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精華;既體現外援文化,又倡導地方特色;既加強規範引導,又注
重個性發展,從而實現校園文化的代代傳承和不斷開拓創新。如南軒小
學的“理善萬世,知行天下”,天河小學的“天河通海,和雅育才”,
大西街小學的“博文約禮,品質育人”,遵道學校的“遵道而行,博學
萬科”等,幾年後它們都將成為學校的一張名片,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
風景。
【案例1】秉承南軒的核心思想,構建南軒小學校園文化的價值體係
南軒小學的辦學理念:致知力行,循理從善。按照教育發展規律,
秉承南軒學生“知行合一”、“義理”、“性善”等教育精神,吸取精
華、傳承創新,以“專心學習、獲取知識,努力實踐、竭力而行,明白
事理、從善如流,大愛天下、德慧雙修”的辦學理念,促進學校發展。
南軒小學的育人目標:
…
…
【案例2】綿竹大西街小學的校園一景
書,無處不在,走進大西街小學校園,在不經意間,你會在過廳、
走廊的某一處看到一個小小的開放式書吧:木製的地板、一張大條桌、
一架鋼琴、幾個造型別致的小皮墊子;走廊兩旁是一個個漂亮的書櫥,
裏麵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有經典名著、有熱門讀物,有適合教師閱
讀的教育專著,也有孩子們喜愛的小說、漫畫。在這裏靜靜閱讀的有教
師,也有學生。他們或站,或坐,盡情享受著讀書的快樂。要是正好沒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課,你不妨忙中偷閑,到這裏來坐坐,或品茗小憩,或查閱資料,或信
手翻翻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興致來時,索性打開放在牆邊的鋼琴彈奏一
曲。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享受啊!
立足本校實際,憑著“大西人”的曆史使命感和教育智慧,以自己
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對學校教育文化給予了全新的定位,響亮地提出了
“博文約禮,品質育人”的教育主張。為了全麵實現這一教育理想,全
體教師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首先當好學生,做“博文約禮”的楷模。
【案例3】記天河小學災後校園文化重建
打造“和雅”文化學苑,踐行“和雅”教育人生。綿竹天河小學在
災後重建中,為使學校前行的腳步更加紮實穩健,孜孜不倦地探求學
校發展的文化之源。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學校本部與分部間的相互依
托,震後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學校育人使命的崇高召喚……點點滴
滴,既紛繁錯綜,又仿佛有著共通之處,讓他們的文化追尋之路漸漸清
晰起來。學校結合中華文化的理念精髓,挖掘學校的曆史背景,對教師
培訓、課程設置、學生藝術特長等辦學特色方麵進行了理性剖析,結合
自身辦學淵源、教育特色和文化資源,廣泛調研、多方策劃、集思廣
益、縝密論證,曆時一年多的時間,提出了“和雅”教育的辦學理念:
辦“天河通海,和雅育才”的學校,辦“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教
育,打造“身正學高,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培養“德美人和,才高
人雅”的天河學子,讓天河小學成為師生實現人生價值,追求幸福生活
的學園、樂園、家園!學校將“和雅”教育理念踐行於環境文化、管理
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教師文化等各個方麵,貫通學校的一切工
作,將博大精深的文化化為細水微瀾,滲入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最終凝
聚成天河小學的靈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5·12”地震三年後的今天,我市所有學校全部從板房校舍回到了
設計科學、布局合理、堅固漂亮的永久性校舍,實現了教育重建最為關
鍵的一步。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會聚了全國人民無
私的大愛與奉獻,大大改善了我市教育的硬件條件,凝聚了我市教育人
的奮鬥和拚搏。我們將努力使用好、管理好這些優美的校園,促使學校
92 步入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打造特色學校,構建我市教育的品牌,讓學校
教育充分地發揮育人功能,以最大的效益回報社會,回報所有關心、支
持、幫助教育的社會團體、愛心人士。
“5·12”地震三年後的今天,我市教育係統的廣大師生員工基本
走出了地震的陰影,情緒穩定,逐步將精力轉移到工作、學習中。學校
教育教學秩序恢複常態,各學科教學走上了正軌,教學質量未因災出現
下滑,反而穩步上升。2009-2010年,全市參加中、高考的學生均取得
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09年德陽高考呈現出以下亮點:一是在參考人數
大量減少的情況下,本科上線人數及上線率大幅度增加。全市17170名
學生參加高考,比2008年減少1489人,本科上線人數卻達到7149人,比
2008年增加830人;本科上線率達41.64%,比2008年提高8.16個百分點,
創我市高考本科上線率新高,居全省前列。二是重點本科上線人數大幅
度增加。全市上重點本科人數由2008年的1244人增加到1468人,增長
15.2%;本科上線中重點本科上線率達到20.5%。三是部分縣(市、區)
和高完中高考實現新突破。旌陽區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突破2000人,中
江縣高考本科突破1900人,綿竹市本科上線率達到46.7%,德陽中學等
五所學校的本科上線率均超過60%。2010年,德陽市高考本科上線7289
人,比2009年增加140人;專科上線15353人,比2009年增加2975人。
本、專科上線人數占參考人數的87.36%,全市本、專科上線人數均再創
曆史新高。
各種數據表明,我市教育教學質量已恢複到災前水平,並有所提
升,災後教學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我們相信,有黨和國家的關心,有全國人民的關愛,有相關省、市
和各援助單位的大力支持,有我們全市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和創新,我
市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重建工作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教育教學
質量也會再上一個新台階。
(本研究報告由課題組研究人員羅毅、黃文躍、何萍、歐治平、張
體民、楊萬富共同完成。)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