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0年,聖曆三年,東都洛陽太平公主府。
正殿會客廳內,太平公主與駙馬武攸暨高坐堂上。西側上首是一名姿容出眾的女尼,旁邊一位十二歲的女童,作俗家打扮,下首有三位年老女尼陪同。東側坐著數十位皇親貴族,最下首的四名貴族少年不過十五六歲的模樣。
太平公主方額廣頤,體態豐腴,她驚訝地笑對西側上首的女尼說道:“無塵師太,這麼說,靈嫣小師父其實是您的女兒了?”
那女尼點點頭,一開口說話,語音清婉,竟是一口長安帝都的口音,“貧尼不幸,第一任丈夫原是位秀才,迎親當日,從馬上摔下死去,貧尼想,原是貧尼無福,嫁不得讀書人,於是改嫁了一名屠夫,誰知成婚前一日,他宰豬的時候,不知為何驚了豬,一柄殺豬刀捅入了他的肚子。貧尼被鄰裏議論,說貧尼克夫,一時附近村鎮無人敢再提親,一日,遇上個行走江湖的遊方郎中,到貧尼家中討水喝,貧尼與他……與他一見傾心,便隨他去了,誰知不過半月,他也暴病死去。貧尼從此絕了俗念,皈依了佛門,隻是一月之後,發現有了靈嫣,隻好生下她來,教她一同皈依我佛。”
東側一眾皇親貴戚盡皆唏噓,將目光投往她身邊的女童身上,見那女童眉目如畫,玉雪可愛,雖隻十一二歲,卻已有出塵脫俗、光豔動天下的姿容。
隻可惜,洛陽城皆傳她竟是佛陀轉世。
太平公主打量靈嫣一番,問道:“敢問無塵師父,何以知曉靈嫣便是普吉佛陀的九世轉世真身哪?”
無塵師太又道:“貧尼當時隨郎中丈夫遊方,走到甘肅地界,他暴病死去,貧尼無人依靠,找了一處尼姑庵剃發安身,靈嫣生下來的時候,天邊彩霞七日不退,十月天氣,彩蝶團團飛舞,鶯雀旋繞屋頂三日不散,是以師父們都說她生具異相,必然不凡。上個月,貧尼帶靈嫣來東都洛陽,到白雲庵棲身,一清師太都說她是普吉佛陀的九轉真身,貧尼也是十分惶恐。”
下首那名年紀最長的女尼微微斂身,顯然便是一清師太,她接口道:“公主殿下,無塵師太到白雲庵來參詳佛法,帶了靈嫣,靈嫣小師父佛法精深,不但能背誦數十部經典佛經,更是生具異能,飛葉落花,荷葉坐禪,一個月來,早已轟動東都洛陽全城,此等異事,本庵上百年來,從所未見,幾位師太驚異,尋思道,傳聞六百年前的普吉師父有此修為,因此大膽揣測,莫不是普吉師父的九世轉身……”
太平公主怡然大笑,說道:“六百年前?那不是漢朝時候的佛陀了?”向駙馬爺武攸暨一笑道:“那就請靈嫣小師父表演一下,讓我們也開開眼界。”
太平公主對這個粉妝玉琢的小姑娘會背多少部佛經並不感興趣,問也不問,隻是不信她能荷葉坐禪,又是怎麼個飛葉落花呢?笑意中竟有幾分揶揄,顯是認為幾名女尼在說大話,博取關注。
武攸暨笑道:“既然如此,就請眾位移步後花園吧。”
那位靈嫣小師父起身,微微合十行禮,隨同太平公主一行往後花園去。
她正是嫣兒。
因為武則天登基後,改唐為周,長居洛陽,因此,四個月前嫣兒隨母妃離開突厥,奔波三月,抵達了東都洛陽。
母妃長孫慧貞扮作女尼,她扮作靈童,到白雲庵投靠一清師太。一清師太是白雲庵的住持,嫣兒覺得她跟母妃的關係不一般,似乎是舊相識。
這一個月來,嫣兒在白雲庵的荷葉上坐禪,引來洛陽城達官顯貴紛紛觀看,聲名大噪,終於傳到太平公主耳中,今日應太平公主之邀,到她府上做客。嫣兒知道,就是為她表演。
嫣兒本意和母妃夜潛皇宮,神不知鬼不覺暗殺武則天,但母妃說武則天晚年疑忌眾人,為防兵變,日夜派有大量侍衛戍守,且皇宮極大,路徑不熟,夜裏行刺太過危險。
武則天年老之後,思慕長生,蓄養了不少和尚道士為她煉丹,因此扮作尼姑,假稱嫣兒是九轉靈童,必能博取武則天的興趣,得她召見,到時候突然襲擊,以她們母女倆的武功,出其不備,必能得手。
嫣兒想自己在古代經驗不足,母妃說的也有道理,便同意了。
其實她心中矛盾,不知行刺能否成功。若是成了,後世的史書是不是就改寫了?那麼也沒什麼,她能篡改一點曆史,倒也是件很刺激的事。若是不成——她覺得這個可能性當然更大些,但隻要能逃得性命,了卻母妃心願,那也就夠了。
今日見了太平公主,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主,長相嗎?她覺得沒她好看,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的她。不過舉手投足,的確高貴威嚴,氣勢迫人,不知道武則天是什麼模樣?
一行人眾步入花園,太平公主富甲天下,家中花園百頃,一口碧湖在豔陽下波光瀲灩,柳條柔拂,荷葉田田。
眾人行至湖邊柳樹下,在一座涼亭坐定,太平公主向嫣兒招招手,說道:“靈嫣小師父,請吧。”
嫣兒雙手合十稱是,心中暗道:“氣派真大,輕慢的樣子看來是不信老娘的武功!”
她微微含笑,走到湖邊,右手伸出,手指微曲,一股勁力發出,樹巔柳葉紛紛落下,她撚起一片,射往湖中,隻見一朵蓮花在層層蓮葉上迎風搖曳,突然花朵離莖,飛了出去,剛飛出兩米遠,一片柳葉又至,在蓮花下輕輕一撥,那朵蓮花便轉了個彎,向岸上飛來,落入嫣兒手中。
嫣兒雙手捧著,送到太平公主麵前,說道:“請公主殿下賞玩!”
太平公主目瞪口呆,望著手中粉粉白白的蓮花,一時驚詫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