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清網行動”係列報道之五
紀實作品
作者:鄭旺盛 周祖彬 張曉雷
榮譽感,對於一支隊伍來說彌足珍貴。沒有為人民利益而戰的信念,就沒有敢打必勝的決心;沒有為警察榮譽而戰的追求,就沒有奮力爭先的動力。2011年,在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的“清網行動”中,河南公安再次把追求勝利、捍衛人民利益、捍衛警察榮譽的信念和決心演繹得淋漓盡致。
——題記
引言
如利劍出鞘,寒光刺目;如天網布陣,疏而不漏;如勁風飛舞,席卷大地;如巨雷閃電,劃破長空……
這就是2011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由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的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
2011年5月26日,公安部召開全國公安機關電視電話會議,決定從即日起至明年6月,在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以“全國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緝捕在逃的各類犯罪嫌疑人。
“清網行動”的颶風霎時橫掃長空和大地,全國公安民警“一股繩” 、“一條心”、“一盤棋”協同作戰,布下天羅地網,使尚在逍遙法外的犯罪嫌疑人無處藏身,無路可逃,紛紛落網。一大批久偵未破的大案要案成功偵破,一大批長年負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網,3100多起因犯罪嫌疑人長期在逃而得不到解決的信訪積案被徹底解決清理。
作為中原大省的河南,作為擁有八萬公安民警的河南,截至12月15日,在六個多月共計203天的“清網行動”中,共抓獲行動前網上逃犯20212人,清網率達89.7%,位居全國前列。特別是在最後的衝刺決戰階段,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緊急動員、背水一戰,短短十五天就抓獲1212名網上逃犯,最終實現了“清網行動”的圓滿收官。
一 追逃篇
警令如山,衝鋒在前,克難攻堅,偵破大案。多少驚心動魄的追逃故事,多少英雄兒女的壯誌豪情。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聞之,都讓我們心潮澎湃,感動萬千;都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他們一顆顆滾燙的赤子之心,一腔報效國家、報效人民的忠誠之情……
一條入院信息
2011年9月18日,公安部在鄭州召開了全國“清網行動”現場會。商丘市公安局局長許大剛在向全國公安機關做典型經驗介紹時,自豪地向與會人員宣布:二十三年前曾經連傷數人的犯罪嫌疑人孫在彬已經被抓捕歸案,他是迄今在河南省“清網行動”中落網的在逃時間最長、罪行最重的命案逃犯。
此案發生在二十三年前。
1988年7月18日晚8時許,家住河南省柘城縣慈聖鎮孫莊村的村民孫在彬因家庭矛盾與鄰居孫在禮爭吵並廝打,怒氣衝天的孫在彬掏出匕首將孫在禮當場紮死,後又瘋狂地對其家人下手,導致兩死一傷。慘案發生後,孫在彬連夜潛逃,從此無影無蹤。
二十三年來,盡管慈聖派出所換了十餘任所長,民警全部更換,但他們像接力賽一樣,時刻把對孫在彬的追捕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後成立了十多個專案組,輾轉全國幾十個城市,行程幾萬裏,希望能把孫在彬抓捕歸案。但孫在彬曾在部隊服過役,反偵查意識極強,這麼多年來,一直杳無音信。
“清網行動”開始後,柘城縣公安局立即召開孫在彬案的案情分析會,副局長陳玉安親自主持此案的偵破工作,治安大隊大隊長祖建、慈聖派出所所長閻從亮二人協同配合。從8月初開始,陳玉安便帶領祖建、閻從亮先後趕赴江蘇、山西、陝西、湖北等地摸排,但始終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線索,這讓陳玉安等人十分窩火。
“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孫在彬抓回來!”陳玉安對祖建和閻從亮說。
於是,他們又奔赴孫在彬曾經服役的部隊所在地——四川,找到當年他們連隊的連長。據說,當年孫在彬在一次執行任務時救過連長,這次自己有難,會不會投靠老上級呢?即便沒有,或許也能得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可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孫在彬退伍後,就再未跟以前的部隊聯係過。線索中斷了,陳玉安一行掃興而歸。
回到商丘後,陳玉安等人繼續摸排,最後在柘城縣李原鄉找到了孫在彬的小兒子,從他那裏知道了孫在彬的妻子去世前一直在湖北省鍾祥市與大兒子和二兒子一起住,孫在彬很有可能也在那裏!
壓抑了多日的陳玉安非常興奮,當晚,便與人趕到了湖北。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他們查到了孫在彬兩個兒子的家,卻沒有發現他的蹤影。線索又一次中斷!
難道就這樣再次無功而返?陳玉安等人不甘心。他們突然想到:既然孫在彬的妻子病死在湖北,那就從醫院查,也許有一線機會可以查到新的線索。
9月15日,陳玉安等人趕到鍾祥市人民醫院調查,發現其妻王愛蓮曾在此住院將近一個月,但住院的所有手續,都是孫在彬的兒子或兒媳代簽,沒有孫在彬的任何信息。正在此時,一條入院信息引起了大家的警覺,王愛蓮入院前曾在陝西省寶雞市某醫院做過短期治療。根據前期的大量調查,逃犯孫在彬在陝西寶雞沒有任何親屬關係,而且王愛蓮在陝住院期間,兒子兒媳全部沒有在場。那麼,是誰在照料王愛蓮?綜合有關信息,專案組初步判斷,孫在彬很有可能還在寶雞市!
當晚,陳玉安便將這條重要線索迅速反饋給了局長高聖偉。“立即將工作重點轉移到陝西寶雞。”正在開封一線指揮追逃工作的高聖偉立即作出指示。他要求陳玉安帶隊馬上前往寶雞,並指派常務副局長鮑儒林帶另外一個追逃小組從柘城趕赴寶雞增援。同時,高聖偉在開封市成功抓獲逃犯郭某後,也馬不停蹄地與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一同趕往寶雞。
三路人馬分別從三個地方連夜向寶雞集結。
9月16日7時,經過一夜的雨中顛簸,克服路滑、塌方、高速公路封路等重重困難,三路人馬終於順利到達陝西寶雞。
9月17日,正是星期六。此時的寶雞,一直下著大雨,三路人馬顧不上休息,便冒雨投入了戰鬥。他們在當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通過細致摸排,很快鎖定了已經化名為“劉華”的孫在彬的住址——寶雞市金台區東新村。
三路人馬立即趕往東新村。
路上,由於連日大雨,東新村附近發生山體滑坡。當追捕組繞路趕到東新村孫在彬的家時,靠補鍋為生的他因為出去采購鍋底還沒有回家。追捕組立即順著山路往回找,快到寶雞市東風路時,突然發現一個自行車後拖著很多鍋底的人。抓捕組當即認定這個人就是要抓的孫在彬,立即衝過去將其製伏。
那一天,大家舉杯相慶,好不激動。9月20日15時許,孫在彬被押回河南省柘城縣,圍觀的群眾以熱烈的掌聲向曆盡艱辛、勝利歸來的英雄們致敬。
一條匿名短信
2011年11月6日上午。
河南省南陽市公安局接到了雲南省公安機關的協查通報:公安部懸賞5萬元在全國通緝的A級逃犯吳正蓮有可能潛逃隱藏在南陽市某地。
自“清網行動”開展以來,河南省公安機關的抓捕成績雖然一直領跑全國,但至今仍未抓獲一名公安部A級逃犯,沒有實現A級逃犯抓捕的重要突破。此時此刻,接到有關吳正蓮的相關信息,這讓南陽市公安局的民警們既興奮又備感壓力。
“要把壓力變成動力,要立足本地抓全國逃犯。”南陽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李國周親自組織召開了吳正蓮一案案情分析會並作戰前動員:“目前正是我省‘清網行動’百日攻堅最艱苦卓絕的階段,我們要發揚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戰勝重重困難,務必抓獲A級逃犯吳正蓮。”
一聲令下,南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立即行動,圍繞有關線索,馬不停蹄開始排查。11月6日下午,抓捕組通過對各種摸排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查證,初步確定吳正蓮極有可能潛藏在桐柏縣回龍鄉郭莊村和栗樹村一帶。抓捕組立即火速趕往桐柏縣公安局。與此同時,桐柏縣公安局迅速成立了由局黨委委員張東方負責的追捕專案組。在局黨委書記、政委杜萬成的指示下,桐柏縣公安局打破警種界限,抽掉了86名精兵強將參與行動,嚴令參戰民警一切聽從市局抓捕組和縣局專案組的調遣。
找尋、抓捕公安部A級逃犯吳正蓮的戰鬥在桐柏打響……
故事還要追溯到2008年9月,當時公安部把雲南省“9·13”特大拐賣嬰兒案立為部級督辦專案,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公安局相繼抓獲多名拐賣團夥成員,經初步查證:吳正蓮在“9·13”拐賣案中涉嫌拐賣犯罪11起,拐賣嬰幼兒9人,這些嬰兒大部分被賣到廣東、福建等地,獲取贓款7萬餘元。由於案情重大,影響惡劣,2009年4月29日,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首次把涉拐犯罪逃犯列為A級逃犯,對吳正蓮等30名首批A級涉拐逃犯每人懸賞5萬元在全國公開通緝。打拐行動開始後,其他29名逃犯相繼落網,唯獨吳正蓮遲遲沒有到案。對此,知名網友“微博打拐”發起人在新浪微博上發起“幫助找到人販子吳正蓮,再集資獎勵5萬元”的懸賞活動。據《羊城晚報》報道,該微博發出後,十二小時內被轉發7萬餘次,包括籃球明星姚明、歌星孟庭葦等擁有眾多粉絲的公眾人物也紛紛轉發,至吳正蓮被抓獲,網民集資達8萬元之多。兩年多來,雲南省公安機關組織抓捕組赴廣西、廣東、江蘇、山東等十餘省區開展相關工作,同時,針對吳正蓮本人是苗族,在越南有親友關係,極有可能外逃的特點,及時將吳的情況通報越南警方開展協查,但一直未發現吳正蓮的蹤跡。
此次“清網行動”中,雲南省公安機關借助全國公安“一盤棋”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對此案的偵查力度,終於獲得了吳正蓮潛藏的有關信息,並及時向河南省南陽市公安局發出了協查通報。
桐柏縣回龍鄉地處桐柏山脈腹心,山高林密。郭莊村和栗樹村都處在一條縱深二十餘公裏的山溝裏,村戶散居在半山腰上,遠近三公裏內視野開闊。此地高山險峻、穀長溝深,深秋季節樹木依然茂密,任何一叢灌木即可掩身。特殊的地形地貌,使抓捕組備感壓力。吳正蓮是一個生長在雲南深山的苗家女子,其對大山的理解和對山地的適應能力較強,組織山地查控、抓捕,必須以百倍的小心,萬無一失的準備,方能保證任務的完成。
正在抓捕組製定方案,準備實行合圍戰術時,已是農曆十月的桐柏,竟下起了大雨。戰機稍縱即逝。市局抓捕組和縣局追捕專案組馬不停蹄,冒雨行動,趕往回龍鄉。在對郭莊村和栗樹村的信息摸排中,僅在郭莊村就調出了150餘名適齡青年的個人信息,經查證、篩選、比對,卻始終沒有發現吳正蓮的相關信息。這讓參與查緝工作的民警十分著急,難道吳正蓮不在回龍鄉?難道是雲南警方的信息有誤?抓捕組當即決定進一步擴大排查範圍,走訪村幹部和群眾。終於,傍晚時分,抓捕組收到一條匿名短信:有三名雲南籍婦女曾在郭莊村落戶!
為了保證抓捕行動一步到位,11月6日晚,南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大案大隊大隊長薑江和桐柏縣公安局督察隊隊長宋科等人冒雨趕到郭莊村,進行重點區域的勘查。隨後,又連夜進行案情分析,一致認為由於受地形和天氣影響,以及嫌疑人沒有確認等因素,夜間抓捕一旦出現紕漏將會使整個抓捕工作陷於被動,於是決定第二天上午6時至9時展開行動。
可是到了第二天,當地仍在下雨。由於大雨不斷,山洪暴發,警方設在河道中的一個哨卡、一組人員被大水困在中間,不僅斷了吃的,還有被山洪衝走的危險。民警們饑寒交迫,專案組負責人張東方隻好組織人把吃的東西放到河岸邊的高樹上,將樹枝拉彎,利用其彈性將吃的東西送過去,但彈了幾次東西都落到了水裏。最後,大家想盡了辦法才把人救出來。 一切困難都侵蝕不了參與抓捕行動的公安民警的鬥誌,86名布卡民警於7日6時準時到達既定的八個哨卡位置。
這樣,進入該村的所有通道全都在崗哨的監控之中,同時,還在河邊視野開闊的地帶布置了流動觀察哨。為保證抓捕行動萬無一失,抓捕組與村幹部協商並製訂嚴密方案,組織該村70餘名在家的青壯勞力到附近礦上開挖泄洪通道,以此避免行動開始後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可能給抓捕行動帶來的意外幹擾。
上午10時,薑江、張東方等抓捕組領導在桐柏縣公安局督察隊隊長宋科的指引下,喬裝打扮後進入郭莊村。他們找來村裏的幾名黨員幹部,向他們講述了吳正蓮拐賣人口致使二十多個家庭至今骨肉分離的犯罪事實,激起了黨員幹部對吳正蓮的憤恨。很快,村裏三名雲南籍婦女的基本情況彙集到了抓捕組。經過比對,其中兩名婦女的信息都是真實的,唯有在該村小西莊組的雲南籍女子“熊中仙”所申報的信息均為虛假信息,同時經過群眾對吳正蓮二代身份證照片的辨認,確認“熊中仙”與吳正蓮長相相近。抓捕組迅速縮小布控圈,以優勢警力將小西莊組合圍。
抓捕組民警進入村子後,很快找到了“熊中仙”家。“熊中仙”先是避而不見,而後又用長發遮麵,大家看不清她的臉,無法辨認她是誰。按當地民俗,男人是不允許接觸女人身體的,抓捕組便示意讓同去的一位婦女幹部走上前去,不經意間擺弄“熊中仙”的長發,偵查員趁機抓拍了照片,隨即把照片及相關信息發往雲南警方及河南省公安廳人像數據庫進行搜索。
11月7日上午10時20分,信息分析比對係統搜索到了“熊中仙”所報的家庭人員信息情況。經比對,除個別姓氏差異外,其他信息與雲南警方提供的吳正蓮家庭信息吻合。同時,通過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警方的進一步聯係,查明2008年吳正蓮潛逃時在哺乳期,並攜帶一女孩兒,左手有“六指”明顯特征。民警們迅速在幼兒園找到了“熊中仙”的女兒,經查證,確認其手指畸形,是六個手指。據此,抓捕組果斷以清查疑似被拐賣婦女為名,宣布將“熊中仙”帶到桐柏縣公安局回龍派出所。
可是,就在要收網撤兵時,如何萬無一失地把吳正蓮帶回派出所成了問題。組長張東方對年輕的督察隊隊長宋科說:“咋辦?你背著她吧!”宋科一聽,來了脾氣,說:“我從沒背過女人,連我媳婦也沒有背過一次,背她?”張東方理解他的心情,卻仍然命令道:“這是任務,不但要背,還要捆在身上背,做到你在她在,如果她不在,你也不要見我了。”宋科一下樂了,其實不是他不願背,而是對這個拐賣嬰兒的逃犯沒有好感。他也知道,領導讓自己背是對他的信任,隻有這樣,才能保證狡猾的吳正蓮不再逃脫。於是,宋科便在另外兩個民警的護衛下,背著被捆在他背上的女犯上了路。
下山的路上,大雨和山洪還在繼續,一些河道需要趟水經過,最寬水麵達三十米,最深處沒過大腿。此時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和家屬追出村外,抓捕組民警迅速在河兩岸拉上繩索,背著吳正蓮過河。由於吳正蓮不配合,在渡河過程中一度發生險情,在走到一水麵較寬、水流很急的河段中間時,吳正蓮突然把背著她的宋科的頭發使勁一扯,斜著身子就要往河裏跳。宋科沒站穩,險些倒入河中。前後護衛的民警急忙上前,四人緊緊抱成一團方才站穩。就這樣,平時半小時的路程,這次花了近一個半小時才到達回龍派出所。
A 級通緝犯吳正蓮落網的消息,讓抓捕組的領導和參戰民警十分激動。11月7日13時許,人像比對信息係統認定“熊中仙”就是吳正蓮,指紋係統也對吳正蓮與“熊中仙”作出了同一認定,抓捕組會同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追捕民警隨即加大了對吳正蓮的突審力度。訊問中,吳正蓮提出要見三歲的女兒,希望把女兒帶回雲南,由老人照看。一小時後,當吳正蓮看到偎在偵查員懷中正在喝酸奶、吃麵包的女兒時,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一會兒便泣不成聲地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並對多年來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至此,公安部A級通緝犯吳正蓮的身份得到完全確認。按照“清網行動”工作要求,南陽市公安局抓捕組及時和雲南警方辦理了移交手續,迅速將吳正蓮押回雲南作進一步深挖查證工作。
一張假身份證
1999年3月26日中午,家住河南省永城市雙橋鄉王香樓村的王金良因宅基地糾紛與人發生爭吵廝打。盛怒之下,他手持鍘刀砍向同村村民王文學,致使他流血過多而死。
案發後,王金良畏罪潛逃,從此亡命天涯,無影無蹤。之後,永城市公安局一直將抓捕王金良作為頭等大事,隻要發現他的蛛絲馬跡,都要派出精幹警力追捕,怎奈王金良極其狡猾,幾次抓捕都失之交臂。
2011年5月,公安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永城市公安局局長邵明傑在有關王金良一案的案情分析會上擲地有聲地說:“王金良一日不歸案,我們一日不收兵,我們要彙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一定要將王金良逮捕歸案。”
追捕王金良的行動首先從勸投開始,局長邵明傑先後五次找到王金良的親屬,講法律、講政策,說服開導,其他民警也采取多種方法不厭其煩地給王金良的親屬做工作,希望他們幫助公安機關說服逃犯投案自首。可是,每次到他們家做工作,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實在不知道他去了哪裏,要是知道早讓他回來了。”王金良的兄長還在民警麵前賭咒發誓。勸投工作陷入僵局。
在對王金良家人、親戚做工作的同時,專案組民警也在搜集各方麵信息,通過調查走訪獲取了王金良直接關係人的暫住地、從業單位、入學情況等九類信息,數據上萬條,對此進行集中分析、研判、甄別、核實,力求從枯燥的數據中找到它們之間的聯係,進而逐步掌握王金良的各種社會關係。
其中,王金良的兒子在長春某大學就讀的信息引起了刑警大隊二中隊指導員聶躍東的注意。他立即找來民警王斌,兩人一同趕赴吉林省長春市摸排線索。排查過程中,他們約好,調查情況不能影響到他兒子的學習,孩子是無辜的。
另外,一封寄自蘇州的信,也沒有逃過專案組民警的偵查視線。雖然隻有片言隻語的線索,他們也當成一項重要任務去落實。蘇州是一座園林城市,景色宜人,刑警大隊民警李潔等人卻行色匆匆,無暇欣賞它的美麗。最終,線索再一次中斷,隻能無功而返。
副局長李允則帶領民警夏天,先後轉戰浙江嘉興和安徽蕪湖。據可靠消息,王金良的外甥女曾經在這裏開辦服裝廠,她或許知道王金良的蹤跡。 但細致的摸排、縝密的調查並沒有換來有價值的線索。偵查工作再一次陷入僵局。
刑警五中隊副中隊長魏凱雖然年輕,卻是屢立戰功。他與信息辦被稱為“電子專家”的民警張益銘,共赴新疆喀什調查。王金良有個遠房表姐夫徐某在那裏從事勞務輸出工作,每年都要運送大批勞工去吉爾吉斯斯坦。王金良會不會通過這種關係潛逃國外?若如此,就需要國際刑警組織協助,那將是一場大型的跨國大追捕。一想到這兒,魏凱和張益銘就激動萬分。從警多年,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經曆了不少,但跨國界的追捕行動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為此,他們一到喀什,顧不上休息便投入實地摸排工作,將所有線索條分縷析了一番。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徐某隻是個老實巴交的商人,平時與王金良沒有任何來往。
幾路摸排人員都無果而歸,這讓許多參戰民警心灰意冷。商丘市公安局局長許大剛鼓勵參戰民警:越是到了關鍵時期,越是考驗同誌們意誌的時刻,隻要有一絲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絕不能功虧一簣。
堅持就是勝利!鍥而不舍的專案組民警終於獲取了重大線索:王金良的妻子王素蘭,2006年6月曾用她姐姐的照片及相關信息辦理了二代身份證。調查王金良的妻姐便成了專案組的第一任務。
可是,王素蘭的姐姐是一個不好打交道的女人,多年賣菜的經曆,練就了她老辣精明的行事風格。民警每次找她做工作,她都打太極拳推脫:“金良犯罪你找金良去,俺老老實實做個小生意,刀再快不殺守法之人。”有時還裝委屈搪塞:“你們不能再來俺家了,俺兒正該說對象,娶不上媳婦,我下半輩子指望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