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個性·技巧·表現力(2 / 2)

恰當運用聲樂技巧是完美演唱山西民歌的關鍵。山西民歌的聲樂技巧可分為真聲聲型,其特點是音域窄,無穿透力,但音樂表現憨厚樸實,承接地氣;純假聲聲型,特點有空、虛、無力等現象,聲音的大部分組成是氣體振動的成分,這是因為躲聲帶和縮聲帶造成的現象,使聲帶無法得到伸展,缺乏張力;互相轉換的真假聲型,無混聲過渡銜接,轉換較為生硬。以上這些歌唱聲型都是符合地方語言特色和審美習慣的,是地方真實的生活寫照,所以長久保留下來,逐漸形成了地方歌手演唱山西民歌的歌唱特色。

我在演唱《送情郎》時,學習借鑒了山西民歌發聲技巧的優勢特色,運用已有的混聲歌唱經驗,融入了戲曲方麵“一聲平道莫高揚,二聲高呼猛烈強,三聲分明哀遠道,四聲短促及收藏”的聲腔發聲特點,把膈肌的力量向下轉移,蓄積成丹田的力量進行民歌練習:先用 bA調,然後逐漸升高至bB調和 C調,鍛煉歌唱不受音高旋律的變化影響,始終保持口齒清晰、字正腔圓。在多次的歌唱練習中,使咬字發音增強了氣勢力量,日漸掌握了自然語氣融會貫通的歌唱技巧,正確發出每個音的本真性,使得歌曲中唱詞與聲腔合二為一,音樂表現遊刃有餘,音樂形象更加鮮活豐滿。

經過多次推敲研究,我還漸漸地解決了歌唱中長期困擾我的疑難雜症:聲帶“躲”,語氣“端”,咬字“虛”,情感“假”等現象,積累了豐富的山西民歌演唱經驗,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同時,在歌唱中,運用多次倚音的點綴,如:“那廝一個呦嗨,哎嗨”中的“那”旋律用了 “6”的前倚音和旋律“嗨”用了 “5”的前倚音,在音樂中構建出“糾結”的情感元素材料,表達出了妹妹的舍不得又無可奈何送哥哥的矛盾心理;“哎嗨”用了下滑音的潤腔進行描述,體現出哀怨、感歎、微微抽泣的人物形象。

如何提高民歌演唱的表現力,達到一種不受內力與外力影響和束縛的狀態,是我一直追求的演唱境界。

歌唱山西民歌時,我想象把身體作為樂器,好樂器需要有嫻熟的方法和技巧,即解決呼吸與膈肌力量、咬字與發音等相關技巧的方法,嫻熟運用這些技法使歌唱一氣嗬成,呈現出音樂的美。另外追求語言、語氣的真實與自然。“自然”,即簡單的正常說話,說得字正腔圓,無論旋律的高低起伏,保證歌唱語言真實的樸素性,沒有變形和閃躲,以達到 “自然”的歌唱境界。

歌唱是身心的結合,動聽的歌聲就是身體和心靈樂器奏響的美妙音樂,是心靈的外化。所以我的第二場獨唱音樂會起名為“心靈的歌唱”,又一次贏得了鮮花與掌聲,並獲得了山西省第十三屆“二度”杏花獎的榮譽。有了前期學習山西地方濃鬱特色民歌的基礎,使得此次音樂會的作品如《呂梁頌》和《遠情》都有很好的表現:一首蒼勁有力,另一首委婉古樸,時而高亢悠遠,時而婉轉低回,當唱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時,藝術情感之火升騰燃燒,取得了極佳的藝術表現力,使這場 “魂牽夢縈大山呂梁”的音樂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本文為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高校山西民歌欣賞課程的建設與研究”階段性成果

汪俊芳: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聲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