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災後新校園教學重建與發展研究4
四、協力學校文化重建,強化環境育人功能
學校文化體現了學校的魂,是一所學校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學校
綜合競爭力的表現。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創造的,它一旦創造出
來,就是一種能動的教育力量。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期待,是一種持續
的教育力量,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學校發展的動力。一所優
秀學校的校長經常換,教師經常換,學生經常換,可學校的精神卻是永
恒的。
我市有很多學校都有著悠久的校園文化,如綿竹中學的“回瀾書
院”,南軒中學的“南軒文化”,廣漢中學的“鍾聲”,中江中學的
“繼光精神”,羅江中學的“調元文化”,孝泉學校和孝德學校的“孝
文化”和“孝德文化”……這些校園文化有著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曆史,
是當地學校的一張名片。經過“5·12”地震破壞,再通過學校原地重建
或異地重建,很多學校原有的校園文化消失了或淡化了,而現在的校園
是北京校園、蘇州校園、無錫校園……它們雖然為我們現有學校增添了
很多新的校園文化氣氛,但如何保留原有校園文化,又如何使原有校園
文化與新的校園文化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發揮校園的人文教育意義,
值得很好研究。
(一)挖掘學校文化元素,傳承先進學校文化
我市的很多學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優秀的校園曆史文化沉澱,展示
了這些學校的人文發展曆史,而“5·12”大地震卻使這些校園文化受到
嚴重破壞。在學校重建過程中,我們課題研究組提出了應重視學校原有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園文化的保護,要求各學校在重建過程中,要盡可能與當地政府和重
建單位配合,積極做好原有校園人文景觀的恢複。
張南軒先生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我市綿竹
南軒中學和綿竹南軒小學都是以“南軒”為校名,就是要傳承張南軒先
生的教育思想。“張南軒”是南軒中學和南軒小學文化發展的源頭和土
壤,其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就是不斷尋根的過程,就是深入挖掘南軒
思想的過程。以“理善萬世,知行天下”這個文化主題為綱構建挖掘校
園文化,具有厚重的思想內涵和意蘊,也是南軒中學和南軒小學建設校
園文化的內核。一是讓南軒先生的學識、智慧、“知行合一”、“知
行互發”天下人實踐,使其流傳千秋,永存後世。二是傳承南軒先生的
“知行”、“理善”思想,打造“南軒”品牌,建設知名學校。三是
“南軒”學子學識豐富,至知力行,明事理,樹善心,成為具有影響力
的典範和楷模。
在災後學校重建中,南軒中學充分利用校園內原有的南軒寺這一古
建築文物,結合學校教學樓房的布局,將南軒寺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進行了整體規劃,配合文物部門和建築方對南軒寺進行了維修和完善,
並整理和進一步豐富了南軒寺內的南軒文化,使“南軒文化”真正成為
了校園文化的一大景觀和教育資源。
南軒小學係“5·12”地震的極重災區學校之一。他們根據災後學校
重建的整體規劃和建設“城市知名小學”的發展定位,立足學校現有發
展基礎,結合現代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追求,深入挖掘“南軒”教育思
想,在學校精神、學校管理、學校實踐、學校環境等方麵係統思考,以
全麵提升和打造“南軒”校園文化。學校的管理文化是從南軒先生的言
論中選擇,學校的實踐文化是從南軒先生的教育行為中傳承,學校的環
境文化是從南軒先生的事跡、著作中確定素材。因此,該學校以“理善
萬世,知行天下”為基本切入點,充分體現南軒先生名垂千秋、影響深
遠的曆史縱深感和文化傳承的凝練厚重感,以簡約的筆法表述“南軒”
的內涵與文化特色。南軒先生的“萬世功業”和“天下情懷”,其文化
建設必須大氣、開放。根據小學生的接受特點和思維方式,該校的校園
86 文化體現出的是活潑、有生氣、充滿童真童趣,其文化含量是孩子的家
園、兒童的樂園。
又如我市綿竹孝德中學,學校所處之地——孝德,是一座古老的
城鎮,它是“二十四孝”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這裏民風淳樸,
孝行天下,人們每每談起都稱道不已。災後教育重建過程中,學校
充分利用和依靠這一原有優勢來進一步打造校園文化。學校確定了
校園文化的主題——“德孝”。環境可以塑造人,任何人在一定的環
境中都會受到影響。學校先從環境做起,收集到有關“德孝”的故
事、名言、畫冊、典故等,先後在學校的五幢教學樓的走廊上懸掛富
有哲理的名言牌,比如“愛國”、“誠信”、“自強”、“勤儉”、
“持節”等內容,當師生走過走廊之時,隻要稍稍抬一下頭,就會看
見這些充滿“德孝”的內容,“德孝”意識不時地浸入人們的心中,
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在校園的操場上、宿舍樓前、辦公樓前、
花園等處布置了許多奇異的大石頭,上麵分別刻著“淨”、“靜”、
“勁”、“競”、“精”、“敬”等字,在石頭上還有解釋的內容,
給人以一種親切感,極富感染力。學校還在校園內醒目的位置張貼了
《二十四孝圖》,讓每一位師生都知道二十四個孝故事的由來,從感
性上增強學生對“孝”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學校在開展的“德孝”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文化中,挖掘新的內涵,包括對父母長輩講孝敬、對鄰裏友人講和
睦、對社會大眾講誠信、對老幼病弱講關懷、對國家民族講忠誠等。
通過相關活動的開展,全校“德孝”氛圍越來越濃,教師人人有德,
個個行孝,家庭幸福,鄰裏和睦;學生以孝為榮,尊老愛幼之風盛
行。整個校園上下團結,齊心協力,在教學、德育等方麵取得了顯著
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家長的稱讚。
【案例】構建南軒小學校園文化的價值體係
災後重建,如何使校園文化建設富有個性,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
南軒小學圍繞“理善萬世,知行天下”的文化主題,對整個校園環境文
化作了大手筆的設計。
大門:選擇了南軒先生曾經主教過的嶽麓書院教學齋上的對聯: