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也1.
1《春秋》直書正月公在乾侯,因昭公內不容於臣子,外不為齊、晉所尊敬,所以久在乾侯。能:善。
晉侯將以師納公,範獻子曰1:“若召季孫而不來,則信不臣矣,然後伐之,若何?”晉人召季孫,獻子使私焉2,曰:“子必來,我受其無咎3.”季孫意如會晉荀躒於適曆。荀躒曰:“寡君使躒謂吾子:‘何故出君?有君不事,周有常刑。子其圖之!’”季孫練冠、麻衣4,跣行5,伏而對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為有罪,請囚於費6,以待君之察也7,亦唯君;若以先臣之故,不絕季氏,而賜之死;若弗殺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8;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夏四月,季孫從知伯如乾侯9.子家子曰10:“君與之歸。一慚之不忍11,而終身慚乎?”公曰:“諾。”眾曰:“在一言矣12,君必逐之!”荀躒以晉侯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躒以君命討於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顧先君之好,施及亡人13,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14,則不能見夫人15.己所能見夫人者16,有如河17!”荀躒掩耳而走18,曰:“寡君其罪之恐19,敢與知魯國之難?臣請複於寡君。”退而謂季孫:“君怒未怠20,子姑歸祭21.”子家子曰:“君以一乘入於魯師22,季孫必與君歸。”公欲從之,眾從者脅公,不得歸。
1範獻子:士鞅。2私焉:私下會見季孫(意如)。3受:保。4練冠:喪禮十三月小祥後所著之冠。用練治之布為之,故稱練冠。麻衣:喪服。《禮記·間傳》:“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5跣(xiǎn):赤足。《禮記·喪問》:“親始死,雞斯(笄煖)徒跣。”季孫衣著舉動如同遭喪,以顯示對昭公出奔的憂戚。6費:季孫食邑,在今山東費縣。7察:審,明。8死且不朽:疑此句當在“而賜之死”句之下。9知伯:荀躒。10子家子:子家羈。11“一慚”二句:謂不能忍受一時之恥,難道願意忍受終生的恥辱嗎?慚:恥。12“在一”二句:謂昭公一言,即可使晉驅逐季孫。13施:延及。14糞除:掃除。宗祧:宗廟。祧:遠祖之廟。15夫人:那人。指季孫。16所:如果。假設連詞。17昭公以河自誓。18掩耳而走:怪昭公所言,示不忍聽。
19“寡君”二句:謂唯恐獲不納魯君之罪,不敢過問魯國之內亂。20怠:休,止息。21歸祭:謂歸魯攝君事。襄公二十六年《傳》載衛獻公之言曰:“苟反,政由寧氏,祭則寡人。”22“君以”句:謂以單車入於季孫之軍。
薛伯穀卒1,同盟2,故書3.
1《經》在荀躒唁公之前,《傳》在其後,為使魯事相接。
2同盟:襄公二十五年同盟於重丘。3故書:《春秋》始書薛伯之名,《傳》解釋其原因。
秋,吳人侵楚,伐夷1,侵潛、六2.楚沈尹戌帥師救潛,吳師還。楚師遷潛於南岡而還3.吳師圍弦4,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帥師救弦,及豫章5,吳師還。始用子胥之謀也6.
1夷:即城父,在今安徽亳州市東南。2潛:楚邑,在今安徽霍邱縣東北三十裏。六:在今安徽霍邱縣南。3南岡:地名,在今安徽霍邱縣北。4弦:楚邑,在今河南息縣南。5豫章:地名,在淮南江北。6子胥:伍員。子胥之謀見上年《傳》。
冬,邾黑肱以濫來奔1.賤而書名,重地故也。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2,而不如其已。以地叛,雖賤,必書地,以名其人,終為不義3,弗可滅已。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4,不為義疚5.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齊豹為衛司寇,守嗣大夫6,作而不義7,其書為‘盜’。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8,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賤而必書9.此二物者10,所以懲肆而去貪也11.若艱難其身12,以險危大人13,而有名章徹14,攻難之士將奔走之15.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16,貪冒之民將置力焉17.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盜’,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18,其善誌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