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唱指揮的案頭工作(1 / 3)

合唱指揮的案頭工作

藝術教育研究

作者:徐青

【摘要】 案頭工作是一名合唱指揮者在排練一首作品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像老師在上課前備課寫教案一樣。案頭工作是指揮的一項核心任務,排練前的案頭工作除了包括分析、研讀作品,還包括對作品音響的理解、對作品風格的把握、指揮的設計、設定排練計劃、設計舞台表演,等等。

【關鍵詞】 合唱指揮;案頭工作;音響觀念;排練計劃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案頭工作,據《當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出版)解釋是:“導演、演員對劇情分析、演出場景、角色的表演要求等所做的文字工作。”指揮就像一個導演一樣,通過研究作品來設計排練的全過程,直到作品完成演出。由此可見,案頭工作是一個指揮完成作品的前提和關鍵。沒有完善的案頭工作,指揮就可能在排練中毫無計劃,甚至誤讀作品、曲解作品。

20世紀下半葉,中國的合唱活動主要還是群眾歌詠的形式,演唱的作品基本上是以革命歌曲為主,歌譜也主要是簡譜,因此指揮在做案頭工作時隻要能夠分析歌詞內容,簡單地研讀總譜就可以開始排練了。這一時期的合唱作品總量不多,而且演唱的作品基本上是同一種風格。而進入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普及,合唱藝術開始進入百花齊放的年代,合唱作品蜂擁出現,合唱指揮者也開始重新審視合唱的案頭工作。著名的合唱指揮大師馬革順先生在他的《合唱學新編》提到的“有關合唱作品的選材、準備、排練及演出的一些建議”就是對指揮的案頭工作的要求。而著名指揮家楊鴻年教授編著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教材”《合唱》一書中,在每個作品前均附有“參考提示”,對作品的背景、作者、曲式結構、音樂風格作了簡要的闡述,尤其對作品中的難點、排練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地方,以及排練的方法都作了較為詳細的提示,這為指揮者提供了一個案頭工作的基本範本。本文根據兩位大師的要求,結合筆者在合唱排練工作中的實際經驗,同時針對當下合唱比賽和演出的要求,對合唱指揮的案頭工作提出一些新的理解。筆者認為合唱指揮的案頭工作至少應當包括作品分析、總譜研讀、風格定位、排練計劃、指揮設計、演出編排這六個方麵的內容。

一、作品分析

指揮對合唱作品的分析,不僅僅是了解詞曲作者那麼簡單,首先應當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詞曲作者的基本情況、歌詞的中心思想,最好能理解詞曲作者在創作該作品時的思想,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基本風格。如果是中國作品中有關少數民族的題材,還要有意識地了解甚至分析少數民族典型的音樂特征,例如具有蒙古族音樂特點的作品《八駿讚》、具有藏族音樂風格的作品《天路》以及雲南著名作曲家劉曉耕創作的《水母雞》、《撒裏囉》等等。這些作品都是現在不少合唱團參賽的作品,但是如果不能把握作品中民族音樂的典型特征,包括語言的特點,就無法準確表達作品。其次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及和聲特點。特別是由於近幾年創作的不少現代合唱作品,在曲式、調性、和聲上都有了極大的突破。比如甘霖的《雪域向往》有很多處是“泛調性”和“無調性”的結合、4/4拍和4/8拍的縱向並行,而且沒有再現部;又如曹光平的《天湖納木錯》中有大篇幅的自由化的無小節、無節拍的設計,快速多變的節奏型,甚至有十二音序列結構的技法運用。這些都對指揮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總譜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