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陳天尺劇作的舞台設計(3 / 3)

其次,舞台設計靈活多樣。作者不但創造性地使用了“舞台旋轉”進行布景轉換,還吸收了當時舞台演出的幕布設計。在第十一出、第十八出、第十九出、第二十一出、第二十二出、第二十三出、第二十四出、第二十六出、第二十七出、第二十八出、第二十九出、第三十出中都明確用到幕。在場景不多,或兩個場景多次切換中,作者選用了幕啟、幕閉來表現。

再次,作者善於利用舞台布景烘托劇情。在他的劇作中,戶外風景、病房、臥房出現最多。劇作中風景類設計提示主要設置在故事情節具有轉折性的地方。如《病玉緣傳奇》中的六次單幅戶外風景,第一次在第三出《毒媒》中的“墓地背景”,另外三次為《途唱》、《抵淮》、《哭墓》中的“野景”設置,剩下兩次為《重逢》和《見嶽》中的“江邊風景”。《毒媒》、《抵淮》、《重逢》等出設計,都是對主人公的命運有重大影響的場次。作者善於利戶外風景表現劇中人物所處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氣氛。如《抵淮》一出一開始便設置“台上布野景,河流屈曲,野樹蕭疏”。這個景物設計一方麵是劇情發展本身的自然景色,另一方麵又烘托出邱麗玉的內心世界。邱麗玉經過千辛萬苦,跋涉千山萬水終於帶病到達心上人所在的淮南,心中是百感交集:被爹娘拋棄,被病院主管百般折磨,一路顛簸感受人情冷暖以及對心上人的期待等心情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再如第十五出《途唱》,一開始便是“台上布野景,末短衣背囊上,旦衣衫襤褸後隨介”,同樣地,劇作家通過這種自然之景的設置來烘托主人公一路顛簸的淒苦心境,與接下來父女倆唱詞的內容不謀而合。

複次,陳天尺劇本中臥房病榻的設置繼承了中國傳統戲曲運用“一桌兩椅”來表現公堂、廳堂等室內布局,運用屏風來表示庭院、花園、寺廟等建築的舞台布局,但比前人又有所發展,更為豐富而具有寫實性特征。在劇本中,多處出現“台上結彩燃燈介”、“台上排列幾案,張燈設席”(第九出)、“台上飾小庭,庭花散置無序”(第十三出)等,從這些舞台設置中不難看出陳天尺舞台的寫實性。這是劇作家本人對傳統舞台布局的豐富和發展。另外,第十四出《引逃》和第十六出《抵淮》中,出現為黃海客鬼魂的上下場而設的兩次“台上作大磷火”,也表現了作者注重舞台背景效果的理念。

陳天尺的劇作精致的舞台設計提示的出現,與作者人生經曆及當時的舞台演出實際密切相關。陳天尺富有才情,精通音律,清末光緒年間曾旅居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對當時上海、廣州、武漢、福州等地的舞台演出相當熟悉:“自簧皮投於時好,而俚鄙無文之曲,委瑣不韻之聲,亭毒於歌台舞榭間。所謂西昆雅奏,已視若太古須眉,白雪陽春,居然絕響,引商刻羽,未足賞心。世變所趨!即卑無高論如劇本者,亦有江河日下之歎矣!”《病玉緣傳奇》即是作者1906年於上海開始創作,1913年於家鄉福州“續譜成編”。其《孟諧傳奇》題詞中雲:“故事翻新資膾炙,羽音變徵多淒切。且呼僮持去譜絲簧,聲聲徹。”從中可知作者的創作音律諧和,適合舞台演出。

清末宣統年間,上海從西方引進新式的旋轉舞台。鬱慕俠在《上海鱗爪》一書的《南市新舞台》文中提到:“清朝宣統初年,老伶工夏月珊、夏月潤、潘月樵、馮子和與滬南紳士等,在十六鋪南裏馬路發起開明公司,建築可以旋轉的新式舞台,取名‘新舞台’。台係橢圓式,一切裝置純從歐化。(中略)海上戲館由舊式茶園改築新式舞台,要算南市新舞台為最早,有新式舞台,然後有像真背景和魔術機關。今各舞台盛行的機關背景,也算新舞台為最先發明。”新舞台出現營業頗佳時,陳天尺正在上海,其劇作中舞台旋轉、像真背景、煙火效果的使用,即是當時新舞台影響下的產物。

相對於傳統戲曲來說,陳天尺劇本中的這些舞台設置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寫實性追求,是對傳統戲曲虛擬性的顛覆與挑戰。張發穎在他的《中國戲班史》中提到過,他說:“著名導演、燈光專家、建築設計家卑爾格得(Ben Geddes)也說過:‘這些年歐美演劇對布景非常講究,不過有時於演員頗有損處,並且由於過於講究,時感困難……那知看了梅君演戲,才知道中國劇原來就根本不用布景,這實在是意想不到的,並且實在是藝術組織最高的地方。’”陳天尺劇本中這些顯性舞台的設置相對傳統的劇本文學和戲曲演出形式來說本身可能就是一個獨創,是作者本人對戲曲舞台布置的探索與創新。左鵬軍的《晚清民國傳奇雜劇史稿》認為陳天尺劇作“都使用了場幕布景與旋轉舞台,而且運用得相當自如、相當恰切,效果比較理想”,“在晚清民國傳奇雜劇作家中,把場幕布景和旋轉舞台的運用發展到了完善的程度,他的戲曲作品代表了晚清民國傳奇雜劇運用場幕布景藝術和旋轉舞台的最高水平”。從前麵本人的論述可知,陳天尺劇作中的舞台旋轉雖然有比較好的效果,但並非重點設置在劇情緊張或劇本高潮的地方,對於劇情的推動影響不大。

通過對陳天尺劇作舞台設計提示的簡要分析,我們可知陳天尺的劇作舞台提示豐富,形式多樣,為劇本的舞台實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的創作中滲透了深刻的舞台設計理念,這些設計理念是後人研究那個時段戲曲舞台表演情況最直接的史料。全麵而細致地考察陳天尺的舞台設計,對於我們研究清末民初的戲曲舞台有著很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