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陳天尺劇作的舞台設計(2 / 3)

其次,在陳天尺的劇作中除了每出的開始和結束出現了“幕啟”和“幕閉”之外,在每一出的劇中也有出現“幕啟”與“幕閉”。這一類情況的出現,筆者經過考察分析,大致有三種情況。一、設置在一些無法在舞台上展現的情景以及考慮到情節需要完整銜接的地方。例如在第十一出《露疾》中,作者利用“台上下幕”、“台上開幕”把麗玉母親檢查邱麗玉是否過渡的一些不便在觀眾麵前演出的情節隱到幕後。二、在場景不多,或兩個場景多次切換中,作者選用了幕啟、幕閉來表現。如第十八出《求醫》中,有四次“幕啟”、“幕閉”。幕閉,台上布置陳家酒店及其他場景;幕啟,台上布置麗玉病房景象。通過幕啟、幕閉,展現求醫與診病的過程,也把陳家人心急求醫與麗玉受折磨真切地表現出來。在此出一開始,陳綺上場,先是一段唱曲【踏莎行】,表達了麗玉小姐來到他家這段時間以來,他自己內心複雜的情感:“我這數日之間,忽喜忽驚,忽痛忽樂,忽恨忽憂,弄得如癡如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如今怎麼樣方好呢?”接著就是他的賓白:“閑話少說,我且進去瞧瞧小姐的病狀如何,再行計議罷!”劇作家在此設計了陳綺“虛下”的動作,然後通過“幕啟”向觀眾展現出下一個舞台場景。先前這段陳綺唱曲以及個人獨白的時間就是幕布後麵設置下一個情節場景的時間,如此便省略了演出中舞台布置的時間,更隱去了人物下場、上場這些和劇情本身無關的動作準備。這一個場景,麗玉小姐是病體臥床,倘若沒有使用舞台幕布,那麼在現實的舞台表演中勢必要將舞台道具的布置,以及麗玉小姐臥床姿態成型之前那一係列上場、上床、臥床等這些和劇情無關的動作展現在觀眾麵前,如此的話舞台整體演出效果就會顯得粗糙,所以說,陳天尺在劇中通過這樣設置幕布,使得舞台演出更加精致,更加完美。三、幕布的運用還有考慮故事情節的完整性。這一點《病玉緣傳奇》中《求醫》一出表現得最突出。第一次幕啟幕閉之後,劇作家沒有直接再設置“幕啟”,而是在中間設置了一段陳綺與其父親的對話以及胡醫士的上場,緊接著才是“幕啟”展現給觀眾帶病臥床的麗玉小姐,經診斷後“幕複閉”;之後又設置一段陳綺賓白以及另外一名醫生的上場,之後“幕啟”,診斷之後“幕複閉”;再後穿插一段陳綺唱曲和賓白指出麗玉小姐在求醫無效的情況下決意不再服藥,隨後重新“幕啟”,在二人交談之後最終“幕閉”。陳綺及家人為麗玉求醫的情節,通過“幕啟”和“幕閉”分隔開來,每個小場景既獨立又聯係,通過人物對話以及賓白等將劇情的前後情節完美地銜接起來。

縱觀陳天尺劇作中的舞台設計,不難發現普通布景、旋轉舞台布景以及幕布的使用是他劇本創作舞台設計中出現最多也是最成功之處。這三者有著相似之處也有著不同之處,通過它們的不同之處可見陳天尺舞台設計的細致以及精妙之處。在最初研讀劇本的時候,筆者注意到在“舞台旋轉”和舞台幕布的運用存在著相似性,引起本人的疑問:既然都是場景的變換,為什麼不在除了標誌著每一出開始和結束的幕布使用的地方外,將舞台旋轉的地方用幕布來代替?反過來,運用舞台幕布的地方為什麼不用舞台旋轉來代替?筆者試著將劇本中“舞台旋轉”以及使用舞台幕布的地方用另外一個來替代,結果發現很不合理。“舞台旋轉”的運用出現在前後兩個場景相似的情況下,例如第二十出《卻婚》舞台旋轉之前是“台上飾酒肆”,旋轉之後是“台上飾客廳”;第二十二出《驚蟒》中的舞台旋轉,在旋轉之前是“台上飾臥房”,旋轉之後是“小套”;再如《孟諧傳奇》中《搏虎》一劇,舞台旋轉之前是“台上布野色,懸崖晚照,平野疏林,景象蕭瑟”,旋轉之後是“台上布危崖峭壁,叢樹陰森”。不難發現,陳天尺在設置舞台旋轉時也注意到了旋轉前後舞台場景的設置,舞台旋轉前後場景的相似性一來可以充分利用舞台布景,二來節省了演出過程中重複布相似場景的時間。由此來看,在創作中,他的舞台設計並非隨意而設,任意引進新式舞台形式,而是在考慮到運用新式舞台的同時,要節省舞台資源的運用,節省戲曲舞台演出的時間,注重舞台演出的整體效果。而幕布使用的功效大都是隱去了一些無法在觀眾麵前展現的場景,或者是舞台前後場景幾乎不變,而僅僅為了通過幕布設置來穿插對話或賓白來銜接劇情的地方(如《病玉緣傳奇》第十八出)。

第三節 舞台設計的特征

通過對陳天尺劇本舞台設計提示的全麵考察,我們發現陳天尺的舞台設計提示有著多方麵的特點,是作者舞台實踐理念的體現。

首先,場景簡潔凝練是陳天尺劇作空間安排的重要特點。《孟諧傳奇》中《牽牛》一個場景:齊王宮殿,《搏虎》二個場景:野外秋景、危崖峭壁,《攘雞》二個場景:梁上君家、主人公家,《食鵝》三個場景:途中、田戴家、吃鵝,《烹魚》一個場景:子產官署,《獲禽》二個場景:王良居處、圍場,舞台空間安排十分緊湊。《病玉緣傳奇》每出最多也不超過四個場景,地點的一致性便於舞台二度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