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2 / 2)

1掩餘:吳公子,二十七年奔徐。2燭庸:亦吳公子,二十七年奔鍾吾。3大封:謂多與之封地。4逆:迎之於吳境。

5養:吳公子所封之邑,在今河南沈丘縣城之南。6城之:城養。7城父:亦稱夷,地名,在養之東北。胡:在今安徽阜陽市,在養之東南。8子西:公子申。9吳光:吳王闔閭,名光。10柔服:謂不與吳結怨。11強:原本作“疆”,據阮元《校勘記》、宋本《冊府元龜》卷七四二改。讎:仇人。指吳公子。重:加重。12胄裔:後代。胄、裔二字同義。吳之先君太伯、仲雍,皆周太王之子,季曆(文王父)之兄。13而:乃。14諸華:華夏諸國。15文:有禮儀法度。16“將自”句:謂欲自比於西周盛王。17翦喪:滅絕。封大:大。封大異姓謂擴大異姓的勢力。18其抑亦:或,或者。三字同義。祚吳:賜福於吳。19“其終”句:謂結果不久便可知曉。20億:安。21歸:終。指結局。22焉用:何為,為什麼。播揚:勞動。23十二月:《四部叢刊》本作“十一月”。24鍾吾子:鍾吾國之君。“吾”,原本作“吳”,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改。25“防山”句:築壩蓄山水以灌徐。26己卯:十二月二十四日。27“徐子”句:斷發以示臣服。吳俗斷發文身。28送:遣。29邇臣:近臣。30夷:即上文之城父。

吳子問於伍員曰:“初而言伐楚1,餘知其可也,而恐其使餘往也,又惡人之有餘之功也。今餘將自有之矣2.伐楚何如?”對曰:“楚執政眾而乖3,莫適任患4.若為三師以肆焉5,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6.亟肆以罷之7,多方以誤之8,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闔廬從之。楚於是乎始病9.

1“初而”句:伍員建議伐楚見二十年《傳》。2自有之:自取伐楚之功。3乖:違。4莫適(dí)任患:無人願意承擔責任。5肄:通“煆”。臨。《說文·立部》:“煆,臨也。”6道敝:疲敝於道路奔波。7亟:屢,屢次。8多方:多端。謂采取各種方法。9為定公四年吳入郢《傳》。

三十有一年春1,王正月,公在乾侯2.

季孫意如會晉荀躒於適曆3.

夏四月丁巳4,薛伯穀卒。

晉侯使荀躒唁公於乾侯。

秋,葬薛獻公。

冬,黑肱以濫來奔5.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6.

1三十有一年:公元前511年。2乾(gān)侯:晉邑,在今河北成安縣東南三十裏。3適(dì)曆:晉地。《公羊傳》、《穀梁傳》作“適櫟”。4丁巳:三日。5黑肱:邾大夫。不書邾,史之缺文。濫:地名,在今山東滕州市東南。6日有食之:此為公曆公元前511年11月14日之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