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開慧:做一間小而精的版畫工坊
有範兒
作者:王誌琴
版畫創作的過程不是一個純技術活,而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不是原作的重複創作,版畫就得像版畫,不能讓人一看以為是原創版畫,也就是“用版畫的語言去演繹油畫的創作靈魂。”
版畫,是指在各種不同材料的版麵上通過手工製版印刷而成的一種繪畫。
當代版畫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麵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在現代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版畫與油畫的地位可以相提並論。具有學術性、裝飾性和現代性的版畫作品,在國際藝術品收藏市場上,始終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項。因為“版畫集畫工、刻工、印工於一身。版畫可以複製,但它與一般的複製印刷品有著質的不同。其藝術價值絲毫不比其他藝術種類遜色。”
近幾年來,國內版畫作品價格不斷上漲,限量名家簽名版畫均價在十幾萬元以上,比前兩年上漲了至少一倍。部分大師的原作作品已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價格。
2010年12月5日,在北京匡時拍賣會上,方力鈞版畫作品《2003.2.1》以694.4萬元成交,創下中國內地版畫成交紀錄。2012年8月26日,李樺1947年作的黑白木刻版畫《快把他扶進來》在北京榮寶拍賣以28萬元成交。
版畫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並在收藏市場取得不俗的成績,這讓在版畫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滿開慧感到十分驕傲。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滿開慧就意識到版畫的獨特價值。憑借著對版畫藝術的熱愛,1996年她在北京創辦了版畫工作室。她給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三版工坊,意在為凹凸平版的藝術提供專門的技術支持。
最早做版畫工作室時,滿開慧投入了十幾萬資金。十幾萬元在上個世紀末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個工作室最初在麥子店開張。那時候,國內還沒有類似專門從事版畫創作的工作室。
在上世紀的中國,美術教育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國內的老百姓對於版畫的認識還局限在木刻層麵。而石版、銅版、絲網版僅僅作為學院內的科目,並不為人們所熟知。在收藏界,人們對版畫的認識也不足,不少人認為版畫可複製,“一個板子刻好,可以隨便印製。”因為其可複製性,版畫曾一度被投資收藏市場所忽視。
三版工坊成立之初,滿開慧將她的工作室定位為傳播、交流、開發、製作、銷售版畫藝術品及其技術而開辦的實體,以自身創作和銷售為主,同時對外提供版畫製作的有償服務,並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到工坊進行藝術創作,舉辦講座、展覽、技術觀摩等活動。
在最初階段,從事這個行業的專業人員很少,滿開慧就帶著兩個工人自己加工製作版畫。由於版畫的大部分工序需要依賴手工完成,那時候的滿開慧經常加班到很晚。
當時,滿開慧將工作室的重心放在請藝術家做原創版畫,這樣做的原因在於她相信雖然畫麵是印製的,但因為版次限量,又多出自畫家親手,不同於機器印刷,加上畫家在印製過程中還附有靈動的再現因素,尤其是銅版畫,每幅畫作的印製過程,都有二次創作痕跡,畫作版次和簽名的即時性,都決定了其作品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但因為人們對版畫的認知度不高,原創總是無人問津,以致三版工坊在前10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