承天之門”四個字“噌”的一箭射了出去。

闖王喊了一聲:“我叫你還承天!”話音未落,那箭早已射中樓牌上的“天”字上了。此時,不但起義軍的兵將喊了一聲萬歲,連明朝投降的官兵,也驚得呆了。

闖王背上了硬弓,摘下他那杆镔鐵點鋼槍來,托槍催馬,走近了承天門。

在承天門牌樓南麵,有兩個華表、兩個白玉石獅子,北麵也有兩個白玉石獅子。這四個白玉石大獅子,雕刻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東邊這兩個石獅子,右爪都踩著一個繡球,頭略向東歪,可是眼睛向西看;西邊這兩個石獅子,左爪都踩著一個小獅子,頭略向西歪,可是眼睛向東看,仿佛緊緊地盯著中間這段路麵。

闖王正跟丞相、將軍們,邊走邊仔細端祥著這幾頭石獅,忽然一個兵頭說獅子動了一下。闖王大喝駁斥道:“胡說!石頭獅子會動彈?”

其實,闖王也已瞧見獅子後麵有動靜,說話的同時,他挺槍催馬,直奔東麵那個石獅子紮來,隻見火星亂爆,碎石迸飛,石獅子肚子上霎時被紮了一個槍坑。

這時,獅後晃出一個人影,直奔了西麵那個石獅子,眾士兵讓闖王留神。闖王裝做不知道,向將軍們招了招手,將軍們明白了闖王的意思,闖王仍舊挺槍紮西麵那個石獅子。將軍們卻把西麵石獅子圍了個水泄不通,片刻之間,那個人就束手就擒。經查詢,此人原來是正陽門的守城大將李國禎。角樓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9梁18柱72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關於這四座角樓的建造,北京還有個古老的傳說呢!

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還特別留戀當初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北京,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下旨在北京修建皇宮,他欽點一名大臣負責這件事,要求建成的皇宮外牆,也就是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要各建一座別致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9梁18柱、72條脊。

管工大臣接受了皇帝的命令,愁眉不展,這9梁18栓、72條脊的角樓是多複雜的工程呀!萬一完不成任務是要被降罪殺頭的!

管工大臣來到北京以後,就把81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召集來,傳達了皇帝的旨意。他說:“我們大家都隻有三個月的期限,要修建起9梁18柱、72條脊的角樓,若完不成任務,皇帝就會降罪於我們。所以大家要認真想法子,保留自己的項上人頭。”

一晃一個月就過去了,可是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辦法來,模型做了一大堆,可沒一個能合乎要求。

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天悶熱的很,人們連氣都喘不上來,再加上工頭和木匠們心裏有事,他們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

有這麼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他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還有吆喝聲:“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一個老頭兒在叫賣,他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十分精致,跟畫裏的一樣,裏頭裝著幾隻蟈蟈在蹦蹦跳跳,木匠師傅拿在手裏,簡直愛不釋手了,想道:正好大家都心煩,買回去讓大家解解悶兒,他於是就買下了。

木匠提著蟈蟈籠子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工地。大夥兒一看就反感了,紛紛責怪他:“人們都心裏怪煩的,你怎麼買一籠子蟈蟈來,是不是故意煩人呀?”

木匠也不生氣,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麼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總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

他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說。”他俯下身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夥見他這股認真勁兒,都不出聲了,也認真端詳起蟈蟈籠子來,人們個個都眼睛直直地看著,四周鴉雀無聲。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一下子跳起來,拍著腿說:“這不正是9梁18柱72條脊麼?”大夥一聽甭提多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9梁18柱、72條脊的樓閣啊!”

大夥兒開始認真研究蟈蟈籠子的結構,由於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幾天後便畫出紙樣做出模型,最後修成了至今仍完好的故宮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