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雲老師親自主持,每周開展一次。在沙龍上,教師們可以暢談自己的
成功經驗,也可直接向李老師提問,讓他解決教師們運用中的困惑。這
種研討形式受到廣大教師的一致歡迎。通過沙龍中的交流,教師們對電
子白板技術更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第二,個別輔導。學校通過和思科集團聯係,由思科集團派出孫遠
坤、李寅飛等4名誌願者,來我校進行一學期的電子白板運用個別輔導,
做到誌願者直接麵對每一位教師。一方麵,誌願者在教師辦公室巡視,
處理教師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麵,教師主動聯係誌願者,讓誌願者幫助
解決麵臨的問題。這種方式,保證了每位教師都能以電子白板技術為基
礎,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並用於課堂實踐。
第三,年級組研討。對於相同教學內容,發揮年級組的優勢,集結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眾智,由該學科的組長組織大家共同完成教學設計;分班教學時,再共
同進行教學反思,交流電子白板運用經驗,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大課堂應用研討,突出課堂運用重點
電子白板運用的重點在課堂,其優越性、互動性的表現也在課堂。
在教導處的組織下,安排各學科中電子白板運用較好的教師上研討課,
讓其他教師觀摩評課,重點看如何運用電子白板技術突破教學的各個環
節,從而達到有樣板、有研討,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大膽改革,大力開展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電子備課
電子白板教學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學設計也需要教師花費大量
的時間和精力,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根據電子白板需要課件
的特點,學校大膽改革,要求教師進行電子備課。電腦不夠,就一個年
級組一台,由年級組長負責管理,組內教師共同使用。備課進行分工合
作,可以由一人備好,其他人根據個人特點加以修改後使用;也可相同
內容不同的人尋找不同的資源,再集體討論優化組合,最後形成個人的
教案。為加強管理,避免直接下載複製,教導處還統一備課格式,每位
教師要有自己的備課文件夾,每學科要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期、
單元、課時計劃,課件準備、課後反思等。
6.以各類賽課和技能大賽為契機,積極培養學校知名教師
我們非常重視各類賽課和技能競賽活動,並以此為契機,動員全體
教師參與,讓教師在活動中得到提升。在各種初賽、複賽中充分發揮教
研組的集體智慧,對參賽選手的課件及電子白板的有效使用進行錘煉,
達到全員練兵的效果。
通過培訓和改革措施,我校教師的電子白板使用技術迅速提高。現
在,所有的教師都能熟練運用電子白板進行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能自
己設計、製作課件,靈活運用電子白板係統工具進行教學,教師們的教
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綿竹市小學教師能手賽和中學教師技能大賽
212 中,我校取得了優異成績:小學獲得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中學獲得1
個一等獎,1個三等獎,在農村學校中名列前茅。
電子白板技術的運用,使教學質量同步提升。在2009年中考中,我
校又取得突破性進步,51人考入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
2009年4月,四川省教學重建現場研討會期間,到我校現場觀摩的專
家對教師熟練使用電子白板技術,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
定。他們認為,運用電子白板技術,整合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
性,是災區學校教學重建的新課題,遵道學校的做法值得學習和推廣。
電子白板技術的使用與推廣,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我們
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如何讓現代教育設施設備更好地為教學服
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促進師生互動發展,是我們不斷探索與
追求的目標。
新學校 新製度 新發展
——關於災後學校製度建設的實施研究
什邡市朝陽小學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裏氏8級強烈地震,地震造成
了災區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其中什邡市是極重災區之一。我校的教
學用房頃刻間搖搖欲墜,遭到了嚴重破壞,現在原校舍已全部拆除。
目前,由北京市捐建的建築麵積7036.82平方米,占地麵積9471.4平
方米的新學校已竣工。2009年6月30日交付使用後,學校除了基本的課
桌凳,辦公桌、櫃外,沒有其他教學器材、設備。我校積極與北京朝陽
區捐贈方的領導交流溝通,談學校的發展規劃,盡力彰顯學校的辦學
理念;談麵臨的困難,通過多次協商,由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向我校捐贈
多媒體教學設備、建一支61人的鼓樂隊,學校基本實現多媒體教學班班
通。學校還實現了閉路電視班班通,學校網站基本建成,朝陽小小電視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台前期設備采購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京什遠程教育資源網”開通使
用,農村遠程教育廣泛運用,組建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為感謝北京用善舉築成的愛的大廈,用血汗樹立的千年豐碑,我校
在2009年8月26日舉行的開學典禮上,教師們將安全教育作為開學的第
一課,並且對援建單位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力宣傳。激勵全校師生不忘恩
情,牢記援建者情意,永遠銘記北京對什邡的幫助。
麵對嶄新的校園、先進的教學設備,我們能做的隻有努力、奮進,
隻有求發展!
一、狠抓教師隊伍建設
(一)高度重視,確定目標
我校曆來秉承“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團隊是學校工作走向成功的重
要保證”宗旨,震前就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震後,我們意識到經曆
了“生死之劫”的教師們,在生命觀、價值觀、工作觀上會發生一些變
化;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迅速恢複災後教育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學校要快速穩步發展,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並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作出
貢獻。同時,愛心鑄就的新學校是現代化校園,一流的設施設備對教師
能力素質提出了全麵的挑戰,北京的對口智力援建為我們打造教師隊伍
提供了空前的機遇。麵對新的形勢,我們將教師隊伍建設提到空前的高
度,迅速確定了入駐新學校隊伍建設的新目標,力爭3~5年內建設一支
專業素質強、人才結構合理,能實現學生全麵發展、教學質量全麵提高
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支團結協作、富有執行力和創新力的教師隊伍;建
設一支追求並享受職業幸福的教師隊伍。
(二)形式多樣,多維建設
1.逢會必學
抓好教師的思想建設是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心理健康、感恩擔
214 責、學也得樂、幹也得樂”的教師才具有幹好工作的原動力;“逢會必
學”、“心靈雞湯”、“講座”,是我校災後教師隊伍思想與心理建設
的有效舉措。學校發動行政、骨幹教師精選內容,以“做懂行規的職業
人”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教育法規和政策規定,使教師明白自己崗位的基
本職責和法律要求;以“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組織教師學習分享《讀
者》、《於丹語錄》等各類報刊上的“心靈雞湯”,以“教育教學理念與
藝術”講座服務教師的工作。當思想工作不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貼心的
幫助、生動溫馨的分享時,思想的引領自然就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學
校教師慢慢少了幾分浮躁,多了一分靜氣,“快樂從教”的氛圍越來越
濃。
2.校本研訓
總結震前經驗,結合災後工作實際,我校構建了從內容到組織形式
多維立體的校本教研培訓網絡,開展了行之有效的常態教研、教研組研
究與培訓、研究小組工作製,骨幹教師專題研究課、推門課、跟蹤課、
“走進芳草地”係列專題學習等校本研訓。
3.外送培訓
近年來,學校在外送培訓上不計代價,上級要求的培訓一個也沒落
下,未要求的隻要我們認為有價值都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派教師參加。目215
前送培教師從青年教師輻射到全員,送培麵達100%。為使培訓價值最大
化,我校還實行“學習彙報製度”,凡外出學習培訓回校,均要上彙報
課或進行專題彙報。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4.片區平台
市教科所非常重視“城鄉一體化”片區教研活動,我校充分利用這
個平台,多次積極承擔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英語、心理健康等學
科研究課鍛煉學科教師,拉動集體研究提高。
5.借力“芳草”
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是教育部西部教育開發顧問學校,以
“名師薈萃,開放時尚,教育優質,治校有方”享譽海內外,被譽為
“小小聯合國”和“世界小窗口”,有著豐富、前衛的辦學思想和管理
經驗。我校無比珍惜與芳草地國際學校結對共建的機遇,迅速與他們就
“學校發展、學校管理、學校製度建設、學校品牌、幹部和教師隊伍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建設”達成八項合作共建協議,並迅速將協議變成事實:2009年10月23
日,芳草地國際學校派出校長助理和老師一行5人千裏送課到朝陽小學,
我校組織全校教師認真聽課、聽講座,深入開展心得體會交流。本次活
動中,兩校還成立了由芳草地國際學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與我校青
年骨幹教師組成的“師徒”幫帶小組;2010年1月22日,芳草地國際學校
再度邀請朝陽小學參加該校第七屆教學科研年會暨北京市教育學會第二
屆教學科研年會活動,我校派出分管教學的業務副校長及另外兩名骨幹
教師前往學習,並帶回寶貴的心得、資料,組織全校教師學習;2010年4
月,根據協議,我校德育幹部(兼語文教學)、數學教師、英語教師各
一名到芳草地學校參加為期1個月的管理和學科教學工作培訓。可以預
見,隨著合作協議的全麵實施,在京城名校資源的有力幫助下,我校一
支教育理念更加先進,教學技能更加高強,師德水準更上台階,工作質
量更加優異的幹部和教師隊伍將迅速成長起來。
二、落實教學質量管理
(一)目標導向
我校堅定不移地狠抓教學質量,響亮地提出災後教育要“減負增
效”。我們引導教師統一認識: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任何工作講求
“質量”是天經地義的要求,素質教育不等於降低教學質量的要求,而是
對教學質量賦予新的內涵,要用更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方式獲取學生
學業的優異。因此,追求高標準的教學質量,是我們永恒的主題。我們要
努力探索“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身為城區學校、災後第一家進駐新校
舍的學校,確保全市各學科一流教學質量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
(二)過程監控
學校堅持抓好教學質量過程管理,紮實落實“課時過關”、“單元
過關”。災後,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業務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
216 以及各科骨幹教師組成的校內教學督導小組,對教師的日常教學把關把
脈,敦促教師教學質量“課時過關”。學校堅持開展“教學質量月”分
析評估活動,敦促教師做到質量“單元過關”。
(三)完善評價考核體係
好的評價與考核,具有激勵與指導雙效用。震前,我校有較科學係
統的教學質量評價與考核體係,語文、數學兩科我們實行“達標獎、
優秀獎、進步獎”三維考核評價。工科是“常規獎、特殊成績獎”。震
後,根據新的變化,尤其是國家績效工資政策的落實,我校努力建構新
的教學質量評價與考核體係。語文、數學兩科我們堅持三維考核評價,
工科我們開始努力探索並實施教學質量達標活動,建構各工科分級質量
指標體係,探索工科質量監控方式,期望通過指標驗收,給多年來質量
管理較薄弱的工科教學質量搭建一個客觀、可操作的考核與評價平台。
(四)驕人成績
震前震後,我校連續榮獲什邡市“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
號。2009年秋,在全市定向抽檢中我校2~6年級語文、數學教學質量均
遙遙領先於其他學校。
三、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搬進新校園後,我校以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為著力點,促進學生的
全麵發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全方位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麵,學校著
力創建“快樂班級”、“書香班級”,打造“一隊一品”(一個班級一個品
牌,合格加特長)。學校組織班主任老師進行班級特色文化的研究,將目前
無序的、自然的、顯性的班級文化現象物化為有目標的、有規範的、體現自
主性的班級發展的主題思想,帶領班級建設進而升華班級發展的主導精神,
並形成具有鮮明的班級發展個性特征,促進學校工作的整體發展。
(一)不斷學習和研討,提高班主任工作素養
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開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工作,沒有先進的理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念,就不能順利展開工作,就不可能使工作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我
們十分注重學習理論,以此來提高全體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性。我們先後
組織班主任老師學習《班主任兵法》,寫好學習反思記錄,設計好各自
班級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學習《魏書生報告》,寫好學習反思;學
習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的先進班級管理經驗。總之,讓班級充滿青春活
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成為每一個學
生溫暖的家,是我們入駐新校園後的努力方向。
(二)紮實開展各項活動,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健康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
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
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在說話。”教室是學生學習、
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
地方。整潔、明亮、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
以啟迪教育。因此,新學校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
我們主要從教室的陳設、板報設計、物品擺放等方麵入手。
如每學期我們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板報評比活動。2010年我
們板報的主題如下:
月 份主 題要 求
3月文明三月 春滿校園
從“主題鮮明、內容恰當;版麵設計美觀大
方,具有藝術性;刊頭、插圖美觀,設計合
理;字跡整潔、美觀;整體效果”五個方麵
進行打分、評比。
4月精彩四月 快樂實踐
5月銘記黨恩 奮發自強
6月我是小小主人翁
9月慶祝教師節
10月弘揚民族精神
11月我們愛科學
12月法製教育
結果經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每個班級的板報主題鮮明,圖文並茂。
218
2.加強製度文化建設,落實班級自主管理
剛柔相濟的班級管理製度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
內在尺度,而且使每個學生時時都能在一定的準則規範下,自覺約束言
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
如馬順菊老師在擔任六年級五班班主任期間,結合德育開展“學生
文明禮儀規範”學習評比活動,重新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一
日行為規範》等,形成班級製度(包括《班級公約》、《獎懲製度》、
《值日生製度》等),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是非觀念和行為準則,在班
內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要求、排隊出操等也
進行一係列整頓。還與其他任課教師進行溝通,要求一致,堅持貫徹實
施,常抓不懈。同時及時樹立榜樣,做得不好的批評教育,使每個學生
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範下自覺地約束言行、維護班級的榮譽,形成積
極向上、文明有禮、凝聚力強的精神風貌。
3.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培育良好班風
在班集體建設中,我們牢固樹立“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建設的主
人”觀念,實行班級民主化管理,喚醒和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
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力爭不讓一個學生成為旁觀者,使學生個個成219
為班集體的主人。在班集體這個舞台上,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
才幹,挖掘自己的潛能,發現新的自我。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4.個性化班級文化的評價標準研究
我們開展個性化班級文化評比的目的是:讓學校了解班級,讓班級
走近你我;展班級文化,亮學生風采!
(三)班級特色文化的研究成效
通過精彩的班級活動,學生學到知識,增長才幹,展現個性,提高
了班級的生活質量。如:
一年級四班周淑英老師帶領學生把教室裝點成“小雨花點墨室”,
圍繞“書香特色”設計活動;二年級二班黃梅老師注重管理細節,營
造學習氛圍,設計了一係列的學習、生活好習慣的養成活動;三年級一
班薛茜老師營造班級“家”的感覺,圍繞“大拇指中隊”名稱,把班級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建設的理念“以家為中心,以別人和自己為我們豎起大拇指為奮鬥目
標”,精心設計了係列主題欄目;四年級一班陳吉紅老師以“讓班級充
滿活力,充滿人情味”為理念,營造溫馨的學習氛圍,而且與學科教學
相結合推出“循環日記”,讓孩子們愛上寫作、樂於寫作,更願意分享
寫作!五年級一班王道芝老師關注孩子心靈的需求,“心語心願”最為
亮麗,還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自己動手布置教室。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師生教學顯成效
(一)相關配備
在北京市朝陽區慈善協會、朝陽區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配備了
多媒體設備22套,另學校自配4套,使各教學班都有了多媒體設備,並與
學校自建的校園網絡組成了全校多媒體教學資源平台;自建了閉路電視
係統,為各學科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全員培訓
為讓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得到充分的運用,切實服務教學、服
務學生的成長,我校在搬入新學校之前的暑假就開始安排教師係統培訓
操作,負責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精心設置了操作培訓課程,對教師們進
行分期分科培訓。開學後,學校對所有教師進行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