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答,生問師答,生問生答;二是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創設情境,
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和困惑,從而讓學生去探究;三是利用課題內
容或已發現的規律、性質或法則作為創設情境的載體,通過學生的猜
想,激起學生的懸念;四是教師提出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引起
學生思考;五是故布疑陣,引發學生爭議,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發現
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④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會問。“過程比結果重要,方
法比知識更重要”,因此教師必須要教給學生問的方法。學生往往在提
出數學問題偏離主題,提不到關鍵處和點子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
沒有掌握提出數學問題的方法。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比較重視教給學生如
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啟發和引導:
A.針對課題進行提出問題的訓練;B.依托“主題圖”提出問題的185
訓練;C.在動手操作中提出問題的訓練;D.社會實踐提出問題的訓
練;E.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出問題訓練;F.在問題解決後再進行問題
的訓練。
2.4 探索出了培養和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聽、讀、說、寫、問”
能力的途徑:四個“導”、四個“結合”、六個措施、提問“四步曲”
(1)四個“導”:①激趣引導:教師激發學生數學“聽、讀、說、
寫、問”的興趣,將學習任務轉向能得到學生既有經驗的支持(被學生
理解)的問題或活動目標。②示範指導:是以教師的規範化示範來引
導學生掌握數學“聽、讀、說、寫、問”能力的方法。示範引導的本質
就是使學生規範化的過程。③訓練輔導:教師在課內外對學生進行數學
“聽、讀、說、寫、問”專題訓練時進行輔導,輔導的目的就是讓學生
達到規範。④矯正評導:教師在數學“聽、讀、說、寫、問”中對學生
一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的優劣、得失進行評價指正,目的是發揚成績,改正錯誤,增添措施。
(2)實現四個“結合”:
①自學與互學相結合;②要求與提高相結合;③課內與課外相結
合;④競賽與獎勵相結合。
(3)達到五個落實:
①時間落實;②內容落實;③輔導落實;④活動落實;⑤評價落
實。
(4)提問四步曲:一觀察,二思考,三提問,四解答。
(5)實施六個措施:
①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②以人為本,重點關注後進生;
③加強對學生“聽、讀、說、寫、問”方法的指導;
④召開家長會和進行家訪,提高家長素質;
⑤改革教學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⑥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經常督促、榜樣示範。
2.5 探索出了農村小學生數學“聽、讀、說、寫、問”能力評價原
則
(1)雙基、潛能與心理品質、思想道德評價相統一的原則;
(2)學的評價與教的評價相統一的原則;
(3)終結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統一的原則;
(4)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統一的原則。
2.6 加強家長的培訓,提高家長認識,實現家、校共育,齊抓共管
(1)召開家長培訓會。我們每學期都對家長進行學生數學學習
“聽、讀、說、寫、問”目標、方法的培訓,提升家長教育理念,讓家
長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並能長期堅持對孩子的教育和指
導。
(2)教師勤家訪,家長到校了解子女情況。
(3)家長督促、輔導。
186
3 課題研究的效果
3.1 學生方麵
3.1.1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明顯增強
實驗班學生的麵貌有了很大改觀,學生學習氣氛濃厚,學習興趣高
漲,自信心明顯增強,落後生減少。
3.1.2 學生學習能力加強
(1)在“聽”“讀”方麵:學生學會了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
的發言,並養成了在同學發言時能目視同學,非常專注地傾聽同學的發
言;學會了如何在聽中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養成了讀數學
課外書的好習慣;在課堂上讀課本大多能準確抓住關鍵字詞,學會了在
讀中思考。
(2)在“說”方麵:學生養成了課堂上說的好習慣,有禮貌地舉
手,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掌握了如何運用數學語言來完整表達教師
或同學的質疑的技巧。
(3)在“寫”的方麵: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作業書寫工整美187
觀;高年級的同學學會了如何寫數學日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
很好的鍛煉;學生能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用日記的形式向老師表
達,教師能及時了解情況給予幫助。
(4)在“問”的方麵:學生能在課內外向教師、同學請教自己不會
的題目,並能在課堂上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數學有關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
學問題,問題意識增強了。
3.1.3 促進學生在語文、科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形成良好的學
風、班風、校風
3.1.4 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通過“聽、說、讀、寫、問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獲得了親身
體驗,逐步形成了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
度。調查發現,100%的學生認為在這兩年的學習中,自己就像個小發明
家一樣,對數學活動產生了積極情感,有了主動探索、創新的欲望。
一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3.2 教師方麵
(1)教師教學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效果好,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
校連續三年獲市目標考核一等獎。
(2)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觀念更新。教師由文化課的管理
者、評判者、解惑者變為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
(3)與學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真誠溝通、關係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的科研意識增強,能力提高,樹立了終身學習的觀念。課
題組參研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經驗論文達20篇,其中獲國家、省、市論
文評獎的就達到11篇。
(5)形成教師論文集一本、《學生數學日記》一本、《數學提問》
教材一本、《農村小學生家長培養孩子數學學習能力培訓料彙編》一
本。
188
趣味語文教學法
(德陽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課題承擔單位:德陽市第五中學
主研人員:龔如君
1 課題的界定
“趣味語文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有趣的材料,
通過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科學的教學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減189
輕學生負擔、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自主學習而使語文學習有趣、簡單、
高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趣味語文教學法”的核心是有趣。教師采用的所有教學措施、運
用的所有教學手段都要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服務,要讓學生對語文
本身感到有趣,以熱愛之情學習語文。趣味語文教學法是整體的教學行
為,而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技術。從教法的角度講,它包括激趣、減
負、博學、自主四方麵的內容。激趣是基礎,減負是關鍵,博學是保
障,自主是歸宿。
二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2 研究成果
2.1 理論認識
“趣味語文教法”是在學校、社會、學生普遍重數、理、化、外而
輕視語文,語文教學整體上重應試而輕素質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主要
解決語文教學長期高耗低效的問題,目的是讓語文教學有趣、簡單、高
效,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2.1.1 對“趣味語文教學法”內涵的認識
“趣味語文教學法”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有趣的材料,通
過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科學的教學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減輕
學生負擔、指導學生廣泛學習、自主學習而使語文學習有趣、輕鬆、高
效的教學方法。簡言之,就是讓語文的教與學均輕鬆、有趣、高效的方
法。
2.1.2 形成了關於“趣味語文教學法”的基本觀點
(1)語文學習可以做到輕鬆、有趣、高效;
(2)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再提高語文成績;
(3)教師應將功夫下在課堂外,學生應將功夫下在課堂內;
(4)語文教學應堅持“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則;
(5)語文教學應該整體提高,快速推進;
(6)先學後教;
(7)師生應共同成長;
(8)學法重於知識、學習重於考試、未來重於現在;
(9)多學、少練、少考試;
(10)每學一課都有用,每天都有進步。
2.2 操作性成果
興趣的培養一般要經過有趣、樂趣和誌趣三個階段。我們培養學生
的興趣也應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
190
2.2.1 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有趣的
(1)通過有趣的語文材料,使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有趣的。
通過二十年來的努力,筆者搜集了近70萬字的與語文有關的趣味
故事與材料,編成了《趣味語文》一書,還編寫了《學生常用典故詞
典》,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能讓學生產生興趣。
筆者在高一一開始讓學生先選五本自己感興趣的書來讀,或讀一些
自己感興趣的書,並注意將他們的興趣擴展到整個語文學習上。
(2)讓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體會到樂趣。
我們的教學按“情景激趣”“探索生趣”“總結固趣”的程序進
行,讓學生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體會到語文學習是有趣的。
“情景激趣”是指在教學開頭,引入奇異、新穎的故事,引入與作
者或寫作背景相關的新奇的故事,引入與課文有關的典故,或通過了
解作家或作品的重要地位,讓學生產生想學好這篇課文的想法,樂於學
習。
“探索生趣”是指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充分理解語文本身的
韻味,從而獲得語文學習的樂趣。
“總結固趣”是指在每篇課文教學的最後階段,通過總結本課應掌191
握的內容和自己的收獲體會,讓學生從感知“語文是有用”的角度去鞏
固語文學習的興趣。
(3)讓學生在趣味語文活動中產生興趣。
筆者堅持開展“語文之夜”趣味活動。即利用每周一節的晚自習,
讓學生自主安排與語文有關的活動。如話劇表演、成語接龍、語文知識
搶答、推薦評議圖書等。
(4)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感受成功而產生興趣。
首先應讓學生獲得好的分數;其次是讓學生在參加作文競賽、發表
作文、參與課堂學習、參加語文活動中,隨時獲取語文學習的成功感。
(5)通過競爭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讓他們自己與自己較勁,同學之間相互競爭,班與班競爭,與往屆
同學競爭等。競爭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2.2.2 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可以做到輕鬆的
(1)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
①減輕作業負擔。將作業分為直接作業和間接作業(如課外閱讀、
課外活動、觀察體驗、文學創作等)兩部分,多布置間接作業,少布置
直接作業。
②減少考試負擔。未進行月考前,隻進行半期、期末和文言單元考
試。
③化繁為簡。將未掌握的內容分散到每一節課中,每一天掌握一
點;聽說讀寫能力中,以讀為突破口,以讀促寫,以讀促知識積累,以
讀促語文素養的提高;作文隻要求學生在某一小點上有所進步就可以
了,積小成而大成。
④通過培養學生的速度意識來減輕學生的負擔。從高一開始就培養
學生的快速閱讀、快速書寫、快速寫作等能力。
(2)減輕精神負擔。
①讓學生想學語文;
②讓學生能夠學懂語文;
③讓學生感知語文學習有用;
④讓學生達成語文學習的預期目標。
2.2.3 讓學生感知博學是產生趣味的保障
事實證明,相當多的同學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是由於閱讀量太小,
應通過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滿足學生博學的心理需求,滿足學生對未知
生活多樣化的生活體驗,從而對語文產生興趣。要求學生在高中三年要
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其方法有:
(1)開展課堂擴展閱讀。即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每周
抽一節或兩節課固定為課外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
閱讀。
(2)讓學生利用課外零星時間持久閱讀。每天讓語文程度好的同學
讀10分鍾以上、語文程度一般的同學讀20—30分鍾的課外書。
192
2.2.4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鞏固語文學習的趣味
(1)先學後導。學新課文之前,讓學生獨立閱讀,讓他們將自己能
學懂的先學懂,不太懂的勾畫出來,將課後作業先獨立做完。不懂之處
先自己鑽研,再問同學,再查工具書,最後才向老師請教。
(2)不越俎代庖。學生能學懂的,教師不講;學生能批改的作業,
教師不批改;學生能訂正的作業,教師不訂正。
(3)參與語文教學過程,甚至走上講台上課。
①參與備課,讓學生懂得如何搜集資料,如何深入探討,如何設法
引起聽者注意,如何突破難點和重點等。
②參與評價作文。讓學生互改互評、自改自評。
③走上講台。高三第六冊的課文基本由學生講授。每篇課文用一個
多月的時間由多個同學準備,講課也由多個同學分別承擔,每個同學講
10分鍾左右。
(4)給學生留下足夠多的自主學習空間。
①老師出外學習無論耽擱多久,從不找老師代課,讓學生上自習;
②所有的自習都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一般不講課或考試;
③每節課給學生留下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讓他們自由思考、自由
探討。
(5)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①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不用自己的觀點約束學生,尊重他們對課
文的獨立見解、對事物的獨特看法、對作文的創新表達等。
②讓學生有獨立選擇的自由。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
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在複習時
自主選擇需要複習的內容等。
③給學生留下成長的空間。教師要學會等待與忍耐,等待學生的成
長,等待學生的覺悟,忍耐學生做得不如意。
二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3 研究效果
本課題主要解決了語文教學長期高耗低效的問題,在教學中取得了
明顯效果。
首先,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所教曆屆學生自學能力強,高考語文成
績突出,優生麵廣,平均分高;在大學學習潛力大,有在大學發表長篇
小說者,有成為校刊主編、副主編者,更有表示終身熱愛語文,並運用
語文讓自己獲得成功者。
其次,促進了教師的發展。1994年被評為特級教師,2004年被評為
全國模範教師,2006年被評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08年獲得
國家特殊津貼。
再次,產生了一定影響。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於漪老師認為“趣味語
文教學法”涉及了教法的根本;全國中語會秘書長、人教社中語編室主
任顧之川先生認為趣味語文教學法“著眼於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提出了獨特的語文教學理念,總結出‘激趣’‘減負’‘博學’‘自
主’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興趣和熱
情,使語文教學變得輕鬆有趣,簡單高效,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
局麵,彰顯了語文的無窮魅力,有效地提高了的語文教學的效率”。
四川師範大學劉永康教授認為“趣味語文教學法”特別符合新課改的精
神,將語文教學簡單化,變高耗低效為低耗高效,更關鍵是體現了以人
為本的精神,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挑戰。他建議四川中語會在師範高校
課堂中宣傳推廣,並擬在課改係列叢書中介紹。四川省教育學會秘書長
紀大海先生認為“趣味語文教學法”立意高遠,理念先進,進入了文化
層麵和藝術層麵,體現了老師的高素質;他還認為該教學法具有很強操
作性,有明顯的教學效果,可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國推廣;他還在省
級教師培訓的專題報告中予以介紹。
2010年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表基金會評為全國“十一五”教育優秀
科研成果一等獎,專著《趣味語文教學法》獲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三等
獎。
全國中語會會刊、全國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在“名師工作
194
室”專欄介紹了“趣味語文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及在教學過程中的運
用。
《趣味語文教學法》一書於2007年5月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德陽教育》在2006年—2008年共分7期登載了《語文教學的境界》
《輕負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前提》《博學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基礎》《自主
是學習的最後歸宿》《給學生以學習的自由》《拓展語文學習的目的》
等“趣味語文教學法”的係列文章。
《趣味語文教學法》一文在《語文教學研究》2007第10期上發表。
2008年2月5日,《語文學習報》以《趣味語文趣味教》為題發表了
對筆者的長篇采訪,其中介紹了“趣味語文教學法”的基本觀點與基本
做法。
二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教育策略研究
(德陽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課題承擔單位: 什邡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什邡市回瀾鎮中心小學
主研人員:陽義明 劉龍光 李洪文 唐瑾瑜
楊萬娟 閔國華
1 農村智障兒童的教育、發展現狀
智障兒童進入普通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其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
問題。一方麵,任課教師因材施教後,因智障兒童變化甚微而對其失去
信心,智障兒童隨班就讀變成“隨班混讀”,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另一方麵,任課教師易忽視這部分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老師教得
苦,孩子學得累,最終導致隨班孩子過早地離開了學校。
有的智障孩子的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他們對孩子缺少必要的康
複訓練與行為矯正。滯留家裏的智障孩子其獨立生活能力、智力發展程
度等均大大低於同齡孩子,他們時常會因家人監護不力而受傷,甚至造
成嚴重的後果。
2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研究成果
在幾年的隨班就讀個別教育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提高
196
智障兒童的整體素質,使其能掌握基本知識、自理日常生活、從事簡單
勞動、適應社會環境,逐步實現智障兒童回歸主流,是開展智障兒童隨
班就讀教育活動的目的所在。在實現這一教育目的的實踐過程中,我們
必須堅持做到“三到位”,即:領導重視,特教師資配備到位;建立特
教檔案,特教管理到位;因勢利導,個別教學到位。
基於以上認識,在幾年的實踐探索中,我們建立了農村小學智障兒
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支持保障係統;確定了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
個別教育目標,找到了農村小學智障兒童個別教育的實施策略,形成了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評價體係。
2.1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支持保障係統
二等獎
2.2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目標
2.2.1 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總目標
讓智障兒童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較強的生
活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走向正常社會。
2.2.2 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階段目標
在教育總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根據智障兒童個體的實際情況,確
立適合的階段個別教育目標,促使智障兒童矯正不良行為,發展智
力,逐漸回歸正常。例如我們根據我校隨班就讀智障兒童小宣的現狀
特征,為他製訂出小學低、中、高三個學段的個別教育能力目標、情
感目標。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表1 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階段目標
學段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低段
1.
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2.
與同學的關係融洽;
3.
訓練注意力,發展記憶力。
1.
不打人不罵人,對人友好;
2.
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完成作
業;
3.
能和同學一起勞動、一起參與
校內外活動。
中段
1.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能與他人友
好相處;
2.
提高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
3.
發展其繪畫能力;
4.
培養服務意識,有為他人、為集
體服務的能力。
1.
講究衛生,著裝整潔,不亂扔
垃圾;
2.
愛護公物,關心集體;
3.
聽從他人教導,知錯能改,不
說謊話,
高段
1.
提高社交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
關係;
2.
提高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
3.
進一步發展繪畫能力;
4.
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1.
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公共秩
序;
2.
遇到挫折與失敗不灰心、不氣
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
3.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以上個別教育目標為彈性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將根據目
標完成情況作調整,或降低要求,或提高要求。
2.3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實施策略
在隨班就讀教育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重點放在教育教學的內容、
組織形式及實施策略上。為適應學生個別發展需要,我們調整課程設
置——增加康複活動課;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內容的深、淺、
多、少;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調整學習進度的快、慢;針對學生
某一方麵的顯著缺陷或發展優勢,削弱或強化某一門課。具體做好以下
幾方麵工作。
2.3.1 製定個別教育的教學計劃
個別教學計劃是指針對個別學生生理、心理、個性發展及學習狀況
等特點,專為他們製訂適合個人學習與發展需要、缺陷補償以及發揮個
人潛能的教學計劃。個別教學計劃含長期(學期)目標和短期(單元和
198
課時)目標。
2.3.2 確定個別教育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智障兒童的學習需要,結合普通教材學習內
容,通過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實踐性學習內容,使智障兒童始終處於積
極的學習狀態中。
總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做到:①低起點,小步子;②重知
識,少內容;③多循環,新花樣;④學技能,多實踐。
2.3.3 設計個別教育的特色教案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智障兒童學習需要,設計出能使智障兒
童始終處於積極學習狀態的特色係列教案。案例如下:
表2 《醜小鴨》一課教學設計案例(部分)
普通生隨班生
教學
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
文;
2.
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
要正確認識自己。
1.
讀通課文
,
理解課文大意,
能較有感情地讀好部分語句;
2.
學習醜小鴨不怕挫折與打擊
的精神。
教學
過程
一、複習導入
1.
認讀生詞;2.
講述課文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
(一)感知醜小鴨的形象
1.
觀察圖畫,說說醜小鴨的樣子;
2.
學生讀文勾句;
3.
彙報交流,朗讀句子。
三、深化情感
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在學習上、生活
上有困難的人,你打算怎樣幫助他
們?
請小謝跟讀“欺負”一詞,並
用“欺負”說一句話,老師鼓
勵。
請小謝說說醜小鴨的樣子。
小謝和夥伴共同勾畫,老師巡
視
請小謝和夥伴齊讀課文
鼓勵小謝向醜小鴨學習。
作業
設計
課後選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在同學的幫助下閱讀其中一篇
二等獎
教學中,智障兒童小謝的觀察、表達、閱讀、理解、朗讀、合作能
力都得到鍛煉與提高,老師的教學設計也極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與
自信心。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2.3.4 選擇適當的個別教學方法
人的各感官對接受事物具有互補性,隨班就讀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
發揮其優勢。選擇方法:一是多提問,強化其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
力;二是多動手實踐,培養其動手能力;三是利用電教媒體及直觀教
具,培養其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發揮智障學
生的潛能,從而達到或接近正常兒童認識水平,逐步實現回歸社會之目
的。
2.3.5 開展有效的個別教育輔導
(1)整體教育中的個別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一是在教學程序上從開始到結束,都給智障孩子充
分參與的機會;二是在課堂提問時,將備課時設計好的問題按難易程度
對正常學生與智障學生分別提問;三是在課堂訓練中,基本題要求全班
學生做,容易題可讓智障孩子做;四是在教學方法上做到講解與形象示
範相結合、語言表達與態勢表情相結合、解釋啟發與主體獲得成功相結
合。
(2)整體教育中的助學小夥伴教育。
助學夥伴以小組的形式出現,一般選配2—4人,分別在智障兒童學
習和行動上給予幫助。選配的助學夥伴必須是品學兼優、有熱情、有耐
心的正常兒童。助學夥伴的任務是:①在行動上給予幫助;②在學習上
給予幫助;③協助教師對智障兒童進行缺陷補償。教師對助學小夥伴還
要進行不間斷的培訓與指導。
(3)整體教育中的心理輔導教育。
開展隨班就讀教育,必須重視隨讀學生的心理健康,適時開展心理
輔導。具體做法:①教師要注重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保護,鼓勵他們
上課多發言。②定期做心理障礙疏導工作。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團體輔
導及心理素質的訓練,對個別心理存在嚴重偏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③創設和諧的集體氛圍,溫暖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田。學校與班級可以
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④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通過家訪、家校
聯係卡、特殊孩子教育手冊,幫助家長采用科學適度的教育方法促進孩
200 子的轉化與成長。
2.4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評價體係
2.4.1 隨班就讀智障兒童評價
隨班就讀學生的評價從思想品德、文化知識、缺陷補償、適應能力
四個方麵進行。評估考核形式包括口頭、書麵、操作等,考核內容分
類、分段、分期出示給學生,讓隨讀生在無心理障礙的氣氛中接受考
核。輕度智障學生參加普通班的測試,以40分為合格線;中、重度智殘
學生,由任課教師根據個別教學計劃出卷測試。同時,要評價隨讀生的
學習習慣、態度、情趣等非智力因素,以便掌握隨讀生的最佳發展狀
態。此評價由班主任、任課教師會同家長根據平時的觀察作出鑒定,以
有利於智障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提高為原則。
2.4.2 隨班就讀任課教師評價
隨班就讀任課教師工作評價包含“個別教育計劃、課堂教學、作業
指導與訓練、學習與培訓、教育管理”五個方麵內容,隨班教師的輔導
態度、輔導過程、輔導記錄、輔導結果及家長反饋都是評價的依據。
通過三個階段研究,我們還形成以下成果:《隨班就讀課堂教學評
價方案》《智障兒童隨班就讀語文教學目標》《智障兒童隨班就讀數
201
學教學目標》《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品德、能力目標》《特殊孩子教育手
冊》《智障兒童隨班就讀教育個案集》。
3 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研究的效果
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別教育活動,讓教育不再有“被遺忘的角
落”,讓這些“殘缺的花朵”也照樣開放得美麗鮮豔,照樣享受著生活
的陽光和雨露。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的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個
別教育活動迎來了收獲的秋天。
3.1 降低了教育成本,實現“四贏”
(1)國家:節省修建特殊學校、特教師資培養、特教學生生活補貼
等開支;
二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2)特校:緩解了師資不足、場地、設置等緊張的辦學壓力;
(3)家庭:既省錢又省心;
(4)普校:實現教育融合,促進了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的“一體
化”,正常兒童也在與殘疾兒童的交往中學會關心、幫助、寬容、謙
讓。
3.2 促進和諧家庭、和諧社區的建設
殘疾孩子的入學減輕了殘疾兒童家長的負擔,圍繞殘疾兒童的撫
養、教育、成長問題而產生家庭矛盾、鄰裏糾紛日益減少,家庭走向和
諧,社區走向和諧。教育回訪顯示,96.3%的智障學生家長對學校隨班就
讀教育工作表示滿意。
3.3 學生個體迅速發展
(1)學生的心理逐漸康複;
(2)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3)部分孩子的潛能逐漸顯現。
3.4 豐富了校園文化,促進師生發展
3.5 隨班教師從事特教工作的能力增強
202
寄宿小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德陽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課題承擔單位: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
主研人員: 李傳春 楊 莉 唐盛花 汪 利
張紅瑛
“5·12”汶川大地震襲來時,由於還是午休時間,學校宿舍和教學
樓上分散著1700多個孩子,突如其來的危險檢閱著這所新興的寄宿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