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寫在“5·12” 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際
山崩地裂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過去一年了,當這場災難成為大自然留給這個世界的一段慘烈的曆史記憶時,我又一次將思緒投向那片舉世矚目的地方——北川。
我曾經到過北川,那是地震發生後不久。朋友說,來綿陽就應去北川看看,體驗一下災區的生活,或許對你創作有好處。在從安縣到北川的公路兩旁,昔日的青山因為地震滑坡已不再鬱鬱蔥蔥,盡管因地震而阻塞的道路已經開通,但是滑坡滾下的巨石還遺留在不少路段。無數的軍人和百姓頭頂烈日在廢墟上緊張地開展著救災工作。
北川,那座聞名世界的縣城已因防疫和安全的原因封城。在彌漫著濃濃消毒藥水味道的空氣裏,我們隻能來到北川縣城入口處的山坡上,在山腰俯瞰那片已無人煙的廢墟。這片山坡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祭奠遇難者的地方。寫有在地震中遇難者名字的黑色或白色的布幡,在風中飄舞,仿佛在為逝者招魂。我看見一條黑布幡上居然寫有大大小小近二十多個人的名字,可見北川人遭受的苦難何等深重。望著山下那座死亡之城,我身旁的遊人臉上露出驚訝神情,或許和我一樣,他們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恐怖的場麵。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打破了沉寂的氛圍,一位老婦在兩個年輕女子陪同下點燃香燭,燒起紙錢,朝著北川縣城放聲慟哭。紙錢化作的塵埃在風中旋轉升騰,向縣城上空悠悠飄去。老人悲痛欲絕,身旁的人怎麼也勸說不住。那哭聲也讓我們心中陣陣難受。朋友指著山下的北川城向我介紹哪裏是聞名全國的唐家山,哪裏是被泥石推動著往前移動很遠又被掩埋的縣教育局……其實,此情此景,已不需更多解說,北川老鄉手中那張北川縣城震前全貌圖所展示的美麗與眼前的滿目瘡痍就已深深銘刻在了我的腦海中。
走進麵目全非的北川中學,我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震撼。凶猛的地震,瞬間就把這座原本安寧而充滿活力的校園變成了一片沉寂的瓦礫。望著廢墟前的花圈和斷燭殘香,我的心沉重至極。幾個年輕人默默立於廢墟前暗自流淚。他們告訴我,北川中學是他們的母校,他們曾經在這裏學習生活過。一年前,這所學校讓他們圓了大學之夢,但沒想到轉瞬間熟悉的弟弟妹妹竟陰陽相隔。
我被年輕人的情緒所感染,為他們的情義而感慨:在這場大難麵前,我們很多原本失去的良知本性又失而複得,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生活就是這樣,它常常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改變人們的道德情感!
一根折斷的水泥柱斷麵上,不知是誰放了一朵紅色絹花。花雖不大,但在灰色的廢墟上卻十分醒目。眾多悼念死難者的花圈已被風雨吹打得零落不堪,而這朵小花卻依然鮮豔。這殘垣斷壁間的小花不由讓我生出聯想:廢墟下掩埋著的那些孩子們,似幼芽破土,新蕾綻放。正值花季,然而無情的天災卻讓他們太早地離開了這個本該讓他們充滿幻想、浪漫和期盼的世界。這朵沒有生命的絹花或許就是他們不願凋謝的生命象征吧!
這就是震後不久我所見到北川,一個讓人潸然淚下、悲痛不已的北川!
家園被毀,親人罹難,留給生者的是不盡的眼淚和悲傷!但是,活著的人卻不能永遠沉浸在悲痛之中。在災區,除了傷痛,我也感受到了堅強。
我不會忘記這樣一幅畫麵:一位災區小姑娘為災民演唱著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小姑娘腳下是地震廢墟,身旁是剛從驚恐中安靜下來的災民。沒有舞台,沒有燈光,更沒有恢宏的樂隊。然而小女孩的歌聲卻深深感動了我:“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一首聽過多年的歌在災區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突然讓人感到了一種貼切的新意,讓人在心底生出一種振奮與昂揚。就像1998年那場特大洪水襲來時,那位軍人家屬唱起《真的好想你》一樣,讓人為之動容,為之淌淚。而今天這首《隱形的翅膀》,更讓我體會到一種非同尋常的感覺,那就是讓在突如其來的苦難中幾乎絕望的人們重新有了堅定的自信和頑強的力量。
我曾經到過綿陽長虹集團培訓中心,這裏駐紮著臨時搬來的北川中學的師生。我看到,運動場上孩子們在自由地活動,災難的陰影不能說完全消失,但臉上綻放的笑意卻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們正變得堅強。在一間簡陋的房屋中,幸免於難的老師們正擠在一起緊張地忙碌著。我在這裏遇見了因在地震中果斷指揮,班上學生無一遇難而被鳳凰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采訪過的唐高平老師。他還是像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的那樣普通尋常,眉宇間還透出幽默的神情。唐老師告訴我,他和其他老師都在為學校招生而奔忙。地震發生後,學校不少老師遇難,新老師還沒到崗,大家都隻有一個頂倆地開展工作。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現在隻有好好幹,才對得起死去的人們,才對得起八方的支援。不多的話語,體現出了一種災區人特有的精神。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呢?我一時找不到準確的話語來概括。
但是,現在我有了答案,不久前,溫家寶總理給都江堰市新建紫東街小學板房校區的孩子們寫了一封親筆信,總理深情地對孩子們說: “你們簽名贈給我的畫集《美麗的花朵》收到了,非常感謝。當我看到你們精心創作的作品時,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不是一般的畫作,是你們在那場悲壯的抗震救災中親身經曆的真實寫照。你們敢於麵對災難,充滿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你們在廢墟中站立起來,挺起不屈的脊梁;你們把痛苦和大愛深深埋在心裏,化作前進的力量……”“把痛苦和大愛深深埋在心裏,化作前進的力量。”這不就是災區人的精神嗎?
“上蒼撕裂了大地,把痛苦撒在了人間,但我們中華民族那種凝聚不散的力量,那種如春天裏陽光般的愛,讓我們溫暖、甜蜜、心生無盡的感動……我們的校園沒有了,溫總理說要建一座全國一流的新校園。他說隻要有我們在,北川中學就不會垮,他叫我們‘昂起倔強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向著美好的未來,前進!’…… ” 這是我摘自北川中學唐高平老師博客上的一段文字,文如其人,樸實無華,但字裏行間洋溢著黨和國家的溫暖、民族的大義,更飽含著災區人民誠摯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