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刻盡傳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者:陳俊翔
【摘要】 《趙氏孤兒》是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先生新創作的又一大型提線木偶戲。此劇中的偶頭設計、雕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出形神兼備的木偶頭造型。文中對劇中木偶頭形象的設計思路和雕刻手法進行闡述,主要從角色形象忠奸的分明、角色人物性格的豐滿、五官刻畫的巧妙三方麵展開描述,試圖讓讀者對木偶的雕刻藝術有一些新的認識。
【關鍵詞】 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人物頭像造型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識碼]A
蜚聲全球的泉州提線木偶有著悠久的曆史,它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很多觀眾都領略過提線木偶精湛的表演藝術,但對於木偶頭的雕刻也許隻是略知一二。木偶頭的雕刻是提線木偶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木偶表演的根,其形象的刻畫賦予了木偶生命,可以對木偶表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趙氏孤兒》是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先生新創作的大型提線木偶戲,是他繼《欽差大臣》後又一精心打造的力作。本次的木偶頭像設計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林聰鵬老師。筆者有幸作為林老師的徒弟和助手,參與製作與雕刻了該劇目的偶頭形象。在這期間筆者收獲諸多,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木偶雕刻家在創作中付出的種種辛勞。當一個個製作完整的木偶頭像陳列在桌上時,頓時讓筆者再一次領略到泉州木偶頭雕刻藝術的非凡魅力和林老師高超的雕刻技藝。下麵就該劇中幾個木偶頭部造型雕刻,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趙氏孤兒》該劇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晉國,奸詐狠毒的上將軍屠岸賈挾持昏庸無能的晉靈公,下令誅殺賢良愛民的丞相趙盾一族300餘口,僅剩遺孤被程嬰所救出。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以絕後患。程嬰遂與老臣公孫杵臼上演“偷天換日”之計,以犧牲公孫杵臼及程嬰之子為代價,成功保住趙氏最後血脈。趙氏孤兒被屠岸賈誤作程嬰之子收為義子。16年後,趙氏孤兒在屠岸賈的細心教養之下長大成人,16年的耳濡目染也使趙氏孤兒的文韜武略與心機稟性都與屠岸賈一般無二。在趙氏孤兒將隨屠岸賈出城廝殺之前,程嬰告之國仇家恨,趙氏孤兒終報前仇。但是,最令程嬰等人不敢想象、也不願看到的事情發生了——趙氏孤兒下達了比16年前屠岸賈更為嚴厲的誅殺令,晉國陷入比16年前更為駭人聽聞的血雨腥風之中。作品描寫了忠正與奸邪的矛盾衝突,揭露了權奸的凶殘本質,歌頌了維護正義、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也體現了我們亙古不變的理想和對真善美的憧憬。
在製作該劇的人物偶頭形象時,為了使製作的偶頭能準確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林老師和筆者潛心研讀劇本,對劇中各角色人物的形象和心理進行了深入的揣摩,以創造出新的具有性格內涵的角色造型來。《趙氏孤兒》人物頭像的塑造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從麵部造型到色彩處理都比較接近生活。傳統木偶的眉毛都以或粗或細的線條來表現,而《趙氏孤兒》中的木偶則是用細筆一筆一筆勾描出來,如旦角角色“莊姬公主”、“程妻”的睫毛都清晰可見。其次對於眼睛、鼻子、嘴巴的造型結構也力求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就連“北”(淨)的人物屠岸賈也不像傳統造型那樣用大色塊畫臉譜,而是施以皮膚的顏色,以逼真取勝,幾乎能與真人相媲美。整個雕刻手法寫實中帶誇張,生動自然,栩栩如生,給觀眾以麵目一新的藝術感受。
一、形象忠奸分明
細數《趙氏孤兒》劇中的主要人物不上十個,但整個劇情卻是忠與奸、善與惡的較量。在偶頭的塑造時,我們注重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的對比。劇中程嬰仁慈、本份、堅忍、正義;屠岸賈是集狡詐、狠毒的心性與剛毅勇武氣質於一身的政治強人。就程嬰和屠岸賈兩者的臉形來說,一個“甲”字型,一個“由”字型,僅從臉形的不同就已經先勾刻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再細看五官,程的眉毛舒展平整、斜上而收尾,目成鳳眼,雙唇端方,一簇胡須自然下垂如泉流水,麵容慈祥溫和;而屠的眉毛粗密、一波三折,瞪大眼,黑白顯明,眼球似奪眶而出,雙唇緊閉向上凸起,兩腮胡須又直又硬斜著長,如針如刺,讓人畏懼。這一善一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角色性格特征明確生動,刻畫細膩,達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