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4(3 / 3)

過關考核,確保人人會正確有效地使用並懂得簡單的維護處理。

(三)運用與效果

目前,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我校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教師備課、上

課、布置評價作業、組織學生閱讀、觀看電視電影、召開家長會等都離

不開了,全校各班各學科使用率達100%。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充分運用,

使我們的課堂增色不少,使我們教育教學活動增效不少,使學生和教師

的視野開闊不少,使家長對“幸福新學校”的感慨不少。家長們由衷地

220 說:“現在的學校真先進,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總之,曆經兩年風雨路的朝陽小學,正以新學校、新起點為契機,

向著創建“快樂學習”、“書香校園”,打造什邡一流學校、一流師

資、一流教學質量的目標邁進。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一步一個

腳印,夯實基礎,實現學校新的飛躍,辦人民滿意的朝陽小學。

附:

燦爛自己 溫暖他人

——六年級五班班級文化建設方案

朝陽小學六年級五班班主任⊙馬順菊

麵向朝陽,心懷感恩。燦爛自己,溫暖他人!這是我們朝陽小學六

年級五班全體同學的共同心聲。在新的學校裏,我們將珍惜現在,努力

前進,在未來的日子裏和全校同學一起,創造朝陽小學新的奇跡!

——七色彩虹中隊

一、班級目標

1.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燦爛自己,溫暖他人”,學會快樂生

活,開心學習;關注同伴,溫暖他人。

2.以爭奪“七彩星”行動為切入點,促進班風建設。

3.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全麵提升學生生命成長;通過正確的

班風導向,促使學生努力成長;爭做一個積極前行、有益他人的健康少

年。

班歌:《我愛六五班

班徽:七色彩

學風:全力以赴,完善自

班級口號:燦爛自己,溫暖他人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二、班級文化創設

(一)以“教室環境布置”為主的物質文化創設

“讓每一處牆壁會說話!”充分利用教室牆壁和四角,為學生營造

生活天地。開辟“學習園地”、“衛生角”、“成長軌跡展示台”等,

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二)以“班級管理”為主的製度文化創設

全體師生共同創建班級製度文化,形成班級公約:

1.儀表整潔,端莊大方,紅領巾佩戴整齊;

2.按時交作業,調整學習狀態,準時認真早讀;

3.認真做操,姿勢正確,精神飽滿,上下樓保持安全、肅靜;

4.主動學習,努力上進,幫助他人;

5.團結友愛,關心他人;

6.熱心公益,積極向上。

公約的遵守,由全班同學提醒、監督,班幹部自主管理。每周五班

會課上由幹部總結彙報,全班評議。

(三)以“燦爛自己、溫暖他人”為主的精神文化創設

1.充分利用各類班級活動,打造班級精神文化。利用班會課,搞

好班隊活動。每月的主題班會活動分別為:“規範禮儀,文明待人”,

“熱愛祖國,弘揚中華美德”,“學會學習,共同提高”,“全麵發

展,爭奪彩虹星”。

2.結合高年級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實際,開展以“閱讀、書寫、

作文”為主要內容的才藝展示區,對學生每周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和評

比,以優秀學生的表率示範作用影響帶動全班的學習,促使形成“你追

我趕,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

3.社會實踐活動。以“溫暖他人”為目標,積極引導學生麵向社

會,麵向他人,麵向家庭,尋找服務崗位,參加公益活動。開設“公益

留言版”,引導學生積極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

什邡市朝陽小學六年級五班中隊

222 2009年9月

加快震後災區學校製度重建

實現教育管理高效運轉

什邡市國人小學⊙賴世瓊 劉永剛

“5·12”汶川大地震後,我市學校大麵積受重創,學校重建迫在眉

睫。最初由一位平凡的母親發起,在她和幾位母親的倡議下,發展到有

國內外數十家單位和愛心人士共同籌集善款;經學校捐建方和全國眾多

愛心人士提議,我校被命名為“國人小學”。

由於我校是災後整合的學校,教師和學生分別來自不同學校,反映出

諸多的不適應。表現在教師之間心理上缺乏溝通,行動上彼此戒備;從其他

學校來的師生對學校管理方式不適應;教師與家長因為互相不認識,在對學

生的管理上不協調;學生與學生之間行為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差距較大。針對

這些情況,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行,我們立足現實,著眼未來,認真挖掘

國人小學前身厚重的曆史積澱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名師和骨幹教師

的引領作用,同時全方位地吸納其他學校有效的管理經驗,利用校際的差異

資源,以多種形式開展各種類型的培訓,促進教師盡快地相互認可、彼此融

合,力爭在短時間內樹立新的國人小學教師和教學質量的優良形象。學校班

223

子多次討論,最後確立辦學思想: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全

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誌“三個麵向”為指導思想,以“感恩愛

心教育”為核心,曆行以德育為首,根植傳統,紮實“雙基”固本,關注情

感態度、和諧發展身心。辦學理念:“讓學生愉快學習、開心活動、快樂成

長”。教師隊伍的建設目標:以“讓每一位教職工都能得到尊重與關懷”,

逐步形成人際關係簡單化、日常工作製度化的做人處世原則,著力構建一支

外雅內秀樂學的教師隊伍。

細觀我校管理,依然是獎懲性的管理,理論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簡

便性是其顯著特征。但獎懲性的管理帶來的是任課教師的急功近利,削弱

並限製了他們專業發展的步伐,任課教師的不積極參與是製約學校各項活

動順利開展的“瓶頸”。一些教師對學校開展活動持不作為態度,認為是

領導沒事找事,目的是不能讓教師閑著,所以隻是出工不出力。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現代教學管理,要求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製度,這是當前我

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我校結合實際,在災後

學校製度重建中作了以下一些嚐試。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萬事強為首,“一切徹底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徹底

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失敗”。因此我們對幹部的要求是:勤奮、踏

實、敬業、堅定、有毅力,不屈不撓;胸懷大誌,進取心強;創新能力

強,心胸開闊、心態平和;誠實誠信、富有激情,有思想、頭腦敏銳靈

活;有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強等。

二、德育為首,紮實管理

充分挖掘校本資源,創新德育工作方法,豐富德育工作內容,提高

師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

1.加強震後德育工作隊伍的理論學習

學校著力倡導教師研究青少年心理學,不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提

高理論水平,提高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

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增強教育的生動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特別

加強了“普法”、“誠信”、“感恩”等係列主題教育,通過舉辦演

講、征文、辯論等活動,把抽象的教育活動形象化。

3.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深入社區開展義務勞動,開展社會調查,著重引導學生學會把理論

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224 每學期初要計劃好活動主題,明確參加對象,提出活動要求,注意搜索

整理資料,及時總結經驗。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挖掘非智力因素

學校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成立心理谘詢室,開設心理健康熱線,

多渠道、經常性疏導和矯正學生中的不健康心理。有關學科結合自身特

點加強滲透,促使教育立體化。

5.實行層級管理

分班級、年級(科室)、學校三個層次落實,前兩個層次實行主任

負責製,根據需要,集中行規養成較差的學生辦班學習。此外,學校加

強“盲點”管理,充實“校園文明勸導員”巡邏隊力量,在校園內進行

不定期、不定時、不定路線的巡邏。

三、加強師資培訓,開展特色培訓

1.加強溝通

225

我校是原“什邡方亭三小”和原“什邡皂角中心校”災後重建整合

的一所學校,教師結構老齡化,人際關係複雜化,開展工作有很大的難

度。針對現狀,學校從多方麵入手,采取組織教師座談、交流和個別談

話相結合的方式,了解教師的思想動態,加強原兩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

溝通,增進了解、彼此信任、通力合作,逐步改善教師之間的關係,逐

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更新觀念,師資培訓列為首要工作

除“走出去”培訓外,梯級培訓是較符合實際的辦法。我們確立以

“校本培訓”為主,“研訓結合”,“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邊

提高”的模式。中老年教師與青年教師、骨幹教師與新進教師“結對

子”,開展以老(中)帶新的傳、幫、帶活動,以及青年教師間的比、

學、趕、幫、超活動,努力把活動落到實處,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準備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了強有力的後備力量。

3.狠抓教師教育

開展特色校本培訓,鼓勵教師在職提高,為學校工作再上台階和自

身素質的提高積蓄力量。“教師教育,我們的事業、孩子的希望”。

與時俱進的新課程理念,新課標和新課程體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全新的

要求和嚴峻的挑戰。它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與之相應的四大教育素

養: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專業精神和專業人格,這就決定了教師不單

具有較高學曆水平,而且需要教師提高研究教材、校本培訓的水平,以

及教師的專業不斷發展,成為一生不斷的學習者。學校堅持以校本培訓

為載體,以教師發展為核心,通過“構建學習型教研組,培養研究型教

師”、“營造書香校園,建設精神家園”活動,引領教師明確專業成長

的方向,規劃好自己的教育人生。

4.加強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中,加強中、青年教師及骨幹教師後備人選的培養,充分

信任,熱情培養,大膽啟用中、青年教師。

5.著力建設“學習—反思”型教師隊伍

如果教師的感性認識和經驗經過提煉上升為理性認識,這將是教

師、學校課改的寶貴財富。學校著力建設學習、反思型的教師隊伍,要

求教師在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後,靜下心來對自己一天的教學工作進行

認真分析和反思。學校專門製定了課堂教學反思集,三言兩語寫下自己

的真實感受,在學習和討論中逐步為大家所接受。

四、強化教學管理,建立評價機製

1.抓住常規,強化管理

搬進永久性的校舍,麵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麵對兩校合並的

226

複雜情形和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學校著力於教師資源的整合利

用。對此,建立健全教師業務檔案,對每位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學業

績,教研、教改論文和出勤等方麵情況如實記載,為正確評價教師和評

優、選模、評職、晉級等提供準確依據。

2.逐步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製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學校先後收集、整理、補充、製定出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等規章製

度,並彙編成冊,力爭教學管理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和係統化。

3.牢牢抓住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新時代的文盲

不僅是不識字的人,還有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教

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做到事半功倍,充分利用課堂這一

教學主渠道,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4.創新常規管理辦法

要求教案編寫體現課改要求,班級建立學習討論小組,課堂教學注227

意師生互動,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過程。加強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

合,最大化使用教育資源網資源,拓展延伸知識。作業分層設計、分層

要求,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培優補差促中間”,堅持紮實“雙基+能力

培養”的理念不動搖。

5.改變質量評價方法

堅持“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教學相長,提高質量”的思想為指

導,成立以校長為主任、分管副校長為副主任,相關處室主任及學科組

長為成員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委員會,實行“學校、年級長、教研

組長、備課組成員及學生”教育質量監控製。推行“年段組、學科組”

雙線管理,備課組長、年級長是基層管理第一責任人。強調教師自評,

倡導教學反思,既關注教師原有水平,又關注水平提高過程,突出人文

性。評價分“課堂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6.建立學生學業評價機製

重心在於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

態度三個維度,給每個學生建立一個成長檔案袋,袋中有學生自評、學

生互評、老師評價,建構起旨在促進學生不同智能領域或多個非智能領

域和諧發展,並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科任教師為學生成長記錄準

備素材,學業成績按等級製記錄。備課組要組織好模塊考試,及時評定

學分,及時送審,準確記錄。

五、促校本教研,加強課題研究

新課程的教法、考法是每位教師必須重點研究的問題。麵對這個陌

生的領域,加強校本教研和課題研究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1.確立形式

目前我校校本教研有開放式、促進式、針對式、學科整合式四種。

落實到教師個人有三個步驟:一是自我反思、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

研講學習計劃;二是同伴互助,以備課組為互助平台,鼓勵教師各抒己

見,以擔負的教學為課題,開展研究;三是專業引領,采取“請進來”

的方式和吸取專業刊物或網絡資源的前沿理論成果,多渠道提高理論水

平。

2.建立製度

明確五項管理,一是校級領導管理,二是教研職能部門管理,三是

備課組管理,四是課題組管理,五是教師隊伍整體管理。校級領導負

責經費到位,身體力行;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備課組具體落實到實

踐。每位教師每學年既要上好1~2節公開課,又要積極聽課,完成規定

聽課節數。不但要及時撰寫教學隨筆,而且還要善於總結教學經驗,除

了校內每年彙編一期論文外,還要組織優秀論文上傳有關部門或投稿有

關雜誌,力爭彙編發表,鼓勵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文章。建立理論學習和

228

課題研究製度。理論學習有考勤、有考核,課題研究有任務、有獎勵,

與學年評優掛鉤。

3.明確要求

“各組有課題,人人有任務”是總體要求,開發校本課程是重點。

選題要從實際出發,體現研究對象、範圍,研究的目的、意義。展現研

究過程課題組成員要分工協作,注意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成果向教學

實踐轉化,注意過程管理,整理原始資料,形成特色文化。課題組要接

受課程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不定期彙報研究進展情況,爭取更高級別立

項,拓寬研究領域,促進研究專題化、係列化,提高學校知名度。

六、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以活動促學生發展

1.營造“銘記、感恩、奮進”的教學環境,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我校的設計獨具寓意,校門的弧形走廊直至教學區,主題雕塑“捧

著一顆心來”,似“國人”的愛心,環抱整個學校,似愛心延伸至學229

生學習的每一天。學校利用這一平台,讓新生參觀校園,在參觀中感受

“國人”的愛心;讓學生每天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捐贈者

的濃濃愛意,讓他們在愛的懷抱中成長,逐步樹立感恩意識,從而把感

恩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

2.根植傳統,營造濃鬱的文化氛圍,加強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引領

學校回廊的立柱上分別以國學、曆史、科學、民俗相關知識和名

人名言來布置裝飾,營造了濃鬱的文化氛圍。這樣的布置,讓每個學

生走進校園,就能在經意和不經意間去閱讀、欣賞,感受中國傳統文

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探究科學領域的奧秘,了解民間民俗,體會

名人、偉人的博大胸懷和淵博知識,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文化

的厚重。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3.設置好讀、易學的學習意境

學校在一、二樓和樓梯旁布置了八個開放式書架,學生在上學期間

隨時可以翻閱,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方便,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讓學生隨時可以在書海中暢遊,在快樂中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4.利用“特長班”的建設,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學校

特色

學校利用各種資源,想盡各種辦法,分別開設了“合唱班”、“舞

蹈班”、“書法班”、“美術班”、“武術班”、“小提琴班”等各

種特長班,將一大批有這方麵愛好和潛質的學生集中起來,加強特長培

訓,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力求做到讓學生學有所愛、學有所長。

5.開展各種活動,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

學校為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走出陰影、重塑健康心靈,健康

地成長,結合工作實際舉辦風箏節、體育節、藝術節,以及各種知識

競賽、演講、參觀、訪問等活動,讓學生減負釋壓,並使各種活動規範

化、持續化、製度化。

七、學校製度建設

建立健全能夠激勵教師、充分發揮教師聰明才智的製度,對學校有

著重要的意義。

學校在製度設計中,注重製度的發展性、激勵性和價值引領的作

用。校長是學校文化的引領者,他的引領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製度設計來

實現的。在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的教職員工共同設計了一套適合我校實

際的製度,從而引領教師、促進教師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製度重建正順利開

展,教育管理得到了高效的運轉。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