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1(2 / 3)

今後的實驗教學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當然,隨著新學校的落成,又

會有許多新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

索……”我們堅信,隻要有上級的正確領導,隻要我們“漢中人”有上

下齊心、勇於創新的精神,漢旺中學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實驗教學

一定會邁上新的台階。

改變教學策略,加強災後板房生物實驗教學

什邡實驗中學⊙陽 芳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實驗對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

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啟迪學生思維,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有著

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災後板房學校普遍存在缺乏獨立的實驗室,儀器設

備、用品參差不齊的情況,實驗教學開展起來困難重重。如何搞好災後

板房學校的生物學實驗教學,是值得我們災區每一位生物教師認真思考

並不斷探索的問題。通過大半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

麵入手。

一、創造條件,因地製宜開展實驗

1.分組實驗改為“演示實驗”

生物實驗類型多樣,要根據不同實驗采取不同方式。分組實驗改為

“演示實驗”,但與傳統意義上的演示實驗又有所區別。因為完全由教

師演示,學生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訓練,故采用分組與演示相結合的形式

進行。不能分小組的可分大組,如使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以前分20個

104

組現在可改為分6~8個組。

2.改進實驗報告冊,加強預習

為保證在有限時間內的實驗教學效果,可自行設計實驗報告冊,增

加預習思考題,加強預習,減少學生實驗的盲目性。實驗的關鍵步驟是

結合教師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確其操作規範。

3.培訓實驗小助手,加強操作指導

課前培訓一些動手動腦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實驗操作小助手,協助

教師管理並指導實驗過程。還可增加示範鏡,便於學生對比觀察。

4.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激發他們的興趣

讓學生也參與到實驗準備中來,如“種子結構的觀察”、“不同蔬菜

水果中Vc含量的測定”,可布置學生從家中帶來不同種子、蔬菜和水果,

既能減少教師準備的難度,又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麵。也可將有的實驗布

置給學生在家中完成。如“孢子印製作”、“探究雞的繞道取食”等。

5.與其他部門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加強與學校各部門的配合,將生物實驗如“花的結構觀察”、“生物

種類的調查”、“參觀養雞場”等,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充分利

用學校、學生家庭資源,以多種形式開好、開齊實驗課。

二、簡化實驗,增強直觀性

結合實際,改進實驗,適當簡化部分實驗,突出重點步驟,想方設

法增強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生物學知識技能,避免死記硬背。

1.不能演示完整的可部分演示

由於條件所限,有的不能完整演示的實驗可適當簡化為部分演示,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實驗,可采摘新鮮葉片置於錐形瓶中密閉,分別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置於光照和黑暗處4小時,再用點燃的木條伸入瓶中,觀察木條燃燒時的

程度,與在沒有葉片的瓶中燃燒情況進行對比,形象直觀地掌握植物光

合作用放出氧的知識。

2.改進實驗用品,自製模型教具

為優化實驗效果,可對某些實驗進行改進。如“用顯微鏡觀察小魚

尾鰭血液流動現象”實驗,可用紗布代替棉花。紗布可重複利用,既包

住小魚頭部和軀幹部,又減少浪費,便於清潔。有些實驗缺乏現成的模

型教具,可利用廢舊材料自製或尋找替代品,如用飲料瓶、飲料吸管、

氣球,自製呼吸運動的演示裝置;用注射器來演示呼吸運動中膈肌的變

化,甚至可用手指輔助演示胸廓在呼吸運動中的變化;準備新鮮的帶有

部分氣管的豬肺,讓學生用飲料管往氣管內吹氣,可觀察到肺泡在呼吸

運動中的變化;用新鮮的豬心髒,配合飲料吸管來觀察心髒的四個腔及

其所連的血管;為幫助學生建立細胞的立體結構,可用果凍來演示細胞

結構,形象直觀地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促進知識的理解掌握。

3.利用現有的模型、掛圖、多媒體

充分利用現有的掛圖、模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條件的可用多

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好教師用書中提供的VCD碟片,增大教學容量。

4.聯係學生實際,恰當運用聯想、比喻

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生物學實驗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常見

的生物現象,如“為什麼地麵上的落葉背麵朝上多於正麵朝上”,啟

發學生從葉片的結構尋找答案。通過觀察和實驗,學生懂得了原來是柵

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疏密不一致、葉綠體含量不同導致光合作用差異的

結果,鞏固葉片結構的知識。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增加衛生保健知

識,拓展學生知識麵,如“怎樣預防血小板減少,吃哪些蔬菜可預防貧

血”。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可采用聯係記憶、適當比喻幫助其理

解,避免死記硬背。

106

三、營造課堂氣氛,增強參與性

板房教室隔音效果差,教師應特別注意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排除

幹擾,集中精力,自始至終以飽滿的熱情上好實驗課,以提高教學成

效。如加入防凝劑後的血液分層現象,可以用變小魔術的方式演示使之

新穎有趣。

四、教師樹立善學習、肯吃苦的敬業精神

生物實驗有時間性、季節性限製,實驗材料多是一些活的生物體,

準備難度較大。板房條件差,更需要教師善學習、肯吃苦、肯動腦,

精心準備,這離不開教師的敬業精神。要讓學生透徹理解,需要教師精

妙的講解,教師信手拈來的一個恰當聯想、比喻,往往會使學生茅塞頓

開,教師的機智幽默也會讓學生更喜歡上生物課。對教師而言,深厚的

知識底蘊、高超的教學技藝,都要以教師的敬業精神為前提,厚積才能

薄發。

總之,特定時期下的板房教學雖然是短暫的,但對生物實驗教學的107

探索則是長期的。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麵健康

發展,需要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

克服困難 彰顯學科特色

——災區初中化學板房教學總結

綿竹市什地學校⊙張 明

“5·12”汶川大地震,不僅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

害,也對災區的教育造成沉重的打擊。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學校很快建好板房教室,使新學期能如期開

課。板房學校教學條件與震前有很大差異,學校大批的實驗教學設備、

器材在地震中均遭到嚴重的損壞,導致教學要求的很多實驗課無法進

行。怎樣采取適合板房教學的方式和結合化學學科特點進行教學,是廣

大災區化學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困難與問題

地震使教學設施設備損毀嚴重,特別是實驗儀器損失殆盡。有的有

房無設備,有的既無房又無設備,而化學教學又離不開實驗;板房教室

隔音、隔熱、防潮能力差,環境差,導致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一些學

生上課時注意力常被外麵的聲音和環境變化所分散。災後學生心理不同

程度受到創傷:房屋財產的毀損,朋友親人的離開;原有的學習生活習

慣被打破,導致學生各方麵的壓力增大,絕大多數學生不能適應新的環

境。諸多因素的變化,都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無論從心理上還是

教學方法上,都需要主動地適應教學環境的變化,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

果。

二、解決方法

針對災後教學中麵對的一係列問題,化學學科教師要克服困難,采

取各種方法來解決。

1.注意教學時語言的使用

板房教室隔音效果差,需要教師盡量注意自己講課的音量。在日常

教學中要廣泛與學生溝通,形成教師自己特有的教學眼神、手勢、肢體

符號等,以減小聲音,避免對鄰班的幹擾。

2.合理設計學生的活動

教學設施設備的缺乏,給日常教學造成了困難,教師在設計教學時

108

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活動。學生活動由小組變大組、由實驗室移到教室、

由大型實驗變微型實驗、由分組變學生上台展示,演示實驗時由前麵移

到中間等措施,不僅克服了困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鼓勵學生利用現有條件,開發家庭小實驗,如在家庭開展觀察蠟燭色

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

的含量等小實驗。

3.積極實驗創新,改善實驗條件

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和廢棄物製成簡易的實驗儀器,或替代實驗

用的化學藥品,既有助於解決實驗儀器、藥品短缺問題,克服板房實驗

教學困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節約和環保意識;既鞏固了學

生對化學原理的掌握,增強了化學與生活實際聯係的能力,又激發了學

生學習的興趣。

4.借助板房教學特點,創設情景

在學習金屬的性質時,可結合板房的牆壁材料提出問題。如“為

什麼牆壁材料要用金屬與泡沫塑料結合?”“為什麼金屬上有一層保109

護膜?”在學習合成材料時,引導學生思考“水泥是用什麼材料製成

的?”“塑鋼材料的好處是什麼?”學習金屬的導電性時,讓學生思考

“為什麼要在板房區安裝一定數量的避雷針?”學習水的淨化時,讓學

生思考“怎樣才能殺死水中的細菌?”學習燃燒與滅火時,適時提出

“板房因電路短路而引起火災,你知道該怎樣滅火嗎?”“能用水進行

撲滅電路起火嗎?”給學生設置問題情景進行討論。在教學中,借助學

生身邊的這些素材,豐富教學情景,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

的關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

的思維習慣。

5.積極參與各級板房教學教研

搭建各級板房研究課、示範課、公開課等教研平台,通過專題講

座、課堂教學觀摩及研討等活動,互相交流,提出切合實際的提高教學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質量的建議和措施,有利於板房教學技能的提高。

三、應對策略

麵對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與困難,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要充分利用

化學學科特點,發揮化學實驗的新奇性、趣味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提高學習效率。

1.運用好奇的天性,重樹生活的信心

在“5·12”地震中,孩子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創傷,一些學生對

生活失去了信心,對學習失去了熱情。據災後對某些學校的調查表明,

有46%左右的學生在學習上投入時間遠遠不如震前,對學習沒有興趣,課

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為此,在化學實驗課教學中,抓住化學實驗與生

活密切相關的特點,利用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重

燃對生活的信心。例如,在設計二氧化碳的製取與性質的實驗時,當觀

察到二氧化碳使燃燒的蠟燭熄滅時,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聯想到

在教室這樣一個小溫室裏麵二氧化碳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我們

要讓教室保持通風,進而啟發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呼吸新鮮空

氣,在欣賞美好的自然景色的過程中,發現生活的美好,重樹對生活的

信心。

2.利用化學實驗的新奇性,提高學生的抗噪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一些新奇有趣的化學實驗,把學生的注意

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盡量減輕外界噪音對學生的幹擾,逐漸培養學生

的抗幹擾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

時,會有顏色的改變;在黃色的氯化鐵中加入氫氧化鈉時,學生會發現

有紅褐色的沉澱生成;在做鎂條燃燒時,會有耀眼的白光,這會讓同學

們聯想到奧運會開幕式上欣賞到的那些可愛的“大腳板”;做電解水的

試驗時,會觀察到水電解後產生了一種能夠燃燒的氣體——氫氣,隨

110 後將其收集混入空氣點燃,會聽見爆鳴的聲音;當點燃浸有酒精的手絹

時,孩子們會看見手絹並沒有燒壞。還有很多試驗是以前沒有接觸過

的,而且是學生不能夠解釋的,所以在做這些新奇、有趣的試驗時,學

生就會自覺保持安靜,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課堂中。通過一段時間的鞏

固,就會讓他們養成不受外界幹擾,能將注意力專注於所從事的活動上

的良好心理品質。

3.結合物質燃燒實驗,適時進行板房消防安全教育

由於板房的材料表麵塗有一層厚厚的油漆,夾層中是極易燃燒的發

泡塑料,火災是其最大的安全隱患。借此機會便可培養孩子們的防火意

識,教給他們防火逃生的知識以及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

在學習上海教育版化學上冊第四章“燃燒”知識的時候,會涉及火

災發生的原因、滅火器的滅火原理,並通過組織消防演習,教會孩子

們正確使用泡沫滅火器、幹粉滅火器、液態滅火器的方法。一旦發生火

災,學生們就不會驚慌,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自救。火

勢如果很小,根據起火的原因,可以使用適當的滅火器材和方法撲滅;

火勢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立即撥打119。

4.運用結晶實驗教學,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地震災害對兒童和青少年產生的心理創傷會持

續很長時間,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的質量。

在學習物質的結晶有關知識時,可因勢利導,結合有關心理輔導知

識,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告訴學生,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如果給水聽音樂,讓水讀文字,水的結晶會有怎樣的不同?”不同的

條件下水結晶的形狀不同,似乎證明了水也能聽懂音樂,進而啟發同學

們心情的好壞也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如果用積極、向上、開朗的心情麵

對學習,那麼同學、朋友就可以被這樣的心情感染而開心地生活學習。

反之,則會用消極的態度麵對。

5.運用分組實驗,培養團隊精神

化學實驗的目的,不隻是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化學反應的現象,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理解化學反映的原理,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分組實驗中合作交流,培

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這種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不僅是戰勝

自然災害的保證,更是通過團隊成員間的相互引導,使學生盡快走出地

震陰影,實現心理康複,提高學習成績所必需的精神。

在做一些分組實驗時,對學生合理分組,並說明分工合作的重要

性,明確各成員在小組中的責任。組員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關

注其他組員的工作,期望達成共同的目標。通過分組實驗的多次訓練,

學生們逐步領悟到科學分工、大局意識與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認

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發揮團隊的作用,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情。這樣學生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就會驅散災後心理陰霾,將來會更好

地融入社會,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作出成績。

6.在失敗中磨煉意誌,在成功中提升自信

“90後”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大多數,他們往往受到父母長輩的過分

寵愛,極少經曆過挫折磨難。做事自負,遇挫怯懦,是現在絕大多數孩

子的心理通病。特別是經曆了“5·12”大地震之後,這種心理表現得更

加突出。

針對這種情況,在做實驗之前,對實驗程序與成功概率進行詳細的

說明,使學生對實驗的成功與失敗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並指出隻有

認真科學對待,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操作步驟進行才能保證實驗的成

功。例如,在學習涉及一些簡單試管試驗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

能夠有效提升其自信心,並且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在做

比較複雜,且容易失敗的實驗時,放手讓學生去做,假如失敗後就引導

他們分析原因:是對化學反應條件理解有偏差,還是操作失誤,還是團

隊配合不合理,或者是其他原因。找出失敗原因後,再重複試驗,這樣

可以逐漸消解失敗對他們的打擊,並且提升思維的能力。

以上這些嚐試,關鍵在於活動中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實踐證明,隻

要在實驗教學中時機把握得當、循序引導,就會充分發揮好化學實驗

教學的優點,對學生心理重建提供幫助;在教學中利用化學實驗學科優

112 勢,上課時吸引住學生注意力,並堅持下來,讓其自然而然形成一種良

好的注意習慣,既提升了孩子板房學習生活中的意誌,也可為其以後發

展打下基礎。

四、思考與啟示

麵對板房教學中的各種困難,通過近一年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有計

劃、有目標的嚐試,取得了一些成效:無論是孤兒、單親、留守學生,

還是其他學生,心理康複水平均大大提高,學生情緒穩定,無心理障礙

出現;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習成績穩步上

升,逐漸恢複到震前水平;化學教學經驗與實驗創新成果得到推廣與運

用。我們相信,隻要在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從心理上和教學方法上主

動適應教學環境的變化,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一定會為教育教學

的災後重建作出貢獻。

讓孩子們的笑聲在板房中延伸

——災後一年德陽市幼教重建調研綜述

德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歐治平

“5·12”大地震,使德陽幼兒教育遭受了極大破壞。震後的德陽幼

教重建在艱難中跋涉,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板房幼兒園這一特殊環境,

激發了德陽廣大幼教人的創新精神,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學習,創造

積累了新的工作方式和經驗,這是板房條件下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收獲。

“5·12”大地震,使德陽市所轄六縣(市、區)的幼兒園中,什邡

市、綿竹市的公辦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校舍全部毀壞,均搬入

板房中;廣漢市、羅江縣、旌陽區、中江縣大部分幼兒園也搬入板房。

由於教學環境的巨大變化,出現了諸多新的問題。如:板房環境安

附錄:災後教學重建教師論文及教案選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全問題;師生震後心理康複問題;板房不隔音、用房緊張、無功能室的

問題;戶外活動場地狹小,設施設備缺乏,以及雷雨等極端天氣下的師

生安全防範等,給幼教管理工作帶來巨大困難。

那麼,在板房簡陋環境下,怎樣貫徹落實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精神,搞好災後幼教重建,積極提高板房教學有效性,以

確保災後幼教質量,保證幼兒身心健康,是我們關注並研究的重點。因

為,孩子不能等,孩子等不起,孩子的每一天時間都很寶貴!

為此,我們加強了對板房幼兒教學管理的督查和指導,提出了“將

常態下的幼教教研和確保板房條件下的幼兒保教質量的探研結合起來,

以發揮各地各園自主探究積極性為原則,加強板房幼兒園教學重建有效

性的研究”的指導思想。同時采取一係列措施,如幼教重建困難與問題

調查,重建視導、重建有效性教研活動等。總的情況是:災後幼兒園保

教工作重建卓有成效,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管理和教學秩序已恢複到震

前狀態和水平;絕大部分幼兒園將先後於2009年9月和2010年1月搬入新

校園;教職員工精神狀態良好,工作積極性高;幼兒一日生活、學習、

遊戲活動基本得到保障,並積極有序地開展教師培訓,保教質量得到有

效保證。但也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市幼兒教育的協調發展尤其是

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需要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一、教學管理和安全環境重建

在管理過程中,既要注重常規,又要從板房的實際出發,努力使師

生學習生活常態化。積極探索新情況下的管理方式和活動模式,有效利

用各類資源,提高板房教學有效性,切實保障板房幼兒園的安全和保教

質量,並積極思考構建新的學校特色。

(一)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災後的幼兒保教工作異常的艱辛和緊張,環境條件差,教師心理帶

著自身對地震的陰影麵對更加脆弱和需要嗬護的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

114 的壓力。如何為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各園積極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組織教職工參加北京、江蘇、南京、重

慶等地心理援助誌願者的震後心理疏導培訓和“心靈守望計劃”,把幼

師心理健康關懷作為長期的目標任務持續不斷地堅持下去。在園本研修

中加入一個重要的主題——教師團體心理輔導。以各幼兒園部分參加過

國家、省、市各級心理培訓的教師為骨幹,每月定期開展教師團體心理

輔導。通過有計劃的活動,如“信任背摔”、“突圍闖關”、“心靈

之旅”、“巧手編織”等係列活動,以重新激發起教師們對生活的熱

愛……在集體的相互支撐中,教師們的心理壓力慢慢釋放,激發著他們

的內在複原力,打開了一條通往活力與健康的通道。與此同時,在剛性

的製度管理中,注重人文關懷、抒解引導,給他們一定的自主安排的時

間和空間,以教工自我管理為主,盡量理解和體諒教師震後的心境和難

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讓教師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影響,

營造寬鬆、溫馨、友愛、和諧的校園氛圍。使之在重建中,做到工作上

同步,目標上同向。

(二)努力為孩子創造安全、和諧的育人環境

由於板房幼兒園大多設在公共場所或交通要道旁,周圍車多人雜,115

板房周圍無圍牆;活動板房用金屬材料搭建而成,室內外門窗均有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