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

表1 課程體係

學課時程

合計

法規與職

業素養

服裝設計

與製圖

裁剪

機械維護

與管理

縫紉

服裝設計

與欣賞

衛生

保健

360

20

80

90

20

120

20

10

表2 課程技能教學目標

課程技能學習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

法規與

職業素養

1.

知道我國現行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

《綿竹市民事糾紛處理實施意見》等相關內容;

2.

知道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相關內

容,知道“八榮八恥”相關內容;

3.

懂得如何在法規的保護下工作、學習和生活,

懂得怎樣做才能贏得同事、企業老板、顧客的尊

重和信任等;

4.

懂得就業、創業的相關常識。

1.

理論解讀;

2.

案例學習;

3.

交流心得、

體會。

衛生

保健

1.

女性衛生保健;

2.

懂得縫紉職業衛生保健常識。

縫紉

1.

熟練操作縫紉機械

懂得縫紉機械的常見故障

原因及其排障方法,懂得維護縫紉機械的一般方

法;

2.

能熟練掌握22種縫紉方法及其相關流程;

3.

熟悉縫製過程中的相關環節;

4.

能獨立完成整件服裝的縫製。

1.

理論與實踐

相結合;

2.

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由

會到精,由慢

到快。

3.

教師析疑解

難、導向把

關。

4.

反思提高。

裁剪

1.

能正確識別各種布料正反麵,直、橫、斜布;

2.

理解和掌握國際通用的裁剪符號、單位等;

3.

根據需要正確繪製服裝圖案

能裁剪數十種款

式;

4.

能裁減一般服裝的各部件,進而裁剪整套服

裝。

一等獎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2)用“目標導向”和“行動學習法”開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轉

移工作。

培訓中,學校首先向學員介紹學習的目的、意義,當前縫紉行業的

發展方向,學習的相關要求等,使學員對學習的全過程有清晰的了解。

其次,根據縫紉技術的操作要領,實行“總—分—總”的策略,由淺入

深,由易到難,由會到精進行培訓。如學院學習縫紉方法時可按“縫紉

機器操作→ 空針練習→線路練習→各種縫法練習→小製作(袖套、掛圍

等)練習→縫製口袋練習→半成品練習→整件練習”的順序來教學。教

師邊進行理論講解,邊示範操作,學員模仿練習,教師個別輔導,學員

互幫互學,教師導向把關;同時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輔助教學。

(3)編寫出了適合女性學員培訓學習的實用教材。

我校培訓的學員大多是農村女性,大多數人的文化水平在初中文化

水平以下。市麵上的教材理論性高,偏重科學闡釋,對她們來說較為深

奧,加之縫紉培訓側重羽絨裁剪培訓,因此,這就迫切需要一種實用易

學的縫紉培訓教材。

2007年12月,學校編寫出了淺顯易懂、切合農民實際的《培訓農民

服裝縫紉、裁剪技術實用教材》,針對本地區羽絨服裝裁剪行業發達的

特點,該書又對羽絨服的裁剪、縫紉技術作了重點介紹和解說。同時,

還編寫出《農民工法製輔導講稿》《農民工職業素養輔導講稿》,為有

效地開展培訓活動提供了較為全麵和充實的培訓內容。

(4)采用“彈性式學製”。

學校根據農民工學習縫紉、裁剪技術的接受能力和農村工作特點,

探索出適合農民工學習縫紉、裁剪技術的時間和每天的作息時間。在安

排培訓時間上避開農忙時節,將培訓周期定為10周,每周培訓6天;每天

作息時間為: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上、下午均為3節課,

每節課為50分鍾。對離校較遠的學員或外地學員,可以增加中午時間學

習;對個別學習較為吃力的學員,可延長下午學習時間。對學員采用隨

到隨學、學會為止的學習方式。

2.2.3 探索出成校培訓轉移農民工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職能。

在培訓轉移工作中,我校與我鎮黨委政府、服裝生產企業、縣農業

局、縣婦聯、縣工商局、縣教育局、縣勞動社會保障局密切配合,積極

做好我鎮剩餘勞動力的培訓轉移工作。

3 產生的主要效果和社會影響

3.1

促進了當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尤其農村女性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農民尤其女性農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

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一等獎

圖1 綿竹市玉泉鎮培訓轉圖2 截至2007

年底某成校利用縫

移全鎮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對比紉培訓轉移剩餘勞動力與全鎮農村剩

(單位:人)餘勞動力對比

(注:數據來源於玉泉鎮勞動就業服務中心)

2006~2009

德陽市教育教學成果集

學校通過縫紉培訓推動女性農民就業,讓她們從田間走到了車間,

從鄉村走向了城市,讓她們真正得到了有效轉移。2005年—2007年,我

鎮培訓轉移全鎮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分別為2000多人、4000多人、6000

人。其中,通過縫紉培訓轉移的女性剩餘勞動力占我鎮女性剩餘勞動力

的85%。

通過開展縫紉、裁剪技能、職業素養和衛生保健培訓,女性農民不

僅獲得了縫紉、裁剪工藝知識和技能,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職業素養,增

強了法律法規和衛生保健意識,提高了綜合素質。

楚峰羽絨製衣公司董事長唐運平先生說:“現在的縫紉女工的素質

較前幾年有很大的提高,不僅服裝生產工藝水平受到商家好評,而且職

工還主動關心企業的發展。這是前幾年從未有過的現象。”

3.2 我鎮服裝企業發展迅速,農民增收致富,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空

前高漲

通過幾年的培訓轉移工作,學校實現了以“圍繞產業搞培訓,搞好

培訓促產業,搞好產業促增收”的培訓轉移策略目標。服裝企業不斷發

展壯大,農民的收入逐年攀升。僅2007年我鎮服裝生產企業和服裝生產

加工私營個體收入就達8000多萬元,全鎮人均增收4000多元,較2006年

全鎮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和個體戶收入增加15%,較2005年全鎮服裝生產加

工企業和個體戶收入增加30%,是1997年的10倍。2007年,綿竹市農民人

圖3 玉泉鎮1997年、2006圖4 2007年玉泉鎮農民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