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轉靈童(2 / 3)

嫣兒又如法炮製,再拮取一朵,送入武攸暨手中,恭敬道:“請駙馬爺賞玩。”心道:“太平公主這位駙馬爺倒是不錯,一派熟男大叔範兒,瞧著真舒服。”

湖岸邊站了四個錦衣少年,瞧得驚奇,一位穿湖藍錦袍的少年說道:“靈嫣小師父,給我也摘一朵來!”

嫣兒回眸一望,四位十五六歲的少年,皆是眉清目秀,器宇不凡,望之就知出身貴族,不是皇子,便是貴戚。

那少年口氣中一副命令口吻,她聽著不太舒坦,便不怎麼搭理,提足一躍,向湖心飛去。

眾人齊聲驚呼,但見她足尖在湖麵一點,飛身而起,淩空踩葉,落在一片如圓盤的荷葉上,那荷葉翠綠,亭亭而立,隻微微一顫。

嫣兒盈盈落下,盤膝坐在葉心,左手豎立胸前,口中喃喃背起佛經,嗓音柔嫩清脆,聞之令人四肢百骸無不舒坦。

太平公主笑意妍妍,向無塵師太道:“師太,看來您女兒果然名不虛傳,卻不知這本事是天賦,還是後天哪裏學來的?”

無塵師太道:“公主恕罪,靈嫣現在與貧尼隻是師徒相稱。小徒天賦異秉,耳目聰明,身輕如燕,遠勝於常人,皆是天生所有。”

“哦——”,太平公主緩緩點頭,望向湖中荷葉上的小女童,但見她身穿粉衫,容顏秀美,坐在荷葉之上,口中念誦著深奧至極的經文,直如觀音菩薩座下的仙童。

太平公主轉首向武攸暨道:“王爺,這女童真是可愛,如果教她到陛下麵前湊湊趣,想來陛下一定龍顏大悅。”

武攸暨笑道:“不錯,陛下這幾年喜歡佛法,這女童又是佛陀轉世,陛下見了她這等異能,一定很高興。”

嫣兒在湖心輕聲念誦經文,於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的對話,卻也聽得清清楚楚,心知目的達成。

太平公主擺開宴席,就在臨湖的驚鸞殿宴請今日蒞臨觀看的皇親國戚,眾人憑欄眺望,盡皆稱奇。

下午申時,太平公主才傳下令來,叫嫣兒上岸休息。

那四名錦衣少年用過午膳,就出了驚鸞殿,坐在湖邊亭中飲茶,眺望湖心,聽嫣兒念誦佛經。聽聞公主傳令,先前著湖藍錦袍的少年就出聲招呼道:“靈嫣小師父,請到亭中一敘。”

嫣兒飛身上岸,早知四人在亭中小聲議論,猜疑自己的“異能”真假。心中忖度這四名少年都出身不凡,自己既來之則安之,跟唐朝的皇族子弟能聊聊天喝喝茶,也挺好。

嫣兒緩緩步入亭中,襝衽行禮,在下首坐下。那湖藍錦袍少年就吩咐下人道:“快去備上好的素食,給靈嫣小師父送來!”

一旁著紫袍的圓臉少年便是一笑,輕咳一聲道:“武兄,你且坐下,讓我來給靈嫣小師父介紹一番。”說著拱手道:“靈嫣小師父,在下姓薛名崇簡,太平公主便是在下母親。”

嫣兒見他極為和氣,微笑點點頭。聽他自稱是太平公主的兒子,又是姓薛,那就是薛紹的兒子了,這個她在各種有關太平公主的電視劇裏看過,今日這位駙馬好像不是他爸,可能是太平公主的第二個駙馬了。

薛崇簡指著那位湖藍錦袍的少年道:“這位是高陽郡王,姓武名崇訓。”武崇訓向嫣兒微微一笑道:“家父梁王武三思。”口吻得意,神情甚是意氣奮發。嫣兒聽他有個封號,還是個什麼王,看他年紀,約莫能比武延秀大三歲,既然是武三思的兒子,可能是武延秀的哥哥或堂兄吧?肯定也是武則天的侄孫之類。鑒於他的身份,本該巴結巴結,但瞧他春風得意的模樣,開口就炫父,活在現代,必定是個啃老坑爹的主兒,就消了這念頭。

薛崇簡指著左首濃眉細眼,頗為謹慎少言的少年說道:“這位是楚王,姓李名隆基。”

嫣兒躬身為禮,隻聽著他姓李,封號是個王,那肯定是李唐宗室正主的子弟了。沒有薛崇簡和氣活潑,沒有武崇訓神采飛揚,她心中一歎,自古帝王家不好混,瞧這小子就是一名心理被壓抑的青少年。

李隆基抬眼打量嫣兒,和嫣兒眼神一撞,竟微露尷尬,找話道:“靈嫣小師父輕功絕倫,佛法精深,隆基十分欽佩。”

嫣兒輕輕一笑,正要回句客氣話,忽然注意到他自稱隆基,隆基,李隆基,這個名字很好聽,很耳熟,好像以前聽說過……她一下子意識到有重大發現,但怎麼都想不起來,不由心焦如焚,凝眉在腦海中苦苦搜索,李隆基!李隆基!李隆基!

啊哈!她陡然躍起,叫道:“李隆基!你叫李隆基!唐……”最後“明皇”兩個字,在興奮激動中被殘存的理智拉住,生生咬住了舌尖,沒叫出口。

天哪!唐明皇!

唐朝最有名的皇帝,在她心裏,第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沒能穿到貞觀年間讓她很是懊惱,此刻居然碰上了唐明皇!

初中曆史課本上,關於唐朝,主要講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她看到過李隆基的名字,但顯然印象不深。

上初一的時候跟老爸看過《長恨歌》的話劇,講的就是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印象是深了,但話劇裏頭人人都叫他皇上,也沒人敢直呼其名啊!此刻於千鈞一發之際記起“李隆基”三個字,她不得不慶幸腦子夠用,不然都不知道遇到了未來天子!

嫣兒激動得過頭,以至於起身盯視著李隆基,像看到了寶貝!

幾秒的衝動之後,她隨即發覺自己失態,瞧著薛崇簡和武崇訓驚愕的臉,連忙盈盈坐下,輕咳一聲,向李隆基道:“實在對不住,我很小的時候……認識一位哥哥,他也是叫李龍基,不知道……楚王您的名諱,可是龍虎的龍,基業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