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文學批評觀的畸變(3 / 3)

中國當代社會正在從以學習模仿為主的趕超階段轉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創造階段。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應唾棄那些貌似創新實則模仿的文學作品,嚴格甄別那些遵循人類文藝發展規律的藝術創新與偏離人類文明發展軌道的標新立異,積極推動文學界尊重藝術原創的審美風尚的形成,勇於提出並在理論上完善與中國當代社會這個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時代相適應的審美理想。隨著中國當代社會轉型,不少優秀的作家(還有藝術家)與時俱進,進行了藝術調整。這些作家深刻地認識到作家不能始終局限在自我世界裏,咀嚼一己的悲歡苦樂,而是要超越自我世界。他們從執著於表現自我世界和開掘人的內宇宙到超越狹隘的自我世界,自覺地把個人的追求同社會的追求融為一體,在人民的進步中追求藝術的進步。他們從甘居社會邊緣和自我矮化到抵製和批判中國當代文學的邊緣化發展趨勢,自覺地把自我的主觀批判和曆史的客觀批判有機結合起來,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有機統一起來,在時代的進步中追求藝術的進步。中國當代作家這種勇立潮頭唱大風的藝術調整應該得到文學批評家乃至全社會的讚賞。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這篇論文中曾經指出:“一切藝術家都願意受人讚賞。他的同時代人的讚譽乃是他的酬報中最可珍貴的一部分。 ”這就是說,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對作家的藝術進步的讚譽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可以激勵和促進廣大作家創造出更優秀的文學作品。因此,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應該全麵把握和熱情地肯定作家的藝術進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作家作品缺陷的抨擊上。正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中國當代文學批評隻有發現、肯定和促進中國當代文學的這種藝術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中國當代文學走向成熟和偉大。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國家重點“中國當代藝術批評史研究”(立項批準號 12AA001)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