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治理對策(3 / 3)

4、提高會計職業準入門檻,加強從業人員素質建設

會計信息製度性失真最根本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會計要素確認計量要通過人的主觀意誌估計判斷,因此,會計人員的知識水平、技術技能在其中起關鍵作用。在排除會計人員有意鑽法律空子前提下,會計人員的知水平越豐富,技術技能越高,其估計判斷的精度就越高,會計信息與企業的實際情況越接近,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素質建設,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技能。

5、加強相關法製建設,加大風險收益成本,提高法律威懾力

我國會計違法違規行為較為嚴重的一重要原因就是違法違規成本低。一是發現機製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違法違規行為被發現的概率低;二是懲罰乏力,對違法違規行為,不僅缺乏刑罰和經濟製裁,而且缺少道德和名譽損失,舞弊者不以為恥,有的還反以為榮。與此相反,良好的道德和信用卻並不能帶來相應的收益。

6、加強外部監督力度,完善外部監督機製

強化政府對會計信息的監督,推進注冊會計事務所體製改革,加強對會計事務所的行業管理,完善社會輿論監督,建立公開披露製度。

7、重塑社會信用文化,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社會文化根源

誠信是為人之本,也是立業之本。如果沒有誠信,法律就失去了基礎。再完善的法律,隻要你挖空心思去找空子,缺陷總可以找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建設確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傳統的道德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繼承和發展。特別是誠信建設,以至在許多行業產生了信用危機。在開放的經濟社會,會計作為企業對外提供信息的主渠道,其信息的質量直接反映企業的誠信度。會計造假其實是社會造假風氣的一個反映麵,社會上有講究“人際關係”、“中庸之道”的歪風邪氣存在,就給社會造假提供了其存在的沃土。因此,在加強法治建設、反腐廉政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全社會的道德建設,特別是職業道德建設,要讓企業的經營者、財務人員明確他們的職業道德義務,換醒他們的職業道德良知,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全社會樹立良好道德風尚,建立起社會信用體係。隻有真正達到全社會講正氣、反造假,才能給防範會計信息失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馮用富、董豔、袁澤波、楊仁眉:基於R2的中國股市私有信息套利分析[J].經濟研究,2009(8).

[2] 李增泉:所有權結構與股票價格的同步性[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5(3).

[3] 沈烈、張西萍:新會計準則與盈餘管理[J].會計研究,2007(2).

[4] Durnev, A.,Morck, R., Yeung, B., Zarowin, P.:Does greater firm-specific return variation mean more or less in formed stock pric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

[5] Grossman, S., J. Stiglitz.: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

[6] Hutton, A. P., Marcus, A. J., Tehranian, H.:Opaque financial report, R-square, and crash risk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Forthcoming,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