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6
構建國防校園文化 重塑師生精神家園
四川省東汽八一中學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令整個漢旺小鎮陷入
絕境,慘象目不忍睹。東汽中學的教學樓在地震中轟然垮塌,14位教師
和235名學生永遠地長眠在了他們熱愛的校園裏,師生遇難率為25.13%,
258
是“5·12”大地震重災區師生遇難率最高的學校之一。災後,東汽中學
板房校區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大家紛紛為學校捐款捐物,誌願者和
支教教師也前來援助。
2009年8月1日,一所由海軍援建、占地100畝的新學校矗立在了德陽
市嘉陵江橋頭,為了永記學校的曆史和海軍援建的恩情,重建後的學校
更名為“四川省東汽八一中學”。
在重建過程中,學校與海軍工程大學建立了友好關係。如何有效利
用這種資源,把軍隊、軍隊院校特色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是擺在我
們麵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此我們構思:能不能在國防教育思想指導下,從學校的實際出
發,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獨特、穩定而優質的校園,打造出具有國防
價值觀念、思想、風格、作風和行為準則的師生隊伍,從而形成以校園
為主要活動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物質環境、價值觀念和心理傾
向等為主要特征的特色校園文化,重塑師生精神家園。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在嚐試國防特色校園文化的構建時,主要有六
點做法。
一、構建國防特色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指通過對所在校園環境的設計、布置以及在此
過程中的相關要求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硬
件”,也是校園文化的表層。構建國防特色校園物質文化,就是要對學
生生活學習的校園、教室和寢室進行布置和美化,讓國防知識、軍隊文
化充滿學生生活學習的每一個角落,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受到
熏陶,激發和觸動學生的心靈。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努
力使學校的牆壁也會說話。這就要求我們改變那種有環境而無環境文化
的狀況,賦予校園環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識,增強環境育人的功能。
1.校園
在我們的校園裏,有海軍戰士的塑像;圖書樓前有一小海,海上有
軍艦,艦上有救生圈;校園裏關於軍人勵誌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學校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廣播室專門開辟有軍事知識欄目,學校社團活動專門設有射擊場地和預
備軍人訓練營。學生在飯後或課間活動時無意的瀏覽,可以無形中培養
他們對海軍的感情,形成潛移默化的效果。我校的圍牆浮雕係列不但充
滿了積極昂揚的精神,還同時運用了現代浮雕藝術的技巧,學校師生員工
時常去瀏覽,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更深刻地感受到軍民魚水深情。
2.教室
教室後麵的黑板報每期必有軍事知識介紹,內容每周一換;教室兩
側的牆上是軍人勵誌的標語;教室前方黑板一側是“準軍人比拚欄”。
教室的桌椅必須擺放成一條線,書籍等學習用具必須擺放整齊,室內必
須保持清潔、整齊。這不但給學生們營造了一個整潔舒心的學習環境,
形成團結緊張的學習氣氛,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大家在完成這些
設計和布置的過程中齊心協力,共同設計安排標語的內容和教室內物品
的擺放,發揮了為班級作貢獻的熱情。
3.寢室
寢室裏的物品擺放必須整齊劃一,床單要鋪平,被蓋要疊出棱角,
床下的鞋子擺放要成一條線,洗臉的毛巾要晾成一條線,麵盆、腳盆擺
放成一條線,各種學習用品擺放也必須整齊。校園是學生活動和敞開胸
懷的地方,教室是他們學習和磨煉意誌的地方,寢室是他們放鬆心靈的
空間,雖然是三點一線,但有了軍營生活的色彩點綴,使學習生活以簡
單卻不枯燥、緊張而有序的節奏進行著。
二、構建國防特色校園製度文化
完善特色校園的各種組織,民主選舉班幹部,實行準軍銜製。製定
切實可行的軍規(班規)。建立國防教育講評製度,每天定時總結。每
月召開一次會議,總結上階段工作,研究布置下階段國防教育的具體內
容,形成計劃,並落實專人負責,使國防教育走上製度化、規範化的軌
260 道。通過國防特色的製度文化建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意
誌,還對加強班級團結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構建國防特色校園行為文化
學生是校園文化主體中最大的群體。我們要求學生外學軍人的站
立、行走、蹲坐、言行等形體風貌,內學軍人的嚴謹作風、嚴明紀律、
頑強意誌、健康向上、團結合作等優良品質,切實將軍人的品質融入學
生的心靈,轉化為學生的自主行動,讓我們的學生都擁有一顆愛心。日
常生活中實施軍事化管理,集會、做操、就餐都整隊入場,鍛煉和提高
學生集體意識和紀律觀念,讓學生在群體活動中體驗集體生活、體驗困
難挫折、體驗成功喜悅。
校園裏,學生們井然有序地學習、活動;教室裏,沒有大聲喧鬧的
現象;走廊裏,沒有追逐奔跑的情景;到實驗室上課、參加課外活動,
隊伍整齊,精神抖擻……同學們有時會覺得累,也會感受到苦,但是他
們有著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製力。有了這種精神和毅力,我們的校風
校貌將會有更大的改變。
四、開發國防特色校園文化課程資源
學校積極開發軍事課程資源,努力形成國防教育特色的校園課程文
化。
1.結合《綱要》編寫教材
我們以《綱要》為指導,結合實際,編寫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國防教
材讀本,諸如《人民軍隊》、《國防常識》、《常規武器知識》、《軍
事隊列》、《操槍和瞄靶》、《國防科技》、《戰地救護》、《單兵戰
術》等。
2.切實上好國防常識課
每周一節的國防常識課,充分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保障、有實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效。也許男生對軍事方麵的知識有一種天然的興趣,平時的國防課程他
們上得津津有味,同時還通過雜誌、網絡等媒體了解國內最新的國防信
息,並互相交流。女生在這方麵就相對被動些。但是,由於我們的學生
很多都經曆了“5·12”的磨難,共同感受了人民解放軍在危難時刻的大
無畏精神,解放軍的形象從模糊到清晰,從遙遠到相近。於是,他們對
這些看起來枯燥的知識也產生了感情,也意識到了學習國防知識的重要
性,自覺地學習。
3.全麵加強學科滲透
依據學校按年級分學期編排出的國防教育要點,挖掘各科教材中有
關國防教育的素材,認真加強國防教育在學科中的滲透,把國防教育與
學生書本和生活聯係起來。關於這一點,我們作了不少嚐試,同時博采
眾長,積極借鑒其他學校和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實踐。以曆史學科為
例,首先,我們以中外近代史為契機,幫助學生樹立國際戰略觀。二戰
之後,歐美各國相繼出台的“星球大戰計劃”、“尤裏卡計劃”、“歐
洲防禦計劃”等,其目的都在於改變世界格局,為其牟利。當我們以宏
觀和曆史的眼光來看這些問題時,思路自然開闊,也自然明白國防與戰
略是緊密相聯的。作為新時期的中國青年,更應該具備這些常識,才不
會盲目自信或悲觀。其次,以中華民族抗爭史為教材,使學生堅定民族
自信心。從宋明時期的倭寇入侵到近代的八國聯軍的侵略,都是在中華
兒女的浴血奮戰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它顯示了中華民族維護自
己尊嚴的不屈不撓精神和潛在的巨大能量,我們應該在新的國際形勢中
以嶄新的姿態去麵對。第三,通過生動的曆史典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
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從《蘇武牧羊》、“馬革裹屍”到戚繼光抗倭等
故事中,培養對祖國深厚的感情,體驗個人同國家的關係,培養個人對
祖國的義務和責任感。用這種方式上課,學生既掌握了知識、開闊了眼
界,也領會了國防學習的重要性,樹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個人主
義的思想受到挑戰,宏觀思維不斷發展。
262
五、開展國防特色校園文化活動
1.堅持特殊的開學典禮
每學期開學時,學生身著軍裝,奏國歌、奏軍歌,舉行檢閱式,充
分彰顯校園特色,增強全體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共同的目標是集
體團結的標誌,統一的服裝、統一的行動,使學生強烈意識到集體的力
量,同時也意識到自己作為其中一分子的自豪。學校海軍基地班的學生
平時上課時間統一著迷彩服,和正式軍人的要求一樣,集體意識相對較
強。高2012級6班還選出自己的班歌,並結合實際情況改編歌詞,時時激
勵大家,也豐富了學生們的生活。
2.堅持保證每學期一次的軍事訓練
通過訓練,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四會”:會站,站姿美,挺拔有
力,在站中體現一種氣質;會走,從走路中體現一種自信;會蹲,在蹲
中體現一種文明;會坐,在坐中體現一種狀態。以此培養學生獨有的精
神氣質……現代科學認為,身體的狀態和大腦活動有密切聯係。身體263
好,精神狀態好,思維就會活躍,而不是過去所說的“頭腦簡單,四肢
發達”。姿態端正,有利於引起大腦的警覺,提高學習效率。軍事訓練
讓學生在直覺的身體記憶中鍛煉了意誌,養成了積極昂揚的精神。在集
體訓練中,學生向教官學習,同時又可以通過視覺控製互相學習。這不
同於文化知識學習中的相互借鑒,由於姿態是看得見的,好壞一眼即
知,這樣也增強了學生互相學習的意識。
3.堅持定期舉行軍事知識競賽
一學期一次的軍事知識競賽,既能激發學生學習國防知識的興趣,
又能補充一些讀本中沒有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麵。凡是競賽就有對
抗和競爭,軍事知識競賽以直麵對抗的形式出現,他們的反應能力也得
到很好的鍛煉,這樣參與者必須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磨煉了青少年的
意誌。同時競賽永遠伴隨著成功與失敗,它可以使青少年承受挫折與失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敗的能力得到提高。
4.堅持開展一年一次的軍事夏令營
每年暑假,學校要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軍事夏令營,為學生的學習經
曆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軍事夏令營的活動包括參觀國防教育基地、營
房等,觀看解放軍的隊列訓練、軍體拳表演,舉行軍民同樂、師生共慶
的篝火晚會等等。我們已經開展的“湛江之行”夏令營活動取得了滿意
的效果。學生們參觀了海軍陸戰隊的演練,與一艘退役的巡洋艦親密接
觸,同時還了解了坦克的內部結構。他們吃住和海軍一起,執行海軍的
製度;聽了關於“南沙和西沙”的報告,感受了海軍官兵愛國、愛島、
樂守天涯的偉大精神。同時,了解到祖國的邊防狀況,對軍人的責任、
國家的安全有了感性認識。
5.堅持經常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每年重陽節,學生們以捐錢捐物、表演節目等形式,積極參加慰問
軍烈屬、孤寡老人活動。經常性地打掃準軍人一條街,以書畫等形式宣
傳國防知識等。這些活動對學生了解軍人的奉獻精神具有很好作用,使
他們更全麵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義。同時,學校發揮社
團優勢,積極宣傳國防知識,漫畫社以主題漫畫展來進行,而話劇社則
開展軍事題材的話劇表演,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起到了很好的宣傳
教育作用。
六、構建國防特色校園文化評價機製
每個學年要評選出5個優秀預備軍人,其中包括1名遵紀守法的“好
士兵”,1名國防知識掌握得最多的“小博士”,1名軍歌唱得既多又好
的“好歌手”,1名善講國防故事的“故事大王”,l名為軍烈屬服務最
佳的標兵。通過樹榜樣、說榜樣、學榜樣這“三步曲”,使學生學有目
標、行有方向,激發學生關心國防的熱情,堅定熱愛祖國的信念。雅斯
264 貝爾斯說過,教育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一種“喚醒”,即喚醒學生自
我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這些評價形式,我們意在喚醒學生發展的自我
意識,為其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國防知
識學習的熱情,還鍛煉其他方麵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同時,也和目前的新課程改革互相配合、互相促進,為培養全麵發展的
具有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開辟了一條新路。
通過構建國防特色校園文化,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有明顯增強,
在學習中能夠團結互助、共同克服困難,共同進步。我們堅信,英雄的
東汽八一中學沒有爬不過的坡過不去的坎,英雄的東汽八一中學的師生
們一定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
好。
彰顯大愛 放飛希望
——什邡市北京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紀實
什邡市北京小學⊙宣 傑 潘正建 夏術鑫
“5·12”汶川大地震,我校校舍、教學樓及文化設施設備受到嚴重
損毀。震後兩月餘,我校在城南板房和城關其他幾所學校同時複課。
災後重建,我校成為什邡市首批重建學校之一。在各級領導關懷
下,我校成為北京對口援建什邡的三個“北京元素”之一。學校異地重
建後被命名為“什邡市北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