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桑塔格的著作
一、中文部分
1.中文譯著
(美)蘇珊?桑塔格《論攝影》,艾紅華、毛建雄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
(美)蘇珊?桑塔格《我等之輩》,王予霞譯,台北縣新店市:台灣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美)蘇珊?桑塔格《火山戀人》,李國林、伍一莎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
(美)蘇珊?桑塔格《在美國》,廖七一、李小均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
(美)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
(美)蘇珊?桑塔格《反對闡釋》,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
(美)蘇珊?桑塔格《重點所在》,陶潔、黃燦然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美)蘇珊?桑塔格《恩主》,姚君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年。
(美)蘇珊?桑塔格《中國旅行計劃:蘇珊?桑塔格短篇小說選》,申慧輝等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美)蘇珊?桑塔格《沉默的美學:蘇珊?桑塔格論文選》,黃梅等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
(美)蘇珊?桑塔格《關於他人的痛苦》,黃燦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
(美)蘇珊?桑塔格《在土星的標誌下》,姚君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
2.其它
高宏譯《一個戰時的審美主義者:〈紐約書評〉論文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美)蘇珊?桑塔格《自助旅行》,王秋海譯,載《外國文學》2005年第1期。二、英文部分
1.專著及文學作品
Sontag, Susan. The Benefactor.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Inc., 1963.
Sontag, Susan. 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82.
Sontag, Susan. Death Kit.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67.
Sontag, Susan. Styles of Radical Will. London: Martin Secker & Warburg Limited, 1969.
Sontag, Susan. Under the Sign of Saturn.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80.
Sontag, Susan. On Photography. London: Penguin Books,1979.
Sontag, Susan. Illness as Metaphor.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78.
Sontag, Susan. I, etcetera.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78.
Sontag, Susan. A Susan Sontag Reader. Introduction by Elezabeth Hardwick.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82.
Sontag, Susan. “Pilgrimage” in New Yorker, December 21, 1987.
Sontag, Susan. AIDS and Its Metaphor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89.
Sontag, Susan. The Volcano Lover.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92.
Sontag, Susan. The Way We Live Now. London: Jonathan Cape, 1991.
Sontag, Susan. Alice in Bed.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93.
Sontag, Susan. In America.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2000.
Sontag, Susan. Where the Stress Fall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1.
Sontag, Susan.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2003.
2.序言等
Women. Photographs by Eibovitz, Annie, Essay by Sontag,Susan.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1999.
Italy: One Hundred Years of Photography. Texts by Colombo,Cesare and Sontag,Susan. 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lications, Inc., 1988.
Refusenik! Israels Soldiers of Conscience. Compiled and edited by Kidron,Peretz, Foreword by Susan Sontag, London & New York: Zed Books Ltd., 2004.
Tsypkin,Leonid. Summer in Baden-Baden. Introduction by Susan Sontag.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1.
Barthes, Roland. A Barthes Reader.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Sontag,Susan. New York: Hill & Wang, 1982.
3.論文等
Sontag, Susan. “On Alice in Bed”in Common Knowledge, Vol.2, No.1, Spring, 1992.
Sontag, Susan etc. “The Literary Impact of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Revolution” in Partisan Review, Vol. Lix, No.4. 1992.
Sontag, Susan. “Waiting for Godot in Sarajevo”in Preforming Arts Journal, Vol.16,No.47,1994.
Sontag, Susan. “The Wisdom Project” in The New Republic, March 19, 2001.
Sontag, Susan. “Where the Stress Falls” in The New Yorker, Vol.77, No.16, June 18, 2001.
Sontag, Susan. “The Talk of the Town” in The New Yorker, Vol.77, No.28, September 24, 2001.
Sontag, Susan. “Loving Dostoyevsky” in The New Yorker, Vol.77, No.29, October 1, 2001.
Sontag, Susan. “How grief turned into humbug” in New Statesman, Sep.16, 2002.
Sontag, Susan. “Looking at War”in The New Yorker, Vol.78, No.38, December 9, 2002.
Sontag, Susan. “A Double Destiny” in London Review of Books , Sep.25, 2003.第二部分:采訪
一、中文部分貝嶺、楊小濱《重新思考新的世界製度——蘇珊?桑塔格訪談紀要》,載《天涯》1998年第5期。
陳耀成、黃燦然編譯《反對後現代主義及其他——蘇珊?桑塔格訪談錄》,載《南方周末》2005年1月6日。
(南非)納丁?戈迪默、(美)蘇珊?桑塔格《關於作家職責的對談》,姚君偉譯,載《外國作家訪談錄》2006年第3期。二、英文部分
Brothers, Caroline. “Educating the Heart: Caroline Brothers Interviews Susan Sontag on War, Memory, Art and Humanity” in Meanjin, January, 3, 2004.
Jackson, Kevin. “Interview: Susan Sontag”Zin The Independent (London, England), September, 8, 2003.
Marranca, Bonnie and Dasgupta, Gautam. “Art and Consciousness” in Performing Art Journal, 27.2, 2005.
Movius, Geoffrey. “An Inteview with Susan Sontag” in Boston Review, June, 1975.
Poague, Leland, ed. Conversations with Susan Sontag.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i, 1995.
Vorlicky, Robert, ed. “Tony Kushner in Conversation: On Arts and Politics” in Trangulations, The Un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8. 第三部分:關於桑塔格的研究介紹
一、中文部分1.專著
王予霞《蘇珊?桑塔格縱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博士、碩士論文
王秋海《反對闡釋——桑塔格形式主義詩學研究》,首都師範大學,2004年。(博士論文)
那彩霞《感受的政治文化學》,遼寧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李霞《桑塔格形式美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3.論文及其它
陳曉峰《論〈恩主〉的後現代主義特征》,載《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崔衛平《蘇珊的敵人》,載《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1月10日。
董婭莉《以攝影的眼光看世界——桑塔格攝影觀散論》,載《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顧錚《“照片就是我們”:蘇珊?桑塔格的奮鬥與悲哀》,載《社會觀察》2005年第3期。
韓笑《觀看自我之鏡——評〈疾病的隱喻〉》,載《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誌》2006年第2期。
胡朗《這就是桑塔格》,載《世界知識》2005年第4期。
黃燦然《蘇珊?桑塔格與中國知識分子》,載《讀書》2005年第4期。
黃文達《“新感受力”的當下意義》,載《學術月刊》2005年第9期。
康慨《隱喻是另一種傳染病》,載《新聞周刊》2004年9月6日。
康慨《她隻是她自己》,《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1月10日。
李丹《還原和去蔽:回到疾病本身》,載《社會觀察》2004年第12期。
李建波《直麵人生的陰影——蘇珊?桑塔格和她的小說〈死亡之匣〉》,載《名家名作評論》2006年第5期。
李小均《漂泊的心靈失落的個人——評蘇珊?桑塔格的小說〈在美國〉》,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廖七一《曆史重構與藝術的烏托邦——〈在美國〉主題探微》,載《外國文學》2003年第5期。
劉繼明《公共知識分子:告別還是開始?》,載《天涯》2005年第2期。
潘小鬆《讀蘇珊?桑塔格》,載《博覽群書》2004年第8期。
申慧輝《從一間屋子到一張床》,載《讀書》2002年第9期。
宋德發《那個最智慧的女人去了》,載《世界文化》2005年第3期。
蘇七七《預言的號角》,載《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3期。
蘇煒《“我希望看到中國知識分子對世界的影響”》,載《南方周末》2005年1月7日。
汪楚雄《令人敬佩的桑塔格及其身體力行的知識分子標準》,載《世界文化》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