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財務管理改革與創新研究
理論探索
作者:汪浩
【摘要】 新醫改的實施,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隨著各級財政對醫療機構資金的不斷投入和重點監管,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 醫院 財務管理 改革創新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開始進入全麵改革的新時期,醫療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新醫改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新醫改的實施方向和改革重點,提出了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短期目標和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的長遠發展目標。根據這一要求,今後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要逐步向服務性的醫療衛生性質過渡,政府部門通過加強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實現政府、社會以及個人三方共同負擔醫藥衛生費用的新局麵,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化進程。同時,還進一步明確了公立醫院的改革補償機製,逐步改革公立醫院過去依靠藥品提成、服務收費以及財政補助的補償機製。
為進一步規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財政部於2012年12月19日發布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製度》,新製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公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必須嚴格遵守新的會計製度。新的會計製度對醫院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醫院的財務管理體係建設,對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正逐步對事業單位體製進行相應的改革,相關改革措施正在製定中,但是按照改革的總要求,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其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充分發揮事業單位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的公立醫院大都是財政差額撥款,公立醫院要實現自身的有序可持續發展,還是要依靠自身的科學化管理,必須加強財務管理改革進程,創新財務管理方法,通過強化服務、降低管理運營成本來增強醫院的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醫院財務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績效考核不規範,體係不健全
大部分醫院都實施了績效工資,但是都存在績效考核不規範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不少單位績效考核標準不夠明確,考核的內容不夠具體,平時的考核不夠規範,年終考核與日常績效核算工作脫節,績效核算的標準和考核條件比較籠統,在可操作性以及科學性方麵也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醫院財務管理水平,成為醫院財務管理改革的一大障礙。
2、資產管理混亂,資產流失現象嚴重
資產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資產較多,管理起來較為複雜。設備的磨損損耗嚴重,部分醫院對資產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資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外資產現象普遍。目前,醫院的帳外固定資產較為普遍,有的資產不入固定資產賬,有的有賬無資產,固定資產清查不及時,流失現象嚴重。固定資產數量不清,產權混亂,賬實不符。在固定資產管理交接的過程中,資產核實不清,交接混亂,無移交憑證。固定資產處置較為隨意,部分固定資產清理後扔掛賬,長期掛賬現象嚴重。采購方麵,有些資產的采購必須走政府采購,而部分醫院為省事,不通過公開招投標走政府采購程序或先購買再通過招投標程序,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會計核算規則和政府采購製度。資產管理鬆散、職責不清、不到位。多頭管理是當前醫院資產管理中較為普遍的現象,在資產的售後維護保養方麵缺乏管理,部分資產還存在閑置或使用效率較低的情況。固定資產維修不及時,損毀現象嚴重。醫院對資產維護意識不強,資源浪費現象時有發生,部分住院病人對醫療設施不愛護,出現設備損壞或損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